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业生产结构模拟
对该实验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定性、定位的描述之后,我们应用静态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量的模拟。
模拟结果见表2。
在表2中,方案(2)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在模拟试算中,得出一个重要的,也是有益的启发是:正确处理开发和治理的关系是该类型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核心和关键。
表2 模拟结构②
单位:吨、万元、亩、头、只
┏━━━━━━┳━━━━━━━━━┳━━━━━━━━┳━━━━━━━━━━┳━━━━━━━━━━━┓
┃ ┃ (1)≤38000T ┃ (2)≤28000 ┃ (3)≤21000 ┃ (4)≤18000 ┃
┃ ┃ 水土流失量 ┃ ——————— ┃ ——————— ┃ ——————— ┃
┃ ┃ ——————— ┃ a加需 b未加需 ┃ a加需 b未加需 ┃ a加需 b未加需 ┃
┃ ┃ a加需 b未加需 ┃ 求约束 求约束 ┃ 求约束 求约束 ┃ 求约束 求约束 ┃
┃ ┃ 求约束 求约束 ┃ ┃ ┃ ┃
┣━━━━━━╋━━━━┳━━━━╋━━━━┳━━━╋━━━━━┳━━━━╋━━━━━━┳━━━━┫
┃目标函数值 ┃ 44.8 ┃ 45.5 ┃ 41.2 ┃ 42.O ┃ 38.1 ┃ 38.7 ┃ 23.7* ┃ 33.1 ┃
┃玉米:坝地 ┃ 105.0 ┃ 148.1 ┃ 169 ┃ 169 ┃ 169 ┃ 169 ┃ 25.5 ┃ 169 ┃
┃谷子: ┃ 440.1 ┃ 545.4 ┃ 460 ┃ 918 ┃ 460 ┃ 815.8 ┃ 415.2 ┃ 292.5 ┃
┃ 梯田 ┃ 376.1 ┃ 524.5 ┃ 460 ┃ 918 ┃ 460 ┃ 815.8 ┃ 271.7 ┃ 292.5 ┃
┃ 坝地 ┃ 64.0 ┃ 20.9 ┃ ┃ ┃ ┃ ┃ 143.5 ┃ ┃
┃洋芋: ┃ 2312.0 ┃ 1852.7 ┃ 1237.3 ┃ 892 ┃ 537.3 ┃ 283.4 ┃ 84.6 ┃ 55.6 ┃
┃ 梯田 ┃ 475.O ┃ ┃ 391.1 ┃ ┃ 391.1 ┃ 102.2 ┃ 84.6 ┃ 55.6 ┃
┃ 坡地 ┃ 1834.O ┃ 1852.7 ┃ 846.2 ┃ 892 ┃ 146.2 ┃ 181.2 ┃ ┃ ┃
┃大豆:梯田 ┃ 66.9 ┃ 393.3 ┃ 66.9 ┃ ┃ 66.9 ┃ ┃ 66.9 ┃ ┃
┃果树: ┃ 244 ┃ 244 ┃ 244 ┃ 244 ┃ 244 ┃ 244 ┃ 244 ┃ ┃
┃苜蓿: ┃ 154.6 ┃ 147.3 ┃ 1153.8 ┃ 1108 ┃ 1853 ┃ 1812 ┃ 1997.8 ┃ 1995.8 ┃
┃放牧地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 牛: ┃ ┃ 50 ┃ 40 ┃ 40 ┃ 41 ┃ ┃ ┃ ┃
┃ 驴: ┃ 68 ┃ ┃ ┃ ┃ ┃ 49 ┃ 17 ┃ 33 ┃
┃ 猪: ┃ 130 ┃ 142 ┃ 130 ┃ 185 ┃ 130 ┃ 172 ┃ 24 ┃ 110 ┃
┃ 羊: ┃ 400 ┃ 459 ┃ 487 ┃ 487 ┃ 487 ┃ 225 ┃ 0 ┃ 225 ┃
┃ 放牧羊: ┃ 400 ┃ 459 ┃ 487 ┃ 487 ┃ 487 ┃ 225 ┃ ┃ 225 ┃
┃ 鸡: ┃ 1468 ┃ 2002 ┃ 2065 ┃ 2315 ┃ 1973 ┃ 2076 ┃ 248 ┃ 1303 ┃
┃ 兔: ┃ 76 ┃ 581 ┃ 4554 ┃ 4373 ┃ 7317 ┃ 9918 ┃ ┃ 10641 ┃
┗━━━━━━┻━━━━┻━━━━┻━━━━┻━━━┻━━━━━┻━━━━┻━━━━━━┻━━━━┛
其理由是:
在其他任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水土流失控制量,可以得出4组不同的模拟方案。从各方案的对比分析可得出:把水土流失量从11700吨/km2即38000吨/3.26km2减少到8600吨/km2即28000吨/3.26km2,会使目标函数值减少a为3.6万元和b为3.5万元,由8600吨/km2即28000吨/3.26km2减少到6500吨/km2即21000吨/3.26km2,目标函数值减少a为3.1万元,b为3.3万元;由6500吨/km2即21000吨/3.26km2减少到5500吨/km2即18000吨/3.26km2,又要满足本系统内的粮食要求,是不可能的;不考虑本系统内的粮食需求,则会使目标函数值减少5.6万元。在模型计算结果中,随着水土流失量的减少,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洋芋种植面积由大变小、由2312亩下降到55.6亩;苜蓿面积由小变大,由154.6亩上升到1997.8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焦点就在于此。
五、对结构调整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与否,关键要看其是否协调。所谓协调发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客观要求与实际可能有比例的发展,而不是各部门在绝对数量上的等量发展和齐头并进。泉家沟试验区的结构调整,从整体上看来是基本协调的,但其各业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同步的。他们首先抓了粮食的保障供给,然后,不失时机地加快林草业的建设速度,同时发展畜牧业,做到草畜结合,进而大力搞好生物资源的鉴选,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接着,他们又利用联合国2744项目粮食援助的大好时机,再掀起一轮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把满足粮食需要和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兼顾和统一起来。这种有重点有缓急的选准突破口,再向纵横扩展,分阶段、有步骤地抓住主攻方向,是搞好治理和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和行动策略。
(二)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抓什么?米脂试验区的实践证明:紧紧围绕开发和治理好黄土高原这个总目标抓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农业技术改造上的重大突破,没有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就没有基础或基础不稳。因此,调整的重点首先应使以商品生产为主的部门和有较大商品增产潜力、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产品,使其得以优先发展。出自对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考虑和评价,当前,农外产业的开发主要抓劳务,农内产业重点搞好洋芋、畜产品、经济林的开发是尤为必要的。
(三)开发和治理孰先孰后?我们认为,在粮食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该在逐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首先应该抓开发,使人民群众先享受到开发的实惠,在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再进行扩大规模的根本性治理。当然,这里强调开发,主要是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围绕治理或兼顾治理搞开发,以及为了更有效的治理而首先搞开发。
(四)优化结构的框架究竟是什么?现初步考虑为: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为前提,以粮食安全供给为基础,以农林牧内部结构协调为主要内容,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农业技术改造为突破口。
谷子品种的抗旱性观察③
米脂县农科所 林关石
米脂县的小米久负盛名,县志记载:“米脂……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故以名城。”1982年全县谷子播种面积128900亩,总产2936万斤,平均亩产227.8斤。1980年,我们对米脂县谷子品种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1983年伏旱,对全县86个谷子品种的抗旱增产效益进行了观察评价。
一、米脂县谷子的受旱频率
我县谷子从5月上旬开始播种,至9月底收获,在其生育期间往往遇到春旱、伏旱和秋旱,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一般把降水量少于10毫米、连续15天以上定为小旱,连续20天以上定为干旱,连续25天以上定为严重干旱。据县气象站1952——1980年29年的统计,谷子生育期出现大小干旱59次,平均每年2次。其中春旱28次,出现频率为96.6%;伏旱15次,频率为51.7%;秋旱16次,频率为55.2%。
从表1看出,在谷子生育期中,春旱年年有,伏旱、秋旱年年交替出现。所以选育和推广抗旱品种,应重视当地客观现实。
表1 米脂县谷子受旱频率
(1952~1980)
┏━━━━━━━━┳━━━━┳━━━━━━━━━┳━━━━━━━━━┳━━━━━━━━━┳━━━━━━━━━┓
┃ ┃ ┃ 小 旱 ┃ 干 旱 ┃ 严重干旱 ┃ 合 计 ┃
┃ ┃ ┣━━━━┳━━━━╋━━━━┳━━━━╋━━━━┳━━━━╋━━━━┳━━━━┫
┃ 生育期 ┃ 月 份 ┃ ┃ ┃ ┃ ┃ ┃ ┃ ┃ ┃
┃ ┃ ┃ 次 数 ┃ 频 率 ┃ 次 数 ┃ 频 率 ┃ 次 数 ┃ 频 率 ┃ 次 数 ┃ 频 率 ┃
┣━━━━━━━━╋━━━━╋━━━━╋━━━━╋━━━━╋━━━━╋━━━━╋━━━━╋━━━━╋━━━━┫
┃ 苗 期 ┃ 5—6 ┃ 2 ┃ 0.069 ┃ 10 ┃ 0.345 ┃ 16 ┃ 0.552 ┃ 28 ┃ 0.966 ┃
┃ 拔节至灌浆 ┃ 7—8 ┃ 10 ┃ 0.345 ┃ 3 ┃ 0.103 ┃ 2 ┃ 0.069 ┃ 15 ┃ 0.517 ┃
┃ 灌浆至成熟 ┃ 9 ┃ 1 ┃ 0.035 ┃ 7 ┃ 0.241 ┃ 8 ┃ 0.276 ┃ 16 ┃ 0.552 ┃
┗━━━━━━━━┻━━━━┻━━━━┻━━━━┻━━━━┻━━━━┻━━━━┻━━━━┻━━━━┻━━━━┛
二、几项抗旱指标的测定
(一)谷子品种的耗水系数和用水效率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阿伦斯博士(Dr.P.L.Arens)介绍,用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我县谷子的产量潜势亩产应为1180斤。用蒸发皿法计算谷子生育期的最大蒸发蒸腾量为502毫米。米脂县谷子生育期降水量为330毫米,有效雨量为264毫米,可满足谷子亩产400斤的需水要求。根据1980年和1983年调查,全县平均生产1斤谷子,需消耗水1.8毫米,每毫米降水生产谷子0.56斤。
从表2看出,谷子不同品种间耗水系数和用水效率差异很大,我们依据这种差异性,把谷子品种对干旱的反应分为三种类型:(1)抗旱型:耗水系数在1.5以下,受旱年的耗水系数反而少于正常年。如汾引1号;(2)敏感型:耗水系数在1.5~2.99,受旱年的耗水系数大于正常年,如黑卡谷、黄卡谷等;(3)易旱型:一般受旱年耗水系数在3以上,用水效率在0.33以下,如临秋变、干捞饭、红蛇口、大红谷等农家品种。
(二)谷子品种的抗旱系数
1980年我县谷子生育期降水量为270毫米,且分配均匀,对其生长发育比较适宜。1983年谷子生育期降水量为228毫米,7月上旬仅12.9毫米,造成严重的卡脖旱。以受旱年单产与正常年单产之比,作为抗旱系数的大小,就可看出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异(表3)。
作表3看出,谷子不同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有较大差异,我们根据这种差异性来区别其抗旱性:(1)抗旱型:抗旱系数在0.8以上,如汾引1号。(2)耐旱型:抗旱系数在0.65~0.80,如大白谷。(3)易旱型:抗旱系数在0.65以下,如干捞饭、大红谷等农家品种。黑卡谷的抗旱系数0.597,属易旱型。多雨年产量较高,但不稳产,不可列为当地的骨干品种。
表2 谷子的耗水系数和用水效率④
┏━━━━━┳━━━━━━━━━┳━━━━━━━━━┳━━━━┓
┃ ┃ 耗水系数 ┃ 用水效率 ┃ ┃
┃ ┣━━━━┳━━━━╋━━━━┳━━━━┫ ┃
┃ 品 种 ┃ ┃ ┃ ┃ ┃ 类 型 ┃
┃ ┃ 受旱年 ┃ 正常年 ┃ 受旱年 ┃ 正常年 ┃ ┃
┣━━━━━╋━━━━╋━━━━╋━━━━╋━━━━╋━━━━┫
┃ 汾引1号 ┃ 1.41 ┃ 1.47 ┃ 0.71 ┃ 0.68 ┃ 抗旱型 ┃
┃ 黑卡谷 ┃ 2.07 ┃ 1.27 ┃ 0.48 ┃ 0.79 ┃ 敏感型 ┃
┃ 黄卡谷 ┃ 2.31 ┃ 1.44 ┃ 0.43 ┃ 0.69 ┃ 敏感型 ┃
┃ 临秋变 ┃ 3.08 ┃ 2.29 ┃ 0.33 ┃ 0.44 ┃ 易旱型 ┃
┃ 干捞饭 ┃ 3.26 ┃ 2.43 ┃ 0.31 ┃ 0.41 ┃ 易旱型 ┃
┃ 石炮谷 ┃ 3.08 ┃ 3.09 ┃ 0.33 ┃ 0.32 ┃ 易旱型 ┃
┃龙爪酒谷 ┃ 3.62 ┃ 2.65 ┃ 0.28 ┃ 0.38 ┃ 易旱型 ┃
┃ 红蛇口 ┃ 3.68 ┃ 2.57 ┃ 0.27 ┃ 0.39 ┃ 易旱型 ┃
┃ 大红谷 ┃ 3.74 ┃ 2.44 ┃ 0.27 ┃ 0.41 ┃ 易旱型 ┃
┃全县平均 ┃ 1.82 ┃ 1.78 ┃ 0.55 ┃ 0.56 ┃ ┃
┗━━━━━┻━━━━┻━━━━┻━━━━┻━━━━┻━━━━┛
表3 谷子品种的抗旱系数
┏━━━━━┳━━━━━┳━━━━━━━━━━┳━━━━┳━━━━┓
┃ ┃ 旱年 ┃ 正常年 ┃ 抗旱 ┃ ┃
┃ ┃ ┣━━━━━┳━━━━┫ ┃ ┃
┃ 品 种 ┃ ┃ ┃ ┃ ┃ 类 型 ┃
┃ ┃ 亩产 ┃ 亩 数 ┃ 亩 产 ┃ 系数 ┃ ┃
┣━━━━━╋━━━━━╋━━━━━╋━━━━╋━━━━╋━━━━┫
┃ 汾引1号 ┃ 162.O ┃ 20581 ┃ 184.3 ┃ 0.879 ┃ 抗旱型 ┃
┃ 大白谷 ┃ 86.O ┃ 3445 ┃ 121.O ┃ 0.710 ┃ 耐旱型 ┃
┃ 干捞饭 ┃ 70.O ┃ 8529 ┃ 111.4 ┃ 0.625 ┃ 易旱型 ┃
┃ 临秋变 ┃ 74.0 ┃ 3271 ┃ 118.4 ┃ 0.621 ┃ 易旱型 ┃
┃ 龙爪酒谷 ┃ 63.0 ┃ 3177 ┃ 102.3 ┃ 0.615 ┃ 易旱型 ┃
┃ 黄卡谷 ┃ 114.O ┃ 4660 ┃ 187.2 ┃ 0.610 ┃ 易旱型 ┃
┃ 黑卡谷 ┃ 127.O ┃ 15030 ┃ 212.6 ┃ 0.597 ┃ 易旱型 ┃
┃ 红蛇口 ┃ 62.O ┃ 501 ┃ 105.0 ┃ 0.590 ┃ 易旱型 ┃
┃ 大红谷 ┃ 61.0 ┃ 7866 ┃ 110.5 ┃ 0.552 ┃ 易旱型 ┃
┃ 全县平均 ┃ 125.O ┃ 130014 ┃ 151.6 ┃ 0.825 ┃ ┃
┗━━━━━┻━━━━━┻━━━━━┻━━━━┻━━━━┻━━━━┛
表4 谷子品种的凋萎指数和产量⑤
┏━━━━━━━━┳━━━━━┳━━━━━━━┳━━━━━┳━━━━━┳━━━━━━━━━━━┓
┃ ┃ ┃ 株高 ┃ 凋萎 ┃ 叶凋 ┃ 亩 产 ┃
┃ ┃ ┃ ┃ ┃ ┣━━━━━━┳━━━━┫
┃ 品 种 ┃ 色 泽 ┃ ┃ 株率 ┃ 萎指 ┃ ┃ ┃
┃ ┃ ┃ (厘米) ┃ ┃ ┃ (斤) ┃ (%) ┃
┃ ┃ ┃ ┃ (%) ┃ 数 ┃ ┃ ┃
┣━━━━━━━━╋━━━━━╋━━━━━━━╋━━━━━╋━━━━━╋━━━━━━╋━━━━┫
┃ 汾引1号 ┃ 浅绿 ┃ 109 ┃ 51 ┃ 21 ┃ 158 ┃ 177.5 ┃
┃ 马疆绳 ┃ 紫 ┃ 72 ┃ 100 ┃ 81 ┃ 92 ┃ 103 ┃
┃ 大红袍×7403 ┃ 深紫 ┃ 91 ┃ 100 ┃ 86 ┃ 89 ┃ 100 ┃
┗━━━━━━━━┻━━━━━┻━━━━━━━┻━━━━━┻━━━━━┻━━━━━━┻━━━━┛
三、谷子抗旱的形态特征
(一)茎叶浅绿的比深紫的抗旱性强
1983年我们在七里庙李长义阳梯田试验观察,水肥条件相同,茎叶浅绿的汾引1号比深紫色的马疆绳和大红袍×7403抗旱性强。
在大田调查也有同样趋势,茎叶深紫色的大红谷、红蛇口等抗旱性最差。深紫色的吸收太阳辐射热多,蒸腾量大,抗旱性差。浅绿色的反光强,蒸腾量少,抗旱性强。
(二)单秆品种比分蘖品种抗旱性强
1983年10月9日,我们在姬塔沟背梯田调查,单秆品种汾引1号,每亩穗数1200个,穗粒数4600粒,千粒重3.5克,亩产387斤。黑卡谷分别为3000个、1500粒、2.8克、259斤。黑卡谷为多分蘖品种,平均分蘖2.5个,与汾引1号比,不耐旱,在1983年遇有卡脖旱时减产51%。减产的原因,有些蘖未成穗即晒死,有些虽成穗,秕谷多,千粒重低。
(三)穗粗叶面积小的比长穗叶面积大的品种抗旱性强
汾引1号穗粗短,叶肥厚,叶面积小,有白茸毛,蒸腾量少,抗旱性强。红蛇口、大红谷等穗细长,叶较薄,叶面积大,有淡紫色茸毛,蒸腾量大,抗旱性较差。
(四)中早熟的比晚熟品种抗旱性强
1983年伏旱时,我们在七里庙、姬塔沟等地观察,生育期120天的汾引1号,7月下旬至8月上旬,已经出穗,生育期130天的黑卡谷、黄卡谷,抽穗遇卡脖旱,减产比较严重。
四、米脂县谷子的品种组合
近年来我县旱地谷子品种的现状是,以抗旱、高产、中熟的汾引1号为主,种植面积近8万亩。约占谷子播种面积的60%。搭配种植的品种仍有80多个。今后应逐步淘汰低产品种。黑卡谷丰产性好,惟抗旱性差,可占播种面积的15%左右。榆谷1号、北京大白谷可各占10%,各种酒谷占5%。以上品种组合,既能保证稳产高产,又易为农民接受。
佳米驴役用性能研究(节录)⑥
段彦斌(榆林地区畜牧站) 郭宏范(米脂县畜牧站)
常胜来(佳县畜牧站) 郭彦亭(绥德县畜牧站)
产于陕西省佳县、米脂、绥德等县的地方优良畜种佳米驴,体质结实紧凑,结构匀称,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四肢端正,体躯略呈方形,为一驮挽兼用中型驴种;佳米驴性情温顺,行动灵活,耕、拉、驮、骑、磨样样皆能。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以来,驴以其食量小、易饲养、用途广等特性而受到广大农户欢迎。1981年底,产区三县驴已发展到30779头,比1979年增长20.7%,占当地大家畜总数78.9%。这些驴中,佳米驴为22107头,占总数71.8%。
佳米驴的产地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多疾风,夏多骤雨,旱荒迭见,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这里人均耕地4亩,其中91%为旱坡地,平均每头役畜负担耕地71亩。当地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机械很少,所以佳米驴在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了做好选种工作,充分发挥佳米驴的优势,榆林地区畜牧站于1981年组织三县业务部门对该品种役用性能进行了实地测定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测定方法
1.最大挽力测验:将挽力计装在拖车与套绳之间,套上测验驴,先以驴体重20—30%的挽力,在平坦坚实的土路上行进,其后每隔5米增加备好的25公斤重土袋一个,驱驴前进(只可吆喝,不可鞭打),直到不能行进时为止,用秒表计时,计其量大挽力,并量取行进距离。
2.耕地测验:用单驴套上当地农村5寸步犁,在土质均匀的茬耕地上进行测验,耕地4小时(中间休息30分钟),用挽力计测所需挽力,计算工作量。
3.驮力测验:按驴体重的1/4—1/3使之驮重,在公路上行进20公里,并计算其速度和所需时间。
4.挽用能力测验:用单驴套上架子车,载重400公斤左右,在基本平坦的坚实土路上行进20公里(中间休息30分钟),测其挽力,计其所需时间和速度。
结果
佳米驴役用性能测定结果见下列各表:
表1 最大挽力测定表
┏━━━━━━━━━━━━━━━━┳━━━━━━┳━━━━━━┳━━━━━━━━━━━━━┳━━━━━━━━━━━━━┳━━━━━━━━━━━━━┓
┃ 项 目 ┃ 体 重 ┃ 最高挽 ┃ 行 进 ┃ 最大挽力 ┃ 瞬间最大挽力 ┃
┣━━━━━━━━━━━━━━━━┫ ┃ ┣━━━━━━┳━━━━━━╋━━━━━━┳━━━━━━╋━━━━━━┳━━━━━━┫
┃ 头 数 ┃ ┃ 重 量 ┃ 距离 ┃ 时间 ┃ ┃ 占驴体 ┃ 测定值 ┃ 占驴体重 ┃
┣━━━━━━━━━━━━━━━━┫ (公斤) ┃ ┃ ┃ ┃ 测定值 ┃ ┃ ┃ ┃
┃ 性 别 ┃ ┃ (公斤) ┃ (米) ┃ (秒) ┃ ┃ 重% ┃ (公斤) ┃ % ┃
┣━━━━┳━━━━┳━━━━━━╋━━━━━━╋━━━━━━╋━━━━━━╋━━━━━━╋━━━━━━╋━━━━━━╋━━━━━━╋━━━━━━┫
┃ ┃ ┃ ┃ 248.45 ┃ 299.17 ┃ 34.44 ┃ 40.41 ┃ 213.89 ┃ 86.42 ┃ 241.22 ┃ 97.03 ┃
┃ ┃ ┣━━━━━━╋━━━━━━╋━━━━━━╋━━━━━━╋━━━━━━╋━━━━━━╋━━━━━━╋━━━━━━╋━━━━━━┫
┃ 公 ┃ 9 ┃ Sx ┃ 36.67 ┃ 54.78 ┃ 7.26 ┃ 11.43 ┃ 28.18 ┃ 5.6 ┃ 44.88 ┃ 10.72 ┃
┃ ┃ ┣━━━━━━╋━━━━━━╋━━━━━━╋━━━━━━╋━━━━━━╋━━━━━━╋━━━━━━╋━━━━━━╋━━━━━━┫
┃ ┃ ┃ Cv% ┃ 14.76 ┃ 18.31 ┃ 21.09 ┃ 28.28 ┃ 13.17 ┃ 6.48 ┃ 18.61 ┃ 11.05 ┃
┣━━━━╋━━━━╋━━━━━━╋━━━━━━╋━━━━━━╋━━━━━━╋━━━━━━╋━━━━━━╋━━━━━━╋━━━━━━╋━━━━━━┫
┃ ┃ ┃ ┃ 210.41 ┃ 268.32 ┃ 26.75 ┃ 42.34 ┃ 173.75 ┃ 83.35 ┃ 196.47 ┃ 94.08 ┃
┃ ┃ ┣━━━━━━╋━━━━━━╋━━━━━━╋━━━━━━╋━━━━━━╋━━━━━━╋━━━━━━╋━━━━━━╋━━━━━━┫
┃ 母 ┃ 36 ┃ Sx ┃ 21.76 ┃ 64.26 ┃ 6.45 ┃ 11.16 ┃ 29.17 ┃ 15.49 ┃ 25.64 ┃ 13.65 ┃
┃ ┃ ┣━━━━━━╋━━━━━━╋━━━━━━╋━━━━━━╋━━━━━━╋━━━━━━╋━━━━━━╋━━━━━━╋━━━━━━┫
┃ ┃ ┃ Cv% ┃ 10.34 ┃ 23.95 ┃ 24.12 ┃ 26.36 ┃ 16.79 ┃ 18.58 ┃ 13.05 ┃ 14.53 ┃
┗━━━━┻━━━━┻━━━━━━┻━━━━━━┻━━━━━━┻━━━━━━┻━━━━━━┻━━━━━━┻━━━━━━┻━━━━━━┻━━━━━━┛
表2 耕地能力测定表
┏━━┳━━━┳━━━━━━━━━━━━━━━━┳━━━┳━━━━━━━━━━━┳━━━━━┳━━━━━━━━━━━━━━━━━━━━━━━━━━━┳━━━━━━┓
┃ ┃ ┃ 耕地情况 ┃ ┃ 耕地质量 ┃ ┃ 工作成绩 ┃ ┃
┃ ┃ ┣━━━━┳━━━┳━━━┳━━━┫ ┣━━━━━┳━━━━━┫ ┣━━━━━━━━━━━━━┳━━━━━━┳━━━━━━┫ ┃
┃性 ┃ ┃ ┃ ┃ ┃ ┃ ┃ ┃ ┃ 耕地所 ┃ ┃ ┃ ┃ ┃
┃ ┃测定 ┃ ┃ ┃ ┃ ┃ 统计 ┃ ┃ ┃ 需挽力 ┃ 耕地面积 ┃ ┃ ┃ 体重 ┃
┃ ┃ ┃ ┃ ┃ ┃ ┃ ┃ ┃ ┃ ┣━━━━━━┳━━━━━━┫ ┃ ┃ ┃
┃ ┃头数 ┃ ┃ ┃ 干湿 ┃ 前茬 ┃ 项目 ┃ 耕宽 ┃ 耕深 ┃ ┃ ┃ ┃ 耕作距离 ┃ 工作量 ┃ (公斤) ┃
┃别 ┃ ┃ 土壤 ┃ 坡度 ┃ ┃ ┃ ┃ ┃ ┃ (公斤) ┃ ┃ ┃ ┃ ┃ ┃
┃ ┃ ┃ ┃ ┃ 度 ┃ 作物 ┃ ┃ (厘米) ┃ (厘米) ┃ ┃ 米2 ┃ 亩 ┃ (米) ┃ (公斤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黄 ┃ 25°┃ 中 ┃ 黑 ┃ ┃ 21.25 ┃ 16.96 ┃ 60.4 ┃ 1593.17 ┃ 2.39 ┃ 7169.34 ┃ 433849 ┃ 216.98 ┃
┃ ┃ ┃ ┃ ┃ ┃ ┣━━━╋━━━━━╋━━━━━╋━━━━━╋━━━━━━╋━━━━━━╋━━━━━━╋━━━━━━╋━━━━━━┫
┃ ┃ ┃ 绵 ┃ ~ ┃ ┃ ┃ ┃ ┃ ┃ ┃ ┃ ┃ ┃ ┃ ┃
┃母 ┃ 10 ┃ ┃ 45°┃ ┃ ┃ Sx ┃ 1.84 ┃ 1.50 ┃ 5.5 ┃ 409.13 ┃ 0.61 ┃ 1733.10 ┃ 114483 ┃ 17.63 ┃
┃ ┃ ┃ ┃ ┃ ┃ ┣━━━╋━━━━━╋━━━━━╋━━━━━╋━━━━━━╋━━━━━━╋━━━━━━╋━━━━━━╋━━━━━━┫
┃ ┃ ┃ 砂 ┃ ┃ ┃ ┃ ┃ ┃ ┃ ┃ ┃ ┃ ┃ ┃ ┃
┃ ┃ ┃ 土 ┃ 山 ┃ ┃ ┃ ┃ ┃ ┃ ┃ ┃ ┃ ┃ ┃ ┃
┃ ┃ ┃ ┃ 地 ┃ ┃ 豆 ┃ ┃ ┃ ┃ ┃ ┃ ┃ ┃ ┃ ┃
┃ ┃ ┃ ┃ ┃ ┃ ┃ Cv% ┃ 8.66 ┃ 8.84 ┃ 9.11 ┃ 25.68 ┃ 25.52 ┃ 24.17 ┃ 26.39 ┃ 8.13 ┃
┃ ┣━━━╋━━━━╋━━━╋━━━╋━━━╋━━━╋━━━━━╋━━━━━╋━━━━━╋━━━━━━╋━━━━━━╋━━━━━━╋━━━━━━╋━━━━━━┫
┃ ┃ ┃ 黄 ┃ 水坝 ┃ 较 ┃ 高 ┃ ┃ 21.39 ┃ 15.44 ┃ 78.22 ┃ 1270.42 ┃ 1.91 ┃ 6395.14 ┃ 503173 ┃ 221.36 ┃
┃ ┃ ┃ ┃ ┃ ┃ ┣━━━╋━━━━━╋━━━━━╋━━━━━╋━━━━━━╋━━━━━━╋━━━━━━╋━━━━━━╋━━━━━━┫
┃ ┃ ┃ 粘 ┃ 平 ┃ ┃ 粱 ┃ ┃ ┃ ┃ ┃ ┃ ┃ ┃ ┃ ┃
┃ ┃ 9 ┃ ┃ ┃ ┃ 间 ┃ Sx ┃ 2.5 ┃ 0.88 ┃ 7.31 ┃ 262.81 ┃ 0.39 ┃ 1043.12 ┃ 114685 ┃ 13.69 ┃
┃ ┃ ┃ ┃ ┃ ┃ ┣━━━╋━━━━━╋━━━━━╋━━━━━╋━━━━━━╋━━━━━━╋━━━━━━╋━━━━━━╋━━━━━━┫
┃ ┃ ┃ 砂 ┃ 梯 ┃ ┃ ┃ ┃ ┃ ┃ ┃ ┃ ┃ ┃ ┃ ┃
┃ ┃ ┃ 土 ┃ 田地 ┃ 干 ┃ 黑 ┃ ┃ ┃ ┃ ┃ ┃ ┃ ┃ ┃ ┃
┃ ┃ ┃ ┃ ┃ ┃ 豆 ┃ Cv% ┃ 11.69 ┃ 5.70 ┃ 9.35 ┃ 20.69 ┃ 20.42 ┃ 16.31 ┃ 22.79 ┃ 6.18 ┃
┗━━┻━━━┻━━━━┻━━━┻━━━┻━━━┻━━━┻━━━━━┻━━━━━┻━━━━━┻━━━━━━┻━━━━━━┻━━━━━━┻━━━━━━┻━━━━━━┛
表3 驮力测定表
┏━━━━━━━┳━━━━━┳━━━━━┳━━━━━┳━━━━━┳━━━━━┳━━━━━━┳━━━━━━┳━━━━━━┳━━━━━━┓
┃ ┃ ┃ ┃ ┃ 进行距离 ┃ ┃ 体重 ┃ 驮重 ┃ 所需时间 ┃ 速度 ┃
┃ 性 别 ┃ 测定头数 ┃ 营养状况 ┃ 道路情况 ┃ ┃ 统计项目 ┃ ┃ ┃ ┃ ┃
┃ ┃ ┃ ┃ ┃ (公里) ┃ ┃ (公斤) ┃ (公斤) ┃ (分) ┃ (米/秒) ┃
┣━━━━━━━╋━━━━━╋━━━━━╋━━━━━╋━━━━━╋━━━━━╋━━━━━━╋━━━━━━╋━━━━━━╋━━━━━━┫
┃ 母 ┃ 5 ┃ 中 ┃ 坡⑦ ┃ ┃ ┃ 220.43 ┃ 64.0 ┃ 300.6 ┃ 1.11 ┃
┃ ┃ ┃ ┃ ┃ ┣━━━━━╋━━━━━━╋━━━━━━╋━━━━━━╋━━━━━━┫
┃ ┃ ┃ ┃ ┃ 20 ┃ Sx ┃ 14.57 ┃ 4.54 ┃ 17.87 ┃ 0.07 ┃
┃ ┃ ┃ ┃ ┃ ┣━━━━━╋━━━━━━╋━━━━━━╋━━━━━━╋━━━━━━┫
┃ ┃ ┃ ┃ 路 ┃ ┃ Cv% ┃ 6.61 ┃ 7.09 ┃ 5.94 ┃ 6.31 ┃
┃ ┣━━━━━╋━━━━━╋━━━━━╋━━━━━╋━━━━━╋━━━━━━╋━━━━━━╋━━━━━━╋━━━━━━┫
┃ ┃ 14 ┃ 中 ┃ 平 ┃ ┃ ┃ 331.18 ┃ 69.68 ┃ 241.79 ┃ 1.38 ┃
┃ ┃ ┃ ┃ ┃ ┣━━━━━╋━━━━━━╋━━━━━━╋━━━━━━╋━━━━━━┫
┃ ┃ ┃ ┃ ┃ 20 ┃ Sx ┃ 14.75 ┃ 6.72 ┃ 5.89 ┃ 0.03 ┃
┃ ┃ ┃ ┃ ┃ ┣━━━━━╋━━━━━━╋━━━━━━╋━━━━━━╋━━━━━━┫
┃ ┃ ┃ ┃ 路 ┃ ┃ ┃ ┃ ┃ ┃ ┃
┃ ┃ ┃ ┃ ┃ ┃ Cv% ┃ 6.38 ┃ 9.64 ┃ 2.44 ┃ 2.17 ┃
┗━━━━━━━┻━━━━━┻━━━━━┻━━━━━┻━━━━━┻━━━━━┻━━━━━━┻━━━━━━┻━━━━━━┻━━━━━━┛
表4 挽力测定表
┏━━┳━━┳━━┳━━┳━━━━┳━━━━━━┳━━━━━┳━━━━━┳━━━━━┳━━━━━┳━━━━━━┳━━━━━━━━━━━━━┳━━━━━━┓
┃ 性 ┃ 测 ┃ 营 ┃ 道 ┃ 行 ┃ 统 ┃ ┃ ┃ ┃ 车 ┃ 所 ┃ 所需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速度 ┃
┃ ┃ 定 ┃ 养 ┃ 路 ┃ 走 ┃ 计 ┃ 体重 ┃ 车重 ┃ 载重 ┃ 物 ┃ 需 ┃ ┃ 占驴体 ┃ ┃
┃ ┃ 头 ┃ 状 ┃ 情 ┃ 距 ┃ 项 ┃ (公斤) ┃ (公斤) ┃ (公斤) ┃ 共 ┃ 时 ┃ 公斤 ┃ ┃ (米/秒) ┃
┃ 别 ┃ 数 ┃ 况 ┃ 况 ┃ 离 ┃ 目 ┃ ┃ ┃ ┃ 重 ┃ 间 ┃ ┃ 重% ┃ ┃
┃ ┃ ┃ ┃ ┃(公里)┃ ┃ ┃ ┃ ┃ (公斤) ┃ (分) ┃ ┃ ┃ ┃
┣━━╋━━╋━━╋━━╋━━━━╋━━━━━━╋━━━━━╋━━━━━╋━━━━━╋━━━━━╋━━━━━━╋━━━━━━╋━━━━━━╋━━━━━━┫
┃ 母 ┃ 7 ┃ 中 ┃ 简 ┃ ┃ ┃ 219.12 ┃ 61.21 ┃ 359.36 ┃ 420.57 ┃ 277.29 ┃ 13.29 ┃ 6.09 ┃ 1.20 ┃
┃ ┃ ┃ ┃ ┃ ┣━━━━━━╋━━━━━╋━━━━━╋━━━━━╋━━━━━╋━━━━━━╋━━━━━━╋━━━━━━╋━━━━━━┫
┃ ┃ ┃ ┃ 易 ┃ 20 ┃ Sx ┃ 16.58 ┃ 6.2 ┃ 9.94 ┃ 9.82 ┃ 15.11 ┃ 3.82 ┃ 1.78 ┃ 0.07 ┃
┃ ┃ ┃ ┃ ┃ ┣━━━━━━╋━━━━━╋━━━━━╋━━━━━╋━━━━━╋━━━━━━╋━━━━━━╋━━━━━━╋━━━━━━┫
┃ ┃ ┃ ┃ 公 ┃ ┃ ┃ ┃ ┃ ┃ ┃ ┃ ┃ ┃ ┃
┃ ┃ ┃ ┃ 路 ┃ ┃ ┃ ┃ ┃ ┃ ┃ ┃ ┃ ┃ ┃
┃ ┃ ┃ ┃ ┃ ┃ Cv% ┃ 7.57 ┃ 10.13 ┃ 2.77 ┃ 2.33 ┃ 5.45 ┃ 28.74 ┃ 29.31 ┃ 5.83 ┃
┗━━┻━━┻━━┻━━┻━━━━┻━━━━━━┻━━━━━┻━━━━━┻━━━━━┻━━━━━┻━━━━━━┻━━━━━━┻━━━━━━┻━━━━━━┛
讨论与分析
1.经对90头成年佳米驴的分项测定,公驴最大挽力平均为213.89公斤,最高者达258公斤;母驴平均173.75公斤,最高达240公斤。母驴4小时平均可耕山地2.39亩,高者达3.84亩;耕平坝地1.91亩,高者达2.63亩。超过本地小型黄牛的耕地能力。母驴平均驮重69.68公斤,行进20公里需4小时;拉车平均载物359.36公斤,行进20公里需4小时37分,足以说明佳米驴的役用性能是良好的。佳米驴体格中等,行动灵活,尤善驰骋于坎坷不平之路,实为其它牲畜所不及。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佳米驴仍将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应继续坚持本品种选育提高。
2.产区群众使役多用母驴,故本次仅对母驴进行了耕地、驮力和挽用能力测定。据群众习惯,母驴在孕期和产后也能照常使役,这次参与山地耕作试验的10头驴当中,有4头已怀孕11个月,1头产后3天,占测验总数的50%,其耕地能力仅稍低于其它驴,而产后3天的驴竟是10头中耕地最多者。驴一般在测验后经30分钟,生理指标即可恢复正常,这说明佳米驴体质结实,持久力和耐受性都是很强的。
3.佳米驴是役畜,选育指标应以役用性能为主。但测定役用性能比较费事,在农村不易实行。通过对24头佳米驴体尺与最大挽力的测定,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以体重、胸围和最大挽力间的相关程度较大。经对17头驴进行的实测验证,基本吻合,群体预测值与实测值并无显著差异(P>O.05)。
4.为了探讨佳米驴血液理化指标与役用性能之间的关系,1981年秋,我们对35头驴同时进行了血液理化常值与最大挽力的测定。据相关性分析,红血球含量、血沉、比容和血清总蛋白等项指标与最大挽力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而其它指标与挽力间的关系不够规律。因测定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谈苹果园的综合管理⑧
米脂县园艺场 牛百寅
苹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除果树本身生长结果、地下部与地上部、品种的不同、树龄的差别、林势的强弱等矛盾外,果树与它周围环境的其它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如土壤理化性状、日照长短、气候变化、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在季节上的变化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等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地程度不同地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和结果。这些矛盾能否解决与解决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得当,使各方面的矛盾能够取得相对地协调,就能获得高产稳产。否则,便不能如愿以偿,甚至是徒劳的。现将几点体会简述于后,同大家共同研究。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综合管理的辩证关系
1.加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不断发展的。果树本身是一个有机体,而且与其环境条件也是必不可分的统一体;同时,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基于这一点,我们制订管理措施,必须以果树生长发育的规律为依据,结合各项管理措施的作用综合考虑。既要考虑不同情况应各有侧重,但又不能偏废。实践证明:凡是高产稳产都是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获得的。相反地,往往由于某一项措施失当,就会导致减产。因此,要获得苹果的高产稳产,就必须加强综合管理,即使一项小的环节都不容忽视。
2.作好果园调查研究,制订符合客观规律的管理措施。各项管理措施的作用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其作用亦都不是均等的,而是有大有小,有主导性的有非主导性的,而这些作用的程度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立地条件、树龄、品种以及整个管理水平等变化而在不断转化的。因此,我们在制订管理措施时,要不断地进行周密调查研究、掌握果园内变化的规律和动态,随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对情况了如指掌,管理措施才能得心应手,只有根据果树生长和结果的规律,才能发挥各项管理措施的效果。否则,盲目从事或生搬硬套外地经验,是不能奏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3.合理地科学地运用每一项管理措施。所谓合理或者科学地,就是要使每一项管理措施符合果树生长与结果的要求。如果园施肥中,施多少肥?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施肥?如何施肥?以及在施肥后对其它方面可能引起的反应和所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等,亦都要有一个比较准确地估计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发挥施肥的最大效应。比如有人说“粪大水饱,就能长好”,这种提法是笼统的,带有片面性的,施肥是这样,其它管理措施亦皆如此。
二、几项主要栽培管理技术概述
1.土壤管理。土壤是栽培果树的基础。其所以是基础,不仅是因为土壤的性质直接关系到果树的生长和结果以及果实品质的好坏,而且其它管理措施都或多或少和土壤条件有关。特别是土肥水三者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没有肥和水,土壤也就丧失了生命,成为死的东西;同时,肥和水都必须通过土壤方能为果树所利用。所以,从广义上讲,土壤的管理内容,应包括耕作、利用、施肥和浇水等。
据调查,榆林地区果园土壤不外有沙质壤土(亦称黄绵土)、胶土、沙土三种类型。现就其性质及管理要求分述于次:
(1)沙质壤土,多分布在丘陵沟壑区的斜坡、梁峁、川台处。土壤疏松软绵,粉状结构,透水和通气性良好,保水、保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低,适耕期长,此种土壤在丘陵沟壑区占绝对优势,系陕北栽植果树比较理想的土壤。根据果树根系调查,此种土壤有利于果树根系的伸长,根系发达。但从山地水平梯田果树根系调查结果看,仍然有深翻改良的必要。如在原坡面以上新筑垫的土层内根系分布密度远较下部未翻动土层内的密度为大。说明即使较好的土壤,经深翻改良后对根系伸长更为有利。深翻深度为100毫米,同时,应增施有机肥料或树枝秸杆等。
(2)胶土,丘陵沟壑区多分布在河沟切断严重、坡度较大的沟沿处。水土流失强度大,土呈棕褐色,有时混有石灰结核,质地粘重,通气、透水极不良,有机质低。PH值一般在8左右,呈碱性反应。在榆林沙区亦有分布。据在鱼卜界果园调查,此种土壤对根系伸长极为不利,致使地上部生长衰弱,结果迟,产量低。对策是:①不在胶土地段内栽植果树;②栽植时应采取大穴栽植(3×3×3),施足有机肥料并掺以砂质地壤;③栽后随着树龄的增大深翻扩穴。深翻深度应在1米以外,结合深翻压入树枝、柠条、紫穗槐、草木栖等植物体,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根据牛家梁、鱼卜界果树深翻改土结果后,效果良好。
(3)沙土,其分布除榆林地区北部毛乌素沙带而外,丘陵沟壑区也有少量分布。其成因分别为风积和淤积。质地疏松,吸热散热快,温度剧烈,有机质含量极度贫乏,在沙土内栽植果树生长衰弱,结果不良。据在榆林地区林研所沙地果树根系调查结果看:沙土内几乎是无根系分布,即使在耕作层内有少量毛须根,亦常因温度、湿度变化剧烈,根系因干旱或低温的影响而多枯死。由于地面辐射热强度大,幼树易罹日烧,长势不好。改良方法:除掏沙换土,大穴定植外,栽后还要随时深翻,逐年扩大树穴,深翻时埋压树枝、秸杆等;同时,地面盖草亦很重要。盖草后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蒸发,还可以降低辐射热强度,防止日烧,腐败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沙区果园可广泛应用。
2.施肥。肥料是植物的粮食。肥料对果树生长结果的重要作用是人所共知。但如何做到合理施肥,满足果树生长和结果的需求,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1)施肥的依据。这是在施肥前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不同果园内土壤肥力、土壤利用、树龄、树体、结果情况等都各不相同,施肥技术亦各应有所区别。所以,在施肥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如土壤肥力的诊断,树体营养的测定,果树生长和结果情况进行调查,给施肥技术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并据此进行施肥,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施肥的作用。
(2)施肥范围。施肥范围应根据吸收根的分布范围而定。据调查,成龄果树根系垂直分布深可达150厘米开外,而吸收根最集中的范围则在30~100厘米范围。因此,施迟效性有机肥料深度应在50厘米处,以满足根系的需要,追施速效性肥料可浅些,根系水平分布虽较树冠大一倍以上,但吸收根的集中范围是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外,施肥亦应在此范围内。
此外,土质不同,透性各异,深度亦应有所区别,沙土可浅些,胶土应深些。
(3)施肥时期和种类。由于果树对养分的吸收,运转重点以及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都和果树的生长动态密切相关。因此,应该根据果树生长动态来确定施肥时期(包括施肥种类)。实践证明,“一发两停”施肥时期的原则,是符合果树生长和结果规律的。“一发”即在春季发芽前后,春梢生长高峰到来之前,追施速效性氨肥一次,为春梢的迅速生长准备好营养条件;“两停”即春梢停长和秋梢停长时期。春梢停长时期,正是果实即将进入膨大生长、花芽分化开始时,追施一次以氮磷为主的速效性肥料;秋梢停止生长期,正是地下部根系进入生长高峰阶段,施一次以厩肥为主的基肥,以提高树体休眠期养分的贮藏量,以利果树的越冬和翌春果树的发芽、开花以及幼果的生长,是比较重要的一次。
(4)施肥方法。施肥种类不同,施肥方法也略有区别。根据陕北的自然特点,基肥是采取深沟施肥法,一般沟深50厘米,宽50~100厘米左右。沟的形式用环状、放射状、井字形等均可。但几种形式应交替使用,以便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同时,可以结合施肥逐年达到全园深翻的目的。追肥采用穴施、沟施均可,深度可浅些,但不宜撒施。穴施时穴距一般不宜超过70厘米。无浇水条件的山地追肥,一方面可趁雨墒施肥,同时,也可采用“以水带肥”的方法,以利肥料的分解和根系的吸收。
此外,叶面喷肥,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施肥方法。单独喷施或者结合喷药将肥料混入药内喷布都可以。不能混合施用的肥料,则应单独喷施。
(5)施肥量。施肥量的确定,不能一概而论,前已述及,有条件的可进行土壤营养诊断和树体养分测定。否则,可根据果树树冠外围新梢生长指标而定,一般施肥后春梢长度维持在40厘米左右,没有秋梢,或秋梢很短,说明已往施肥比较合理。同时也应根据大小年来考虑施肥量。如小年过后,大年到来之前的秋季施一次基肥,应适当加大施肥量,反之则反。现将米脂园艺场施肥情况作一介绍,供作参考。以每年每株施三次计算,总施肥量是:1~4年生,基肥50~100斤,追肥1.5~2斤;5~8年生,基肥100斤左右,追肥3斤,盛果期基肥是斤果斤肥,骨粉3~5斤,追肥10~15斤。每100斤果子折合纯氮肥1斤,纯磷肥1斤,纯钾肥0.4斤,即1:1:0.4,钾肥施量偏小,但土壤含钾素较为丰富,尚无缺钾现象。叶面喷肥应根据前期氮、中期磷、后期钾的原则,分别喷氮肥0.3~0.5%尿素液,磷肥是1~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钾肥是30%的草木灰浸出液。效果都很显著。如红星在临着色前喷一次草木灰浸出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增加1~2%。
3.灌水。果树对养分的吸收、运转和转化以及细胞的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的参与始能进行,水的重要显而易见。但是,在降水量偏少的陕北,尤其在无浇水条件的果园内如何保障果树对水分的需要,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根据米脂园艺场1974年山地果园保墒试验结果看:果园内除作好水土保持工程拦蓄自然降水外,可采取树冠下地面盖草3~4寸,土壤深松30厘米左右,蓄水保墒效果良好。此外也可采取冬季降雪后扫雪归树的办法,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我想着重提出的是:无论是丘陵山区还是沙区果园,地面盖草应该当作一项比较重要的保墒措施来抓。
4.整形修剪。果树的整形修剪工作,是果树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一项调节性管理措施。各地都有不少经验,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就如下几点谈点看法:
(1)树体结构
①树形:各地经验证明:低干、矮冠,树形半圆是符合丰产要求的树形。干高0.5米,冠高要小于冠径,冠形指数,即冠高与冠之比为0.5~0.7为宜。
②骨干枝,骨干枝数目要少,距离要远,角度要大,从目前3.5米至4米的栽植距离看,采取两层五主枝树形较合适。第一层三个主枝,第二层两个主枝,层间距为1.5~2米,第一层主枝配侧枝两个,第二层可不配侧枝而配以大中型结果枝组即可。主枝角度基角为60度、腰角为70度、梢角为50度。
③结果枝组,要求数目要多,密度要大,级次要少,结构要紧凑。呈长圆形,大中小结合,内外配置合理。两层主枝之间,可在适中处插主枝空配置三个大型结果枝组,侧枝与侧枝之间都应根据空间大小,配置不同的结果枝组,达到大枝大组、小枝小组、有枝有组、有骨头有肉。
④叶幕层,叶幕层主要关系到通风透光问题,因此要求层次要明显,厚度一般1米左右即可,全树层次可分为:下部群枝为一层,主枝延长枝为一层,两层主枝之间结果枝组为一层、第二层主枝为一层、冠形成后上下层次明显,使枝条既不稀,又不挤。
(2)克服大小年修剪。大小年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内部营养基础的原因;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管理失当所致。因此,克服大小年应从多方面入手。修剪对克服大小年亦是效果比较显著的措施。用修剪克服大小年和施肥一样,应着重在大年时多下功夫。施肥是养分的开源,修剪则是养分的节流。在大年时应进行细致的修剪,加大结果枝组的修剪量,适当剪去一部分花芽,使花枝和叶枝保持1∶2的比例。对其它枝条应该是去弱留强;在小年修剪时,原则上见花就留,不是花芽就打头。
(3)修剪手法轻重问题。修剪轻重手法上,各地亦都不一。有主张轻剪长放所谓“披头散发”,有采取极重短载三芽剪的所谓“推光头”,流派很多。各地修剪方法都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都有可取之处。但实践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手法,不问青红皂白,照搬照套,都是有害的。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因树修剪。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根据陕北具体情况应该是重—轻—重。即初栽树1~4年应偏重,以促生分枝,进入初果期应以轻,缓和树势以利结果,从盛果期开始应从重,以保持树势,防止大小年。但始终不能忘记“因树修剪”这一原则。
5.病虫害防治
(1)几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①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a、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即“壮树灭病”。这是一项基本的防治方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b、建立健全检查刮治制度,指定专人(成龄树每50~80亩设一专人),定期检查,发现病斑及时刮治;c、树干喷药,保护树干。在春季发病高峰到来之前,开始喷布,到秋后入冻前,有条件的每月喷布一次五度石硫合剂。否则,至少在春秋雨季发病高峰(3月、10月)期前各喷两次。d、树干涂白涂剂,这一管理措施近年来各果园有所忽视,这是对它的效果估计不足所致。树干涂白在春季可以防止日烧,严冬可以防止冻害。日烧和冻害都是导致腐烂病的诱因。涂白后可以减低树干表皮温变幅度,据调查测定,涂白后树表皮温度较不涂白的表皮温度降低1~2℃,效果是勿庸置疑的。
②早期落叶病的防治方法:a、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b、喷药预防,从6月下旬,叶片初现病斑开始,每隔半月喷一次200倍波尔多液,或5%的石灰水以及退菌特均可;c、扫除落叶,消除病源。
③苹果小卷叶蛾的防治方法:主要抓住越冬代出蛰上树后和第一代幼虫初孵化后的防治。春季发芽前后喷以25%滴滴涕乳剂250倍液,夏季以1000~1500倍敌敌畏,另外亦可以刮树皮、树干抑草诱杀等措施。
④东方金龟子防治方法:a、黑光灯诱杀;b、地面撒西维因;c、人工捕捉;d、消灭杂草以防止在杂草内产卵繁殖。
⑤山楂红蜘蛛的防治方法:a、秋后刮撬老树皮,杀灭越冬红蜘蛛;b、春季结合防治腐烂病,喷施一次五度石硫合剂;c、6月下旬喷布25%500倍杀虫脒或0.3~0.4度的石硫合剂1~2次,以及1000~1500倍的敌敌畏或乐果油。着重应以石硫合剂为主,以保护天敌。
(2)在病虫防治上应注意:
①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和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防而不治,不能彻底消灭;光治不防,会给治疗带来麻烦,也会给生产造成损失。二者必须紧密结合,并且着眼点要放在预防上,果树病害尤应如此。
②建立病虫测报制度:做到“有害早知道,防患于未然”便于把病虫害消灭在灾害发生前。
③加强果园管理,从病虫防治上讲,是属于农业防治,是一个基本防治方法。从长远的观点看就显得更为重要。
④必须采取综合防治,土洋结合,用不同的方法,把住不同的关口,做到“步步为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⑤要善于运用和发挥“一治多效”的防治效果,以减少喷药次数。一个果园内,同时发生几种病虫害的情况是常有的,应该将同时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综合考虑,用两种或几种药剂一次防治,得到“一双(多)”的效果。
⑥要注意生物防治,从目前看,主要是保护天敌。在保护天敌上应注意:a、减少或停用剧毒性全杀性药剂如1605、1059、666、DDT等;逐步更换新的高效、低毒、低残毒、选择性农药;b、制订一个比较合理的喷药制度,力争减少喷药次数;c、普及生物防治知识。
⑦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以杜绝危险性病虫害和杂草的传播,消灭和控制其蔓延为害。
三、为实现良种化而努力
毛主席指出“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足见良种的重要。苹果是多年生作物,生命周期长,对良种的要求更为重要。所谓良种,应该是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并且无严重缺点。如何实现良种化,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育优良品种苗木,苗木是果树的基础。要使果树实现良种化,必须从育苗入手,因此,苗圃这一关必须把好。否则,马马糊糊,滥竽充数,必将遣患于将来,给果树生产带来损失。
2.优良品种的选择,应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在现有良种中进行选择。
3.优良母株的选择,在选定的优良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作为采种(接穗)母株,进行繁殖。
4.高接换种,将现有劣质品种进行高接换头,也是实现良种化的一个方法。
5.选育新品种,这也是实现良种化的比较重要的步骤。
(1981年10月)
浅谈陕北黄土丘陵区成林难成材的问题
米脂县林业站 石启智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类,水土流失严重。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这个地区的开发利用。30年来在研究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黄土丘陵造林是“成林不成材,成材不成林。”到底为什么?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发挥林业在黄土丘陵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一、陕北黄土丘陵区发展林业有利条件:
(一)光能充足
黄土丘陵区空气干燥、雨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为120~160千卡/厘米2。全年日照时数在2800小时以上,是我国辐射能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果树木生长必须的水、肥条件得到满足,林木生长很可能比其它地区还好。
(二)热量较好
年平均气温8℃~12℃,>10℃的积温为800—4400℃,无霜期150~220天,属中温带地区。按此热量分布状况,在水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林木的生长发育是不成问题的。喜温的苹果、红枣及多种落叶树木小叶杨、白榆、刺槐、臭椿、山桃、山杏、桑树等在这里均可成活生长。
(三)降水量基本上可以满足林木需要
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之间,折合每年每亩地有267~400吨的降水,这样的降水量是够一般森林需要的。如需水量较多的辽东栎,在一个生长季节里,每亩森林可蒸腾水分约为200吨。据有关资料,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达50%以上就能生长森林。而陕北黄土丘陵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
作为气候因素的光、热、水资源如能达到有效的利用,黄土丘陵区不仅能够生长茂密的森林,而且可以达到木材的高产。
二、影响黄土丘陵区林木生长成林难成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缺水缺肥
黄土丘陵区人工幼林,都是营造在梁峁谷坡不能耕种的退耕地上,这类土地坡度大,水土流失极度严重,一方面土壤水分含量极低,另一方面因严重水土流失,土壤几乎处于母质状态。水分、养分(尤其是水分)满足不了成材林木的生长要求,形成黄土丘陵区梁峁谷坡的成片林老化,不能成材,即“小老头树”。而成材的树木往往却是疏林和零星树木。据陕西省土肥所在米脂井家河村的刺槐林地测定: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比无林地要低4~5%,由于水分的限制,林木生长受到抑制。黄委会绥德试验站在干旱期的7月份测定:0~50厘米土壤含水率峁坡耕地11.6%,峁坡草地9.4%,谷坡荒地7.8%,谷坡陡崖4.2%,沟底坝地21.8%,可以看出,影响土壤水分主要是坡度,其次是部位,坡度越大土壤含水分就越低,省米脂试验站在坡黄绵土、沙绵土、硬黄土、二色土的20厘米土层的测定:有机质含量为0.304~0.411%,含氮为0.0321~0.0417%,碱解氮为2.6862~3.9942毫克/100克土,速效磷为0.5202~1.0806毫克/100克土。以上数字均表明这一地区土壤水分、养分甚低,大大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梁峁谷坡土壤水肥贫乏,林木成林是很难成材的。
(二)林地物质条件和物质循环遭到破坏
林木的枯枝落叶覆盖在林下,在腐烂分解的过程中,为苔藓地衣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土壤动物的生息活动,为林木根系的大量更新,创造了松软、孔隙多、容量小的表层土壤。在这些营养物质、水分和空气作用的良好条件下,不仅为林木生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也将改变降水再分配的性质。北京林学院测定:在华北土石山区柔毛绣线菊等杂灌木坡,枯落物及腐殖质的平均渗速可达每分钟30毫米。西北黄土丘陵四年生的沙棘稳渗速度在每分钟4毫米以上。由此可见,林地不仅可以吸收降水,而且可以调节地表径流,而更突出的是可以控制和调节土壤内渗的速度和性质。又据资料观测: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
据资料指导,大量的林木枯枝落叶覆盖林地,可以防止林地土壤水分的蒸腾损失,是干旱地区防旱抗旱造林的一种有效措施。黄土丘陵区的人工幼林,目前虽然没有像这些天然森林的枯枝落叶量。但是将幼林地的枯枝落叶保护在林地,总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随着林木的生长,这些作用就会越来越大,这对改良黄土丘陵林地土壤水分肥力状况,是何等重要!但实际上黄土丘陵区林地为什么没有使这些东西起到作用呢?一是梁峁谷坡林地坡度大,这些落地物存留不住;二是风大暴雨多,一般都被风吹和洪水推走;三是农耕指数高,羊一般都在林地放牧,落叶被吃尽。这样就破坏了林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稳定的、永续的物质循环“自我施肥”和防止地面土壤水分蒸腾的物质条件,这是造成黄土丘陵区林木生长缺水缺肥,生长缓慢“成林难成材”的又一个原因。 (三)适地适树没有解决好
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它首先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和土壤冲刷与沉积;继而又影响林木的生长。黄土丘陵区30年来在造林上,一直没有解决好适地适树这个问题,而是有啥种就育啥苗,有啥苗就造啥林,树种不能选择,更谈不上合理搭配,适当混交,发挥生物之间有利的作用。从米脂乔木林树种结构看,刺槐占89.9%,在干旱地区来说,刺槐并非是抗旱性强的树种。有的将它栽植在正南阳坡,由于土壤干燥生长不良,也有将它栽植阴坡上,因地上部分年年受冻主杆不能形成。速生的杂交杨对土壤水分要求较其它树种高,但有些地方将它栽植在梁峁坡,其年平均生长树积还不如侧柏。一些世世代代生长在当地的干旱状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适应力强的树种,如山杏、侧柏、臭椿、枣树、柽柳等,反而很少发展。从米脂县林业资源调查中看,臭椿占乔木树种的0.2%,柽柳一直没有提倡。
由于今天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与过去比有很大的变化,降水因缺乏植被的拦蓄,大部流失,从这样的现实出发,只有采取以发展草、灌为主,逐步形成草、灌、乔混交林,在全面安排的基础上,形成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各种防护林,以改善环境,逐步改变面貌,发展生产。试图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首先获得木材,忽视大搞灌木,特别是旱生灌木的营造是不切实际的,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不管主观愿望如何,这种做法是不可能取得经济效益的。
三、改变成林难成材的状况,发展林业的措施:
(一)合理布局,适地适树
本区海拔高度变幅一般在100~200米之间,对林木生长影响不太明显,影响林木生长主要是土壤水分,而土壤水分又与地形(坡度、坡面、坡位)密切相关。梁峁谷坡地土质、水分、肥力都差,土壤侵蚀严重,可选择旱生灌木造林如柠条、柽柳等;在川滩、沟道、谷坡圪坊水分条件好的地块可营造乔木林,实行块(片)状混交,即在同一梁峁谷坡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如在陡崖圪塄种柠条,低洼圪坊栽乔木,从小地形单元上看是纯林。但从整个梁峁谷坡范围看,则是不同树种的块状混交林。
(二)选择抗旱树种
各种树种对于干旱的适应能力是多种多样的。选择抗旱树种要掌握两点:一是有旱生型的结构,要求根系发达,根冠比大、叶细胞小、保水力强;二是在干旱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强的同化力。据此,黄土丘陵区造林树种当前应抓油松、侧柏、河北杨、刺槐、杜梨、山杏、紫穗槐、沙棘、杞柳、柽柳、文冠果、胡枝子、柠条、荆条、山桃等乔、灌木树种造林。
(三)搞好林木生长蓄水工程,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
林木生长蓄水工程就是造林前的细致整地。林地大部都在30度以上的坡地上,降水损失一般为降水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降水年际变幅大,年内降水又集中,有效水利用率低。如米脂年最高降水量可达704.8毫米(1964年),最少为186.1毫米(1965年),同时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除流失水以外,大部分降水为无效水。
为了将这些天然的降水尽可能蓄起来,供林木生长,造林前需要细致整地。整地改变了坡面小地形的坡度,防止了降水流失。通过整地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可更多容纳天然降水,加大土壤的保水能力。
整地的方式有:鱼鳞坑、套二犁、水平沟、反坡梯田等。一般在破碎的立坡陡坬采用鱼鳞坑,在坡面较完整、坡度在30度左右的坡面上,采用套二犁、水平沟、反坡梯田等。
整地可在造林前一定时间内(半年至一年)进行,间隔时间愈长,土壤的含水率愈高。河北省承德县秋末测定:同一地点同一整地方式,只是整地时间早4个月,土壤含水率就提高2.5%。
根据观察,整地后影响林木生长的效果,可以持续5~10年,以后林地的蓄水,就由林内落地物所代替。据测定:1公斤的枯枝落叶,可吸收2~5公斤的降水,山杨林地地被物吸水量相当于本身重量的3.16倍,油松为2.2倍。
(四)提倡乔、灌混交,种草肥地,保护枯枝落叶
为了解决土壤瘠薄的问题,积极推广以灌木为主,灌、乔结合,种草肥地。这是解决幼林地初期缺肥的办法,即在林地间种或地块之间间种草木栖。为防止草木栖生长快,影响幼林生长,每年可将草割掉压入林地,既防止影响林木生长,又增加土壤养分,有利幼林生长。草木栖是二年生,根系浅,吸收土壤的浅层水,不与乔、灌木争夺水分,混种起来,可以增加覆盖度和培养地力。
要严格禁止幼林内放牧,保护林地枯枝落叶,使林地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覆盖层,既可拦截径流增加林地渗透能力,也可保护林地土壤水分。
(五)适时间伐,调整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促进林木生长
造林初植密度较大不利于林木生长,密度过小覆盖度小,起不到多大保持水土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应提倡乔、灌、草结合造林外,还应及时进行间伐抚育。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地分化的过程,由于林木之间存在种间和种内竞争,因此要求根据不同树种和栽植密度,掌握分化前的间伐。如刺槐一般在林木生长4~5年后,应进行第一次间伐抚育,因为这时树木已经开始分化,高生长也随着下降,间伐后可以加速树木直径和材积的生长。间伐的原则是“留大间小,去劣留优。”在间伐抚育的林地,经过多年的观察,林木的覆盖度不仅没有减少,未引起水土流失,反而获得庞大的树冠和一定数量的木材。
综上所述,尽管黄土丘陵区“成林难成材”的限制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掌握自然规律,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把它们灵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可以获得良好效果的。
①原载《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年第三期,69~74页。西北农业大学出版。
②不是最优方案。
③原载《陕西农业科学》1984年第四期17~19页。
④受旱年为1983年,正常年为1980年(表3同)。耗水系数为毫米/斤,用水效率为斤/毫米。
⑤8月16日测定凋萎株率和凋萎指数。
⑥原载《畜牧兽医杂志》1982年第一期37~41页。
⑦坡路指路面基本平坦,行进中有100米长的45度坡7个,100米长的30度坡7个。
⑧原载《榆林科技》1982年第一期5~9页。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