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文活动与历史遗迹
古往今来,壶口瀑布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人,因而壶口一带人文活动较多,并保存着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
第一节 旅游与资源调查
一、旅游概况
古代,由于壶口位于险峻的秦晋峡谷之中,地方偏僻,交通不便,远方游客难得到此一游。观光游览者多以黄河两岸的地方人士为主,旅游诗文,主要是明清以来的作品,如明代黄光炜的《壶口赋》、惠世扬、刘子诚的《壶口》诗,清代吴炳的《壶口》诗与《壶口考》等,均具有一定代表性。
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前来壶口观光旅游的中外游人不断增多。尤其是八十年代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筹集资金,组织资源调查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开放,修建了部分交通线和旅游服务设施。截止1994年,已接待中外游人294625人次。
1987年7月,延安地区开辟了延安—南泥湾—壶口瀑布一日游专线,为旅客提供了方便,使该区旅游事业向着正规化方向发展。
1988年8月2日,国务院国发(1988)51号文件中,将壶口瀑布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提高了壶口瀑布的知名度,使该风景名胜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壶口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在延安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延安地区黄河壶口瀑布—历史文化名城延安—黄帝陵庙—黄土高原风景游览线上的主要景观之一。目前,一处以壶口瀑布为主体,以黄河峡谷为纽带,黄土高原为背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开始按规划进行建设。
二、资源调查
对壶口一带的科学考察,开始较早,但真正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调查,却在解放以后。
解放前,水利部门和一些科学工作者曾对壶口一带的水能资源、地质地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黄河大事记)。
民国八年(1919)国立北京地质调查所在黄河流域进行地质调查,测制出《太原·榆林幅1∶100万地质图》这是对黄河流域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开端。
十九年(1930)4月26日,陕西省建设厅对黄河壶口瀑布进行了测量。测得瀑布流速18米/秒,河断面为96.875平方米,流量为1743立方米/秒,落差为15.06米。
二十三年(1934)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精密水准测量队成立,开始对黄河沿线进行精密水准测量,相继完成从青岛至兰州2586公里的测量任务。
二十五至二十六年(1936~1937)中央水工试验所水利航空测量队与国防部测绘空军第十二中队合作,完成了黄河中游陕县至包头间干流和部分支流航空摄影及镶嵌图。
三十五年(1946)8月25日至9月3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黄河治本研究团,查勘了龙门、壶口及兰州上下各主要坝址和灌溉工程。
上述考查为研究壶口提供了一些实测资料,此期间,还陆续发表了一些与壶口有关的论著,例如:王竹泉的《山西陕西间黄河河谷地貌发育史》(1925年)和《山西陕西间黄河之地文发育史》(1933年),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学家李仪祉的《龙门与壶口》(1931年),方俊的《测量壶口地形及水利报告》(1933年),李书田的《秦晋交界黄河水力资源之经济价值》(1936年)等。
建国后,治理黄河、水土保持、开发黄河水利资源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国初期,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查、测量和科学研究等基本工作,广泛搜集了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河道、水土流失、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开发江河的规划——《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并于1951年7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对黄河流域、黄河干流以及黄土高原的各种综合调查、专题调查从未间断,而且越来越深入,这些调查都为研究壶口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例如:1951年6月到1953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等部门的查勘组曾3次查勘黄河托克托至龙门河段,提出了3套查勘报告。1956年4月底到9月中旬,中国科学院200余人考察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等。
六十年代末,为了在壶口上游修建穿过黄河的隧洞,在壶口下游修建跨过黄河的公路桥,工程部门对壶口一带进行了工程地质勘探与河流水文研究,获得了大量新资料。1970年,修桥部队曾测得壶口瀑布水帘的高度与瀑下壶穴深度之和约为60米。
当地群众由于好奇心,有时也进行一些特殊考察,提供一些重要情况。例如:1981年6月1日,黄河壶口一带河水接近断流,山西吉县下市村村民张宝生和张富善发现原瀑布水帘下有石洞,两人凭借会水技能,沿着坎坷石阶爬至瀑布下察看,他们钻进石洞,发现这一似峡似洞的内部有一月牙状水池,内有无数大小鲤鱼,他们脱下裤褂作口袋,顺手捉了百十条,由原路返岸。这个石洞高丈许,深一两丈,平时潜在瀑布下,不易被人发现,唯有河涸水浅时才会露出。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陕西省和延安地区以及宜川县对于开发壶口一带的旅游资源,建设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十分重视,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考察、规划,并在景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85~1988年,在延安地区城乡建设局的配合下,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专家对壶口瀑布一带的资源进行调查,并由石力编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1988年8月12日至15日,来自省内外的40余名专家、学者应延安地区行署邀请,在宜川县实际勘察论证,并评审通过了这份报告。同年10月,还完成禹门口——壶口的黄河河道勘察。1989年,在宜川县建设局的密切配合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风景所、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省公路设计院等19个单位的协助下,由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承担并完成了《壶口瀑布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研究壶口瀑布的资料游记,科普文章和著书出现在多种报刊上,已公开发表的部分重要文献如:张荣祖、苏时雨的《山陕之间的黄河峡谷》(1956年);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在《河山集》(第二集1981年)中对壶口瀑布成因的分析与考证以及他的《壶口杂考》(1988年)一文;张文军的《我国第二大瀑布—壶口》(1981);石令正等的《壶口今昔》(1986);石力的《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景观与规划综述》(1990年)等。涉及壶口瀑布的科学论著更多。
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陕西党政领导人对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十分关心,多次亲临视察。
1983年国家领导人王震来宜视察。
198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胡厥文为壶口瀑布题词“壶口飞瀑天下奇观,足传万古而不替”。
1985年8月,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溪溥视察壶口瀑布并题词:“水急浪高,气势磅礴,开发水利,发展经济”。
198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秦晋两省领导人牟玲生、李立功等人陪同下视察壶口瀑布。
1986年11月,陕西省省长李庆伟来壶口瀑布视察。
1987年,建设部部长林汉雄来壶口瀑布视察。
1988年3月,陕西省副省长孙达人来壶口瀑布视察。
4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来壶口瀑布视察,并题词:“壮哉壶瀑”。
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来壶口瀑布视察。
1992年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到壶口视察。
1993年8月陕西省省长白清才、延安行署专员贾治邦来壶口视察。
1994年4月中国画家协会 关山月来壶口视察。
7月,陕西省政协委员和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对壶口瀑布旅游专题视察。
9月2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平和夫人在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副省长刘春茂的陪同下视察壶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