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陕西行商贸易

2007-1-9 14:59: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行商,包括帮客、厢客、边客、摊贩等。
  帮客,也叫“帮会”,是带着货物长途贩运的团体。其中,有些是以同乡关系结成帮的,如京帮、津帮、山东帮、山西帮、川帮、陕帮、泾阳帮等。有些是因所贩运的货物种类结成的,如盐帮、粮食帮。也有因运输工具而结的,如车帮、马帮、船帮。每一队帮客中,都有首领指挥一切。帮内都有各自的规矩。
  厢客和边客,是两种特珠的行商。
  摊贩将作专节记述,在此不赘及。
  
  一、粮食帮
  旧时,关中西部,如乾县、礼泉、岐山一带的农民,常以村庄为单位,结成商队,在陕、甘两省之间贩运粮食,他们把关中的小麦运抵甘肃,而将对方的养麦、谷子、食盐等贩回陕西。其运输工具,主要是“狗脊梁车”,这是一种独轮手推车。他们之所以要结队而行,主要是为了途中彼此有所照应。
  他们的队伍离开家乡时,要在村口烧一堆火,人人都要从火上跃过。他们认为这样会把鬼吓跑,会使商队一路平安。贩运途中,商队常在天麻麻亮时上路,直到半夜三更才入旅店投宿。他们说:“不怕慢,单怕站(停),一站就是二里半。”所以他们宁可在路上走慢些,也要尽量缩短途中休息时间。由于劳累过度,所以语言生硬、冷、犟。他们聊天时,局外人会以为是在吵架。粮食运到目的地后,趸卖给当地的庄主(坐商),由庄主零售。
  
  二、盐帮
  旧时,陕西省的盐帮,分头贩运食盐。
  花马池,在定边县城西北约13公里的盐场堡,蕴藏着丰富的食盐,是陕西省唯一的池盐产地。从明代起,这里食盐的行销已有固定区域,以陕北和关中为主。盐帮南下贩盐时,都用毛驴驮运。来往于关中一宁夏之间的盐帮,用“板轱辘车”(一种平板车)送输。来往于陕南一四川,陕南一甘肃南部的盐帮,因道路崎岖,不易驮运,无法行车,都背运。
  清代严禁走私食盐。所以盐帮秘密贩运,有些盐帮雇刀客护送。人民国后,官府允许在交税后自行出售,盐帮公开化,盐价下跌。
  
  三、酒帮
  旧时,陕西省勉县有一个“盐酒行”,专门收购甘肃酒帮、盐帮的商品进行批发。酒帮从甘肃省徽县贩运大曲酒。徽县与陕西省略阳县相邻,座落在丛山峻岭之中,道路崎岖难行。酒帮多用酒篓装徽县大曲,背负而行。每人手持一个丁字形的“搭杵”。如感觉累时。便将搭杵支在酒篓下面就地休息。他们多脚穿麻鞋,腿裹粗毛绑腿,人称“毛家呆”。酒帮多由二三十人组成。每一帮有一个领头的,由他发号施令,说歇就歇,说行就行。帮客们带有干粮,饿时就冷水而食。到达目的地后,住在商行为他们准备的草铺上,可以在公用厨灶上做饭。商行的伙计要用铁签在酒篓盖上戳一个小眼,用麦杆吸酒品尝,经查认为合格后,方付钱给酒帮。酒帮临走前还要烧香叩头拜神灵,祈求保佑一路平安。
  四、船帮
  陕西省汉江、丹江船运发达,旧时多有船帮。帮内讲江湖义气,提倡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船帮忌讳很多,例如:忌言“沉”,所以船帮首领不可姓陈;忌言“翻”,因而吃鱼时忌翻个;为了避免联想到船底朝天,忌讳倒扣放置碗、盆;为了不致联想到船破,忌讳吃饭使用破碗。
  旧时,帮会有会馆,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帮客聚会或寄宿。清朝末年,丹风县龙驹寨商业行分为盐帮、河南帮、坐地帮、船帮等,其中船帮地位最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逢会,与会期间,其它帮会经常侮辱船帮。有一年,船帮因风雨阻隔,未及洗脚便匆匆到会。其它帮会借机刁难,诬称船帮是“花腿子”、“下贱帮会”,激起船帮义愤。船帮当即邀约所属500余船户和搬运工人,集资兴建自己的会馆,规定从每运一件货物的报酬中抽三个铜钱,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光绪十七年(1891)建成了会馆——平浪官,俗称“花庙”。花庙规模宏大,木雕精美,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age]  五、耀州脚户
  脚户又称“脚行”,是指使用牲畜驮运商品的人,或自运自销或受雇于人。
  耀县脚户,遍布城乡,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因农民多养骒骡,膘肥体壮,为他县鲜见。关中一带长期流传着“要买好骡走耀州,要吃好梨到邻州(今彬县)”的谚语。清朝道光三年(1823)版《秦疆治略·耀州》称:“州民……其人口众多者,畜骡赴北山宜君、同官各地煤场驮炭,赴三原一带发贾。
  并有购买骡马,于省垣驮运官商货物,远赴他省者,均获厚利。”
  脚户,多系农民,农忙务农,农闲赶着牲口跑运输。亦有一年四季跑运输者,即今所谓“运输专业户”。他们自由结合,三五成群,甚而数十人,结帮成伙。短途贩运粮食、煤炭、木料、瓷器等至富平、泾阳、三原销售;长途则将蓝靛、棉花、布匹驮至陕北、甘肃、宁夏、内蒙等地销售。返程驮盐、碱、毛货等,回县或发往西安等地销售。
  脚户分三类:一是自养驮骡,自运、自销;二是自养驮骡专给行商、官商驮运货物;三是自己无牲口,而给掌柜、财东(养牲口的人)赶牲口,跑运输,挣些微薄的工钱,聊以糊口。第三类脚户人数不少,所以渭北一带常说:“不看泾三原人穿袍子,不看耀州人吆骡子”,意指泾阳、三原县的穷人外出也多穿袍子,耀州脚户赶的高骡大马不是他的而是财东的。
  咸(阳)榆(林)公路、咸(阳)铜(川)铁路通车后,耀县脚户逐渐减少。1950年底尚有驮运牲口2200头,其中得力者1000头,半数经常作包运事业。今已基本无存。
  
  六、泾阳帮
  旧时,泾阳县经商者特多。明代康海写道:“泾阳……民逐末于外在八九”(《康对山集》)。其中从事长途贩运的商人结成帮会,即“泾阳帮”。
  泾阳帮资本雄厚者,雇有较多的伙计、脚夫,带有大队人马,气势不凡。帮客常从湖南等省购人茶叶。为便于长途运输,将茶叶经过炒制,加工成砖茶,再用牲口驮运到青海、新疆、内蒙,卖给当地的少数民族牧民。他们从青海、新疆回归途中,在兰州购进水烟,再转运到江苏、上海等地销售。帮客往往一去数年不回家。
  泾阳帮运货途中,雇用保镖护送,以防强盗抢劫。保镖也叫“镖客”,雇自“关中刀客”,刀客外出时,腋挟利刃(渭北使用临潼县关山镇制造的“关山刀子”),后来以枪代刀。他们一般身强力壮,娴于技击。
  
  七、炉客
  四川省康定县,旧名打箭炉,在今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清稗类钞》中说,这里“百货完备,商务称盛,在关外可首屈一指。常年交易,不下数千金,俗以‘小成都’名之”。自古以来,康定就是川西高原上汉、藏两族人民经济贸易的中心。
  炉客,是陕西省户县对在康定和康定以西广大地区经商的人的称谓。从明代起,户县就有人陆续去康定经商。清末民初,康定有户县商人3000多人,仅泸河西岸就有户县商号40余家。其中经营较长的茂盛福,开业达150年,资方是户县牛东乡牛东村的孙启明。德泰和,有流动资金100多万,资方是户县北稻务村的南景山、张良寨村的宁志武等4人。户县炉客运进销售的商品有茶叶、百货、布匹。
  茶叶由陕西省“泾阳帮”在四川雅安收购并加工后,卖给户县炉客,每年达4000驮(每驮4包,每包重60斤)。炉客在西藏收购的商品有麝香、虫草、贝母、羊毛、皮张,运到成都、重庆、沙市、武汉、上海等地出售。炉客经营的商号中,资金大的在上述大城市都有分支机构或驻有办事人员。个别炉客与外商直接贸易,如泰来恒与美国商人做药材买卖,德泰和经理陈洪涛得到英国某大学授予的商业学博士学衔。
  炉客中除少数系城镇坐商外,大多数雇用马帮、牦牛驮上货物或自己背上货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收区进行交易。其方式,主要是以物易物,或以银元计价,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49年建国后一段时间。由于炉客刻苦学习藏语,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加上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且讲信用,因而在藏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受到兄弟民族各界的欢迎和信任。
  炉客把户县的一些风俗带进了康定。康定古会的日期,与户县牛东乡牛东村古会日期完全相同,如正月初九为“上九会”,三月初三为“娘娘婆会”,七月初七为“亲友会”等。就连康定逢年过节敲锣打鼓的调子,也是牛东村的鼓乐音调。
  炉客由于路途遥远,十年左右才能回家一次,有1000元便可回乡成家立业。因此,商号规定:学徒、店员每人每年储蓄几十元或100元,这样10年后可回到家乡。实际上多数炉客除中途回家小住几年外,几乎终生都从事康藏边疆的民族贸易。所以户县有这样的谚语:“有女不嫁炉客家,半辈夫妻半辈寡。”
  康定有秦晋会馆,坐落在陕西街北端的诸葛街上,规模较大,是由陕西、山西两省在康定经商者集资兴建的。会馆有互助资金,两省人在康定生活有困难或回家无路费者,会馆无偿给予资助。
  除康定以外,青海省玉树、云南省丽水以及西藏拉萨,也有户县炉客的商号分支或采购、转运人员。
  建国后,炉客经营的商号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国营商店,部分炉客回到户县,此后再也无人走“炉”下川了。
  
[Page]  八、厢客
  厢客,也叫“厢客”、“木厢”,是用河水贩运木料的商人。他们运输木料的工作,叫“赶厢”,有一些特殊习俗。本志以黑水河的赶厢业作为例子。
  黑水河发源于太白山北麓,全长126公里,有许多支流,在周至县出峪。这里的赶厢业,鼎盛于清朝乾隆末年至嘉庆、道光之际,后因战乱而衰落。抗战期间,因我国很多木材基地沦陷,关中木材奇缺,黑水河赶厢业一度再起。
  黑水河赶厢,有六个环节:首先要立据。旧时,秦岭山区分岭分段各有其主,厢客开展业务的第一步,就是同山主订立约据,取得采伐权,叫作“写山”。一般“写山”的内容,包括山林范围(即四止),采伐树林品类,采伐起迄时间,分期付款日期等。第二,砍伐打印。厢客与山主立据之后,雇用山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砍伐。此后,用人力将伐倒的木料从山上就近向黑水河支流河滩内集中。
  其方法叫“铺鱼板”,即将中小木料铺于下层,将大木料置诸其上。然后再用铁挽刺于木端,由山民向下牵拉。一直到木料全部转运到河滩为止。厢客接着对木料点收、打印。打印的目的,是防止在水运中与其他厢客的木料混淆。第三,叫“支流转运”。木料运到河滩后,便利用河水向黑水河干流转运。由于支流水力微弱,便用树梢聚水之法运送。其方法是:将树梢结成大捆、填入河中聚水,等水量充足后,开口放水让木料随水飘流。第四,称“干流厢运”。将木料由支流全部转运到黑水河坝后,先集结于一处或数处。第二年人春冰雪融解,河水涨时投入干流中,向山外漂运,这就是厢运的正式开始。木料在干流起运时,厢工们乘坐木筏,手持铁挽,跟随木料顺流飘下,随时拨正木料流向。河岸上也有厢工跟随,协助赶运。赶一次厢,一般要安排厢工二、三百人才行。水运途中,厢客最担心木料陷于石崖下的深渊里。所以在这种河段,厢工们就要格外小心,用铁挽牵着木料使其顺利通过。
  第五,峪口认木。厢客不是少数几家,据资料记载清末多达36家。各家的木料都是借春水起运,农历四月前后出峪。当木料飘到黑水河峪口时,各家木料便混杂在一起。厢客就根据各自的印记认捞,一般都重信誉,很少纷争。第六,木料入场。木料上岸后,厢客就雇村民将其运入货场。至此,赶厢业务完成。
  赶厢中,还有一些民俗现象:黑水河峪口有一座龙王庙,有大殿、戏楼等建筑物,是厢客集资修建的。每当木料飘至峪口约百里时,厢客就叫戏子在戏楼演戏酬神。一演就是十天半月,或更长,直到木料出峪口上岸,进入货场为止。当木料飘出峪口时,厢客还雇人将龙王塑像抬至河滨,虔诚跪拜。
  厢客用这种办法,招来了看戏看热闹的许多村民。他们借机张贴广告,雇村民为其扛运木料。
  据说厢客运出一次木料,有的花二、三年时间,甚至有耗时四、五年的。由于赶厢周期长,费用大,所以只有富有商家才能经营得起。
  乾隆年间,户县南山的白骨松、油松、椅桐、梓漆、文楸等木料,常由涝河水运到咸阳等地。
  清末徐珂云:“陕西岐山三才峡,有木商集于老林,伐木……贸易山外,谓之‘木厢’。”(《清稗类钞》)
  九、边客
  旧时,把进入内蒙古伊克昭盟各旗专与蒙族人民交易的内地商人叫边客、边商或边行。
  明朝初年,蒙汉没有交易市场,蒙古人经常南下掠取财物。自从明政府重建长城并加强防御力量后,蒙古人不能轻易南下,这才申请纳贡交易。当时,两族交易只许在长城沿线官方指定的市场进行。
  嘉靖年间(1522 1566)互市于定边县花马池,隆庆五年(1571)改于榆林县红山。为此,在红山北面建款贡城,作为蒙汉官员洽谈贸易,献上贡物、赠送礼品的场所;并在附近的红石峡东山顶建易马城,作为牲畜交易市场。万历三十五年(1607),陕西巡抚涂余溶鉴于每当互市日期,万骑云集,市面拥挤,不易维持秩序,为了加强警戒,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在红山顶部的驻军观察所长城镇北台附近建市场。
  自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隔一日互市,城内会讲蒙语的商人带着绸缎、布匹、糖、茶、酒、手工艺品来市场摆摊;蒙古人带着牲畜、羊毛、皮张,也在此交易。清代以后,蒙汉往来的限制逐渐废除,榆林撤销红山市场,改在城内交易。
  清政府在神木县内设了理事司员和理事同知两个钦差衙门,专管伊克昭盟六旗事务。此后,入内蒙贸易的边商获得特殊支持。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蒙人不知商术,大率以物易物。与汉人交易,唯通事(翻译)之言是听,通事遂得上下其手,以获厚利。奸商复有与蒙人共同经营者,蒙人出资本,不敢张扬,盖恐王公等艳其富名致多需索也。岁一结账。汉人习知其性,第一年纵有亏折,辄言获利以绐之,借求益其资本。次年不损不益,再次年略有亏折,不数年本利全没,蒙人亦无可如何也。
  蒙人之外出者,其往来均就素所交易之商店以谋食,饮食费用均为供应。蒙人贪小利,乐就之,而汉人乃多因以致富。”徐珂之言虽然不是特指陕北,但陕北绝不例外。神木边商由经营蒙古生意致富者甚多,清代中期县城最著名的黄、韩、马、解四大家都因此起势。
  边客在内蒙古的发展,一般是先行销而后“扎庄”,也就是由经商而兼营农牧业。清朝末年,蒙地大量放垦,有些边商从而变为地主或成为转租土地的“二地主”。
  
  十、单帮客
  单帮客,就是利用地区间价格差异,从事商品贩卖以获利,而未加入商业行帮的单人商贩。他们的经营行为,称作“跑单帮”。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封锁,陕西省物资缺乏。当时,有一些单帮客不畏艰险,深入沦陷区偷运货物入陕。有的没有店铺,货物运到西安后,投向寄卖所寄卖。
  寄卖所不论货物是否能够很快出售,都要先垫出货款,以便单帮客再去贩运。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