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黄帝其人
黄帝,是距今约4700多年前我国远古社会的传奇领袖。据史 籍记载,他的母亲附宝因感受一团环绕北斗星的电光,怀孕24个月后出生了这位划时代的英雄。他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号有熊氏,曾居轩辕之丘,又号轩辕氏。他是黄土高原上的远古 英雄,崇尚土德,所以后世尊为黄帝。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 苗、戎、狄、毛、匈奴等少数民族也承认是黄帝的后裔,所以,黄 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首先以惩罚邪恶、一统天下的伟绩载入史册。在远古时代,中国北方西部是黄帝族活动责任者,中部是炎帝族活动责任者,东部是东夷族活动责任者,中国南方则是苗蛮族活动责任者。后来,社 会发生动乱,率领的南方苗蛮族乘机攻打炎帝族。黄帝族 与炎帝族都是少典族的后代。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黄帝族与 炎帝族联合击败并擒杀。此后,黄帝“经五十二战而天下咸 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一统天下局面。 根据远古史籍记载,黄帝还是智慧的化身。人们把掘井、熟食、铸鼎、衣裳、冠冕、灶具、陶器、酿酒、舟揖、车辆、 柞臼、宫室、历法、算数、镜子、货币、几案、嫁娶、礼 仪、兵法、弓箭、文字、图画、音乐、中医、指南车等等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器械,政治领域中的典章制度,凤俗习惯中的婚丧嫁娶等等,都归功于黄帝或他妻子、臣下的发明。
传说黄帝活了110岁,天宫中的玉皇大帝派了一条巨龙接轩 辕黄帝升天。人们把黄帝连同巨龙团团围住,依依难舍。巨龙驮着黄帝昂首腾空。慌乱间,有人扯住黄帝一块衣襟,有人拽下一只靴子,有人拉住了黄帝佩剑。后来,把这些黄帝的遗物埋葬在 桥山之巅,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 在人类历史上,每个民族都有神奇优美的远古传说,都有一 段神话与历史交织难分的时代。然而,正如拉法格所说:“神话既 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谓的幻想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 维的朴素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 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 理解人类的童年”。把有关黄帝的神话传说和科学考古发掘资料结 合起来,我们对黄帝的了解才会更加深刻与真实。他当然不是神,而是远古社会的杰出领袖,是在远古社会发生巨大转折变化时的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代. 他的儿子有12个姓,说明当时还遗留随母姓而不随父姓的社会习惯,但他已经是中国历史上首批出现的男性领袖。在他之前,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还是氏族部落或部族,在他领导下的“一统天下”,意味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部落联盟或部族集团,为 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 “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黄帝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一英 雄时代的杰出代表。
轩辕庙
参谒黄帝陵,一般先从谒览轩辕庙开始。 轩辕庙建在桥山东南山麓,又叫黄帝庙。这座祭扫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先在桥山西麓,宋代移到今址。经1992年扩建的轩辕庙建筑以汉代风格为基调,形式结构多取法于汉画象石为依据再经创造,多为石造建筑或仿石建筑,着意突出石材本色,令人深感古朴、庄严、雄厚、凝重。沮河以南的庙区入口筑有秦汉风格的厥楼牌坊,跨过横越沉 河的轩辕堤进入庙前广场,山门高大的轩辕庙内三进院落构成传 统的南北纵深布局,进深340米。
·第一进院落· 在原先庙址上拓展形成的第一进院落完好保存着16株古柏及历代庙堂碑刻,因此又称古柏碑刻院,院内有黄帝手植柏、挂甲柏与碑廊。
黄帝手植柏——进人庙门,左侧的巨柏便是黄帝手植柏。古柏苍翠健旺,树干略向南倾,树高19.3米,胸径11米。当地谚语称;“七搂八柞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七个人手拉手楼不住,还剩八柞半。这棵树龄近5000年的古柏传说是黄帝亲手栽植的。在植物学分类上,它叫侧柏,别名扁柏、扁松、肩桧、黄柏、香柏,英文名称Oriental Arbor Vitae,是我国特有柏树品种,自古以来多栽于庭园、寺庙和陵墓。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挂甲柏——过殿旁那株高大的古柏人称挂甲柏。古柏斑痕累累,纵横成行,树干上遍布洞孔,仿佛甲钉状,每年清明节前后,树干中的汁液从洞孔溢出,凝结成球状,就像镶满珍珠宝石般晶莹闪烁,清明节后又恢复原状。传说这是汉武帝北征朔方归还,拜祭黄帝时在这株树上挂过战袍所致。据植物学家解释,这是柏树中的稀有种类。
碑廊——第一进院西侧的碑廊内存有40余通历代古碑,它们记录着历代帝王致祭黄帝的御制祝文,此外,还有北宋仁宗给黄帝陵下达种植柏树的圣旨,元朝泰定皇帝颁发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明朝嘉靖皇帝下令免除黄帝陵庙赋税的谕旨和清朝康熙皇帝亲笔用满文写的祭文。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一块1米见方青石板上刻的 黄帝足迹。据说遗留的黄帝足迹共有三处,另两处在山东和河南。
·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是前、后两院间的过渡带,两侧 建有侧门。过殿里有孙中山先生的祭词和毛泽东、蒋介石祭黄帝陵所题墨迹石碑。
·第三进院落·1992年新建的祭祀院由院门、广场、大殿、 钟鼓楼组成,祭祀广场可容纳5000人。汉代风格的大殿按“明堂”形制四面无壁,后檐屏风墙饰满浮雕,前有黄帝塑像,朦胧神秘的光影渲染出一派庄严神圣气氛。
桥山
黄帝陵建在桥山。“桥”的古字义是高峻挺拔。它下有沮水环绕。周围群山簇拥,山上古柏森森,气势巍然不凡。桥山上现有 古柏81600株,其中千年以上树龄的有3万多株,是我国最大的一片古柏林,种类有侧柏、雀柏、哑柏和龙柏等。黄帝受到中华 民族的共同尊崇,所以它受到历代严格保护。虽然这里位于黄土 高原,但森林从未受到破坏。 桥山的夜晚十分美丽。县志把“桥山夜月”引为黄陵八景之 一;桥山高耸,古柏密布;山藤夜月;藻涵水中,幽景奇绝。
陵道与陵园
黄帝陵的陵道(神道)以功德坛为起点。功德坛东临轩辕庙, 西望县城,南对印台山,北接神道。正方形的坛面边长40米,中间矗立功德碑,石面上镌刻黄帝功德浮雕。如果说轩辕庙的展示 侧重于具象的写实,那么,功德坛则注重于艺术的概括,它是为谒陵者抒发激情的纪念性室外建筑.功德坛位于陵道轴线上,坛后两条对称石阶汇合成陵道,曲折伸向陵园。陵道间有三个平台,各有牌坊、陵表、石碑、雕塑,富于层次,加上步步上升的地势和葱郁幽深的柏林,更令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感。 陵园以陵墙把汉武帝祈仙台、陵冢和龙驭台围为一体,陵墙东西72米,南北210米。黄帝陵冢为半球形土冢,直径18米,冢下以方形墓台为座, 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天地相合”观念。冢后山峰的龙驭台使人联想到黄帝驭龙升天的古老传说。
汉武帝祈仙台
进入黄帝陵园,陵道分两侧经过汉武帝祈仙台。公元前1世纪的汉武帝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在这里祭拜黄帝后,对人说:“如果我也能像黄帝那样乘龙归天,扔下老婆孩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像撒下鞋子一样罢了。”为了向冥冥苍天表达他的祈愿,武帝命人在黄帝陵家前修筑了祈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