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遗址
华岳观遗址 据《华岳志》载:观在“岳东八里”。今观北小学即旧址。
紫微观遗址 在仙姑观北,今华山村是其旧址。
报恩观遗址 又名“太虚庵”。遗址有两处:一处在青柯坪东峪中,为明代道士高蓬头养生之处。后高蓬头游京师,被箫太后诏见,留住京师数年,并赐《道藏》全书,置书于上方建楼供奉;同时又于华阴县城东的泉店建报恩观,赐香火地五十五亩,蓬头居之。
太华书院遗址 在青柯坪的凤凰山下,原为青柯馆,后改为太华书院,系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县令崔时芳、教谕张辉为冯从吾讲学所建。
待庵遗址 在三里龛附近,王宏撰的山房。初称“读易庐”,取攻读《易经》之意。王在此著成《周易图说》、《周易筮述》两书。后又更名“待庵”,曰:“二仞之台,数椽之宅,是曰‘待庵’。小子居之,酒盈一樽,书破万卷。仰观俯察,远取近求。吾其有待也耶,无待也耶。有不知而问之者:‘口椟之中玉以待贾也,席上之珍以待聘也。’于其志之乎?小子伏几对曰:‘恶是何言,所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其唯古之士。与小子几民也,生遭多难,学愧无成,少不如人,老且丧我,莫之有觊焉,以余年待尽也。’”
独鹤亭遗址 在仙姑观东北竹园,王宏撰建。王宏撰在写给刘孟常的信中说:“润生向赠一鹤,欲构小亭居之。拟颜曰:‘独鹤’,故名‘独鹤亭’。”亭成后,林古渡、曹溶、周亮工、汪琬、王士正、纪映钟、黄虞稷等人,都先后来华阴,题有独鹤亭诗、赋、歌多章。
胡公祠遗址 祠在郝氏园(即“清白别墅”),胡笠僧系富平人,生前任河南省督办,去世后冯玉祥令葬其于山前。民国十四年(1925)捐地建祠,祠北是胡笠僧坟墓。“祠新楼壮丽,庭园清朗”,后设华麓小学。
共学园遗址 建于民国四年(1915)。初为郭希仁葬友曹印侯之坟园,后改为共学园。内建高楼3间,藏书千卷。郭希仁,临潼人,同盟会会员,曾讲学于杨氏花园,曾以杂诗见志:“为避鼬鼠害,故傍远系栖。”初时友生仅七八十人,次年从学者数百余人。“其所与游者,悉高人隐士,隐官名流,文教之盛,为数稀有。”时袁世凯派陆建章治陕,搜捕革命党人。革命派邓宝珊、刘蔼如、胡笠僧、张义安、董振武、刘守中、史宗法,山西的续枫溪、李岐山、续范亭,福建的何遂,河北的孙兵等人,激于大义相互结纳,来到杨家花园,以听郭希仁讲学为名组成“共学园”,密议举旗反袁,史称“华山聚义”。
钟鼓楼遗址 建于南峰真武殿前两侧,民国五年(1916)陕督陈树藩修建,“文革”中被焚,今遗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