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热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术”和“图腾舞”。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又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的精髓,从而成为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热巴舞分布于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
热巴舞·丁青热巴
丁青热巴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丁青热巴舞起源于琼布丁青,其创始人据说是琼布•米拉推巴嘎,也叫米拉日巴。传说昌都地区丁青县当时属热带气候,有大象在此生存,人们杀大象后取其皮铺在地上,并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丁青县可以说是热巴舞的发源地。
丁青热巴舞有三个主要流派,它们分别是:流行于色札的嘎措热巴,也叫“色札热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觉恩的窝托热巴,距今已有九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桑多的冬洛热巴,也称康沙热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琼布丁青的窝托热巴。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高难,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同时穿插一些弦子舞、卓舞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的表演。三种热巴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均以粗犷豪放的舞蹈动作和高难度舞蹈造型闻名于世,其音乐以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为特点,主要内容多表现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等等。
丁青热巴传统古老,流派众多,技艺高超,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品种。解放后,民间的热巴艺人虽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各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拜民间艺人为师,故不仅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热巴,而且还在演技和服饰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使之能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如今,热巴舞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2002年,丁青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
热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丁嘎热巴是藏北那曲地区比如县夏曲乡丁嘎村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据当地艺人的回忆及比如县政协仁旺丹增和索朗多吉两位先生所著的《那徐持如历史》藏文本介绍:最早的丁嘎热巴是在公元1040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和热穷巴在原有的民间热巴基础上创作和发展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舞蹈艺术。这种热巴舞在历史上经历了从民间进入寺院,又从寺院回到民间的发展演变过程。
现存的丁嘎热巴分为寺院喇嘛表演的热巴和民间艺人表演的热巴两种形式。过去民间艺人的丁嘎热巴主要以家族父子传承的方式代代相延,现在成立了以村为单位的热巴队,传承面得到扩展。丁嘎热巴的传统节目很多,共有三十多个,每个节目的跳法和姿态各不相同,其内容有讲述藏族历史、传说故事的,也有为了寺院祭祀活动的需要而宣扬宗教思想的,代表性剧目包括:《欧冬》(击鼓)、《曲杰罗桑》(罗桑王子)、《斯白巴玛感果》(原始的老父母)、《甲沙公觉郎巴》(迎请文成公主)、《古如多吉热》(金刚舞场)等。丁嘎热巴舞既有当地牧民舞蹈的动律,又借鉴了昌都一带热巴铃鼓舞的舞姿,以顺手顺脚的牧民舞蹈动作为基本步法,上身表演吸收了昌都热巴女子手鼓激情豪放的动作,由此形成融汇藏东藏北舞蹈精华的独特风格。丁嘎热巴中还有许多风趣的表演动作、模拟动物的动作及一些富有情节的小戏。
几百年来,丁嘎热巴在丁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改进,舞蹈样式和节目日益丰富。丁嘎热巴包含了藏族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藏族人民卓越的歌舞艺术的创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开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热巴舞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