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生 日·
对所敬重者或有名望之人,生日尊称“诞辰”。旧时,生日按农历计算,现在,乡村仍以农历为主,城市则多凭公历。通常,幼儿、青少年除周岁、成丁之外,年长者除寿庆之外,其他年岁的生日纪念都比较平淡,礼仪从简,俗称“做生日”或“过生日”。
青少年逢生日,父母大多要煮一碗线面或米粉加2个鸡蛋(晋江、泉州等地有的是鸡蛋、鸭蛋各一)给他们吃;厦门人还加几根韭菜,平和人还有让孩子吃肉肠。线面、米粉、韭菜、肉肠等均喻长寿;蛋主太平,也有借其破壳、剥壳而寓意成长。这种做生日之法,一方面为祝愿孩子无灾无难,快快长大,另一方面在于提醒家人不要忘记孩子的出生日。
旧时,青少年做生日禁忌较多。供其食用的线面、米粉、韭菜和肉肠不可折断或切断。在福州,小孩生日绝不言“寿”,因言重恐有折寿之虞。在连城,父母一般不把孩子的生日事先告诉他,到那一天也只是淡淡地说“今天是某某的狗日”之类话,带有“厌胜”含义。在同安,人们往往忌讳给小孩做生日,俗信小孩不知生日,糊里糊涂更易成长。
女子出嫁后的第一次生日,娘家父母要置备蛋、面等礼物给女儿送去,目的在于让男方记住其生日。尤溪人谓之“做记日”。
老年人做生日相对隆重些。不仅要吃长寿面和太平蛋,而且已嫁出去的女儿也得回到娘家祝寿,并备送线面、蛋、肉或钱、衣物等祝贺。少数有条件、重礼节的人家还办酒宴招待亲友。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由于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和西方风气的影响,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时兴为少儿庆贺生日。届时,家人往往要给孩子购置新的衣服、用品和玩具,为之举办生日宴会。按西方做法,宴会中上生日蛋糕,且须插上数目与孩子年龄相等的小蜡烛,燃烛后由孩子自己吹灭,意谓告别旧龄,新增一岁,预祝将来健康、活泼、快乐。有的还邀请亲戚、邻居、幼儿园或学校里的一些小伙伴前来参加,大伙一道唱歌、跳舞、猜谜、讲故事、做游戏,充满欢乐气氛。
青年人过生日,形式就更加多样,内容更为新颖,或主办生日宴会、或组织生日舞会、或安排郊游野餐、或向电台点播自己喜爱的歌曲、或到卡拉OK歌舞厅包座聚会,随人兴趣,各具特色。也都用生日蛋糕,亲朋好友所馈赠的生日礼物,主要在于有纪念意义和表达情谊,而不甚讲究价格的高昂,如寄、送生日贺卡,点播或点唱歌曲,赠送象征当事者生肖的玩具或工艺品,等等。总之,年轻人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生日,而不拘泥于传统俗套,不依赖家人的包办。当然,在农村中,现在做生日大多仍沿袭旧俗。
·寿 庆·
寿庆,俗谓“做寿”,亦称“祝寿”、“庆寿”。各地一般称年登50者(虚龄)谓之“上寿”。此后,每逢“十”岁之年,子孙即要为之祝寿庆贺,故寿庆又被称为“做十”、“贺十”。但是,连城、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建宁、永安、龙海、华安等地,流行60岁上寿和做寿的习俗。在闽西、闽北,一些人家孩子10岁、20岁就给“做十”;沙县有祝寿从“三十做起”之说,霞浦也有少数人家30岁时“做第一寿”,福安有人40岁作“小寿(其他地方极少人“做四十岁”,因“四”与“死”谐者)。不过,无论是10岁、20岁“做十”,或是30岁、40岁“祝寿”,皆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寿”,而只是生日中比较重要的“整寿”或“大生日”。在这些地方,正式做寿也还是从年过半百后开始。上杭俗语曰:“一十二十无人知,五十六十打鼓震天地”。
做寿虽有“做十”之名,但福建民间往往并不是在逢“十”之年祝寿,实际上要提前或推迟一年。闽东、闽北一带及闽南许多地方,俗传“九”乃凶年,很难逾越,必须采取措施先予跳过。于是,人们兴以“九”做十,即49岁(48周岁)就做50大寿,59岁做60大寿,其余类推。待真的到了逢“十”之年,少数人还会再行庆寿。福州和莆田地区,则以男做九、女做十为常。据说男人最怕“九”,女人却无所谓。福州人男的做寿尚有“明九”与“暗九”之分,“明九”即49、59、69等,“暗九”指的是9的倍数:54、63、72等,或选“明九”、或选“暗九”,因人而异。漳州、三明、龙岩等地区,有些人是逢“一”做十,如50之寿于51岁做,60之寿于61岁做,连10岁、20岁亦不例外。但在闽西的永定、连城、上杭、武平、长汀等地,以“男做齐头女做一”为常见,即男性逢十之年(60、70……)祝寿,女性拖后一年(61、71……)做寿。在南靖船场,则恰好相反,为男做单(51、61……),女做双(50、60……)。大田人普遍忌讳80岁时做寿,恐招祸殃,当地俗谚云:“八十岁八十丁,八十一岁剩单身”或“八十岁八十丁,八十一岁点单灯”。据当地传说,从前有一人,80岁做大寿时,子孙满堂,全家老少合计也正好80人。第二年,他出门在外之际,家中惨遭土匪洗劫,家人均被杀戮,无一幸免。另有一种说法:从前一富有老翁,年届80岁时,全家祖孙共80口,门庭兴旺。某日,一算命先生告诉他:“你今年八十岁全家有八十人,明年八十一岁将只剩下你自己一人。”老者闻言颇感不悦,却也时时警觉和提防。这样,总算捱到了除夕,眼看再有一天就能度过期限,为预防意外,当夜老头子把家人全锁在城堡里,自己只身一人外出讨债,可就在此时城堡突发大火,全家人尽为烈焰吞噬。最终还是应验了算命先生的预言。由此,大田人的80大寿要么在79做,要么在81岁做,80本身被视为不吉之岁。福州、龙海等地亦存在类似情形,龙海俗谓“七成八败”;福州有一句骂人的话就是:“你娘做八十”。连城有的人不做“八十一寿”或81岁生日。
福建人做寿,习惯上有两种限制:一是年满50(或60)却仍无第三代或未见三代男孙,认为是一大缺憾,不行祝寿;二是父母或祖父母仍健在,遵照“亲在不敢言寿”的古训,也不做寿,如果要做,其规模不得超过上辈。
做寿礼仪有在诞辰之日举办的,也有安排于年底或春节期间的。闽东地区春节时祝寿的居多,晋江、泉州、湄洲湾一带尤兴正月初三做寿,闽西人的寿庆大都放在生日前数日进行,忌讳推后。
做寿前夕,寿家预先知会亲友,令其皆来祝贺。亲友们都馈以贺礼,如寿联、寿幛、寿轴、寿桃、寿烛、鞭炮、衣料、鞋袜、鸡蛋、猪腿、猪肉、线面等,称“送寿”、“送十”。寿联总要在“寿”字上做文章,象“颐性养寿,屡获嘉祥”、“仁慈殷实、获寿保年”、“晚年逢盛世,青松迎舞鹤”等。寿幛乃题以吉语贺辞的大幅布帛或绸缎被面,基本是金色或红色。寿轴多为“松鹤图”、“百寿图”、“福禄寿三星图”。寿桃是用米面制成,取蟠桃“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之意。寿烛即专供祝寿用的红色蜡烛,比普通蜡烛粗大许多,重约斤把、甚至三五斤,蜡面印有金色“寿”字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语。送寿礼品须是双数,表示“好事成双”,如一付寿联、一对寿烛、一套衣服(或相当的布料),连猪腿的重量也不可为单。礼品一律要贴上红纸或染成红色,以示吉庆,俗谚“见红大吉。”福州有些乡村,普通贺客多送线面若干,带一鸭蛋;若寿庆者配偶健在,则带两个蛋。在莆田,寿者如为女性,贺礼中常有花粉一物。在漳平,所送寿桃的数目,一定要超过寿翁、寿婆的年龄数,曰“添福寿”。在古田,50至80岁的4次寿庆,亲友均送“猪蹄”、“寿面”,90岁送“猪头”,百岁送“全猪”。
庆寿送礼,视亲疏关系而别。通常,女婿(包括女儿)向岳父母祝寿,应送礼最丰。在福安,女儿、女婿不仅要与其他亲友一样送布料、鞋袜、毛巾、寿联等,而且一定得送猪脚(其他亲友有无皆可)。莆田、仙游一带,亲朋好友备炮烛、寿面、寿蛋、衣料之类的礼物,用红篮子装着,提去祝寿;女儿、女婿则须备办寿桃、寿龟、寿面、猪脚、寿联、衣料、烛、炮、蛋等,以红盘、红布袋盛装,挑去祝寿。在武平,一般亲友送蛋、鸡、酒、寿面、寿联等,婿家须加衣料、鞋帽等。在泰宁,戚友赠寿联、布料、面条、猪肉等,女儿、女婿则定送糕、面条或粉干、酒、鸡、猪腿、鞋袜、衣着、炮烛等。在惠安,女儿和女婿的送寿贺礼有线面、猪脚、衣服、寿烛、寿幛等,其他亲友可酌情从简。女婿平时少与岳家往来,但岳父母做寿之日一定得到。在漳平,朋友送寿幛、烛和鞭炮,亲戚加送寿桃或寿龟以及冰糖、线面,女婿除上列诸物外,还要奉敬衣帽、鞋袜全套穿戴和一只鸡。
主人收受礼物也有一套规矩,一般不可全收,且须回礼答谢。在仙游,主人收亲友所送之炮烛、寿蛋、寿面各一半,衣料则不收,另回敬红糰、白糕、柑桔、糖果等;对女儿、女婿送来的贺礼,收去衣料与其他部分东西,也予以回礼。在长乐,女儿、女婿送来的“十色”礼品,寿者只能各收一些,然后回馈寿饼。在霞浦,戚友的送寿礼有猪肉、布料、鞭炮、寿烛、寿联等,主家多只收后面三种,并以钱、桔回谢。在漳平,凡送寿桃的一律要折款回付;其他物品,女婿送的可以全收,亲友送的布料不能收,母舅送的全部奉还。
寿庆之际,主家宅内悬灯结彩,寿堂装饰一新。正厅头以红幛为底张贴一金色“寿”字或寿星图,两旁高挂着亲友送来的寿联、寿幛、寿轴,下设香案,上燃寿烛,或摆以寿桃、寿面、寿饼等(均应叠成塔形)。往往子孙有几人,寿堂中就要点燃几对寿烛,以示子孙满堂。在连城,寿堂中的神桌、几案前至屋檐还要铺松毛,喻松柏长寿。
做寿的当日凌晨或前一天,寿家具三牲、酒肴、果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