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行旅之俗

2006-12-7 14:00: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清末民初,境内尚无公路,村镇多为人行便道,羊肠小径,坎坷不平。即使所谓“官路”,也宽不过2米。或则风沙扑面,或则爬山过墕,沟沟壑壑行旅甚为艰难。其时群众出门,多赖步行,日行百余里是平常之事,穷人骑驴,富人骑骡马,也有骑骆驼的。“骑驴婆姨赶驴汉,怀中抱个肉疙蛋”,形象地反映了行旅之俗。还有一种简易骡轿,俗称架窝子,用二木架于前后二骡背上,轿形上部拱圆,如窑洞状,用苇席遮蔽,搭以布单而成。乘坐时下部填充包裹行李箱笼等物,上铺被褥,可坐可卧,可避风寒,可避日晒,日行数十里,逍遥散淡,良可自如。这种骡轿多为官绅户乘坐,贫民只有在结婚时偶而使用。也有人抬轿舆,乘坐者更少。其时短途运输多为肩挑背负,长途运输靠骡马、骆驼、毛驴等牲畜驮运,川道地区尚有马车、牛车,这些车皆是木轮上包以铁皮,行车缓慢,数量也很少。沿河群众冬天冰上运输使用“拖子”。拖子用两道硬木制作,下面镶有铁条,一人前拉,一人后扶,简易结实,一拖子可拉数百公斤东西。山间饮水,多备驮桶用畜驮,赶负驮之牲畜遇狭窄砭崖处,要高声吆喝,便于避让。黄河沿岸,用木船运输,黄河风急浪大,翻船事件时有发生。其时境内河流上很少有桥,能通行船只的两岸,往来皆赖木船。不能通行船只的,夏季涉水而过,冬季踏冰而过,春秋季节,能支蹑石则支蹑石,无法支蹑石的则数村群众集资出力用高梁杆、木椽等搭设临时性便桥。其时行旅艰难,群众出门,多择日而行,以求吉利,有庙则向神灵祈祷,保佑平安。路过高崖石砭,随时拣一小石支撑于崖砭,企求崖砭牢固,以便平安通行。黄河船夫对河神礼拜甚勤,定时烧香焚纸,祈求四季行船风顺。并有在正月举行迎财神的习俗。迎财神,也叫出行,在正月初二、三日卯辰巳午几个时辰举行,在有枣树的山上选定方向,地上堆起3堆土,每堆上点3柱香,烧黄表纸3张,祭奠放炮。最后在枣树上折枣枝1支拿回,就算得到“财”了,并相互道贺“发财”,回话是“大家发财”。

        20世纪30年代,境内始有公路,其时公路以运输军用物资为主,客运、货运尚少,加之公路质量差,很难正常通行,因之群众行旅,一如既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交通建设,公路逐年增加,乡村道路也逐步得到改善。1984年后乡乡可通汽车,群众行旅方便多了。出远门皆乘坐汽车,就近往来或用自行车、摩托车、轻骑代步,或乘坐手扶拖拉机等。步行的很少,骑牲口的更少见了。运输货物,长途用汽车、拖拉机等。乡间短途运输靠架子车、胶轮大车,肩背人挑的现象少了,本境黄河上现有两座大桥,秦晋往来也方便多了,黄河上的木船也改为机动船,风险小了。其它河流上修了不少永久性桥梁,往来支蹑石、搭浮桥、乘木船的地方也少了。早在40年代,本境即有空运,但时盛时衰,80年代航空事业大有起色,1988年榆林西沙飞机场正式通航。1989年包神铁路通车,本境首见火车。由于行旅方便,出门择日子、敬路神等习俗渐少。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