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肥腰、长袖、大襟是藏装的典型结构。牧区的皮袍、夹袍,官吏、贵族的锦袍及僧侣在宗教节日活动中的服装具有这种特点,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的"对通"(短衣)也有此特点。至于工布地区的"古秀",其基本结构也相同,但把肥腰、大襟更简化了,这种服装不但省去了袖子,而且把衣襟和前身合并在一起了。
藏族服装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装束。穿直统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用品。腰带和靴子又是附着饰品的主要穿戴。各种样式的"罗松"(镶有珠宝的腰佩)系在腰带上垂在臀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尾饰。各种精美的"止穷"(类似匕首)也都系在腰带上。
用羊皮缝制的藏袍,领宽,腰肥,袖长,开右襟,无纽扣,具有耐磨,保温,穿宿兼用的特点,就成了农牧民群众的一般穿着。习惯是夏季着大襟布衫,冬季穿羊皮袄,腰间束一条长腰带,男子扎腰,下摆上提与膝盖平齐,女子扎腰,下摆要盖住踝关节。这样穿着,两臂可随意露出袖外便于劳动。一般只袒露右臂,右袖空垂背后。据史料考证,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藏族的服饰,可能就已具备了现代藏族服装的基本特征了。后来由于居住在西藏各地的部、族的互相交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藏族服饰又在不断演变、发展和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