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风土记——献场糕
2006-12-14 11:59: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献场糕是延安地区人民秋收轧场时开场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在开场时,由送饭的婆姨把当地富有地方风味的食品——油糕送上场来,因而称“献场糕”。但是这种献场糕并不是普通的饭食,在食用这种糕前,要先在场上腾出一块地方,摆上其它吃食,在谷堆前插上香,烧黄表纸,放鞭炮祭五谷神。然后,还要把这种糕往天上扔一块,往地下扔一块,这是延安人的古老习惯.认为在山野吃饭,总得请天地与人共同享用这种精美的食品。祭天祭地后人们才能正式开始吃。吃完献场糕后,开始撒场,当撒场到一定时候,会有一群小孩突然拥进谷场,盯着越来越大的谷堆,正当人疑惑不解时,谷堆上会突然蹦出一只小蛤蟆来。孩子们一哄而上.“我的”“我先看见的”。他们争吵着、追逐着不断蹦出的小玩意儿,这是祭场仪式的继续,叫抢糕蛤蟆。事前,家人把素糕捏成一个个小蛤蟆,堆在谷子堆里,扬场时再让孩子们来抢,图个吉利,希望生活就象蛤蟆那样一直往上蹦。孩子们抢着糕蛤蟆时,并不吃,而大都拴在前胸的纽扣眼里。
“献场糕”包含了许多与农事生产有关的祭祀内容:民间的五谷神,即古代的稷神,它既是天地神,同时又是各类作物的综合神。人们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相信“稷降以百谷”之说,祈求天地庇佑,便成为一种古老的祀俗,这种祭天祭地的习俗,反映着天地赐予丰收的原始认识与思想。所以,丰收时刻,首先应对天地表示祭祀。延安人民把它长期保持下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代祭社稷神的思想。
延安的献场糕制作极为简单,多用软小米做原料。制作程序是:先把软米放进温水里浸泡几个小时,笊篱捞出滤干水,再上碾子压成面.蒸糕时,撒一层面蒸一会儿,等这一层熟透了,再撒一层面,直到把面撒完.最后,把蒸好的糕放在案上,手蘸水揉匀,这种糕叫素糕。素糕为方便食品,吃时放在碗里,用勺压一个窝,浇上蜂蜜.现在,延安已经很少有人吃素糕了,人们嫌它味道寡淡,大多数人家把素糕加工成油糕吃。油糕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把素糕切成片,用油炸得焦黄,另一种是吃油糕角。油糕角是用素糕做坯子,里边用豆腐、白菜当馅,然后下油锅炸.这种糕吃来十分可口,别有风味,在延安已经成了一种名贵的风味小吃。另外,油糕还有其它的吃祛.比如延安以北的老乡,吃油糕时还要放上猪油,羊油,再加一勺蜂蜜,更别有一种味道。
吃献场糕时,主人总会劝客人多吃点,认为“今年吃得越多,明年的粮食就打得越多。献场糕,步步高”。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