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紫阳县疾病防治概况(3)

2012-6-11 17:18:1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第三节 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的干瘦浮肿病
    1959~1961年,本县连续3年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干瘦浮肿病(营养不良性水肿)即在全县普遍发生。
    1959年12月,深阳管理区(即今乡)灯台大队(今村)党支部书记张茂鼎向县人民委员会反映了本大队的灾情及患病情况。县委书记赵子平、县长程林等即赴深阳视察,发现问题严重,遂于次年1月10日责成民政科组织检查组分赴全县。接着抽调陈家显、张鼎文、覃世忠等30余名医生组成医疗队,由县卫生局局长肖中兴带领赴深阳救治。2月12日检查组在工作总结中记载“全管区共846户,4095人,从1959年12月1日至60年2月12日共死了138人,占总人口的3.4%”。“初查时,该管区有病人295人,占总人口的7.2%;”一个月后,加上新发病者,“据不完全统计有380多人”。这些病人主要是患干瘦浮肿病,部分为其它疾病,如结核、地甲病、贫血、气管炎及心肝肾疾病。因该管区发病情况典型,故称“深阳事件”。3月11日,汉城防治小组向县汇报“汉王大队有病人98人,其中浮肿干瘦病占75%;银平大队有病人59人,其中浮肿干瘦病占83%”。“安溪共有患者118人,其中浮肿46人、干瘦49人、杂病23人”。这类惊人的数字,在全县各地检查组的报告中,皆可见到。
    1960年春节前后全县流感流行,干瘦浮肿病随之加剧。由 于缺粮,大量采食代食品,很多野生植物食后引起中毒,如蔸渣、观音土、漆籽引起大便秘结、腹痛;阳雀花根引起中毒死亡等。1959年12月10日城关公社向县人委报告: “从12日7日至9日三天时间连续发生因吃无娘藤籽而中毒事件四起,计中毒21人。如联合队周玉仁、金桃队张明甫、周华仁等三户共19人,在7日因吃无娘藤籽全部中毒。中毒后身体软弱无力,不能行动,不能言语……”。县生产自救指挥部就这一事件于12月14日向全县发出通报,其后更惨痛的中毒死亡事故时有发生。
    当时各地卫生所均成立不久,医药卫生条件亦差。如红椿公社“共有医疗机构9个:其中卫生所8个,卫协会(卫生工作者协会)1个。医务人员共29名:其中中医28人,西医1人。医生群众中的比例为千分之一”。(红椿防治疾病调查组,1960年2月14日工作报告。)“毛坝公社中药奇缺,甚至连治疗浮肿病的主要药物茯苓、党参也没有,连普通的生姜也缺货,跑遍毛坝、瓦庙、宝(保)坪三地,连一副也买不回来。……山区以中医为主,无中药根本无法工作。宝坪管区,山大沟深,没有中药店,买药要翻山越岭到二三十里以外去。宝坪管区连一个中医也没有”。(赵妹成、高振亚向县人委的汇报材料,1960年5月17日。)
    1960年3月1日,中共紫阳县委向安康地委作了《关于农村发病和死亡情况的报告》。文件说: “我县部分地区,从去年10月就开始发生各种疾病,12月下旬以后,发生浮肿等干瘦病较多,并逐渐蔓延全县。特别是红椿、汉城、蒿坪、城关四个低山公社较为严重。根据各地汇报统计,由59年10月1日到60年2月底,全县农村中先后患各种疾病者共达22472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1%。……这一时期中已经治愈的共为11926人,占总发病人数的60%;现有病人338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4 %。”1961年7月,县委书记张德礼在两级党员干部会议上报告说:“去冬今春患浮肿病和干瘦病的人,据统计约占全县人口的千分之十八点五。”
    随着浮肿干瘦病的蔓延,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1960年1月,县人民委员会组织设立了防治疾病田间办公室,调集全县医务人员,组织防治疾病工作组,分赴各管理区进行调查防治。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西省委派常黎夫、张德礼等亲临本县指导救治工作,省卫生厅派来了医疗队。全县贯彻“预防、治疗、营养”三结合的防治方针,展开普遍救治工作。1960年3月12日经常黎夫推荐,紫阳县委生产自救指挥部推广了三合管区联合大队“办防治病院”、“每人口粮按20斤供应到人,使病人转危为安”(郝泽民、孟建民:《城关公社三合管区联合生产队浮肿病人检查报告》)的经验,在全县各大队开办“防治病院”,重病到家治疗,轻病集中治疗。同月,县人民委员会制订了《关于消灭干瘦病、浮肿病医疗方案》 ,下发到各管理区、防治疾病工作队以及各医务人员手中,要求严格执行。《方案》具体规定了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治疗、疗养、救济款的发放等实施办法。要点:1、以大队为单位建立疗养院或防治院。2、干瘦浮肿病人,经医生证明,医药免费;每天供给0.5公斤粮,每月250克油、0.5公斤糖。3、各级各类人员分片包干,层层负责。4、防治期间,医疗卫生单位一律不收出诊费,病院病人给予免费治疗。经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医务人员的努力,5个月之后,1959年第一次受灾后的患者始转危为安;其后两年,此项工作持续不停,直到1962年夏季,饥荒状况改变;到秋季,彻底治愈干瘦浮肿病。
    1960年3月,中医研究所张鼎文被派往蒿坪公社双安管理区办干瘦浮肿病防治院,院内所收患者均形容消肖瘦、骨瘦如柴、身困乏力,口渴不饮、胸腹面足肿胀、大便燥结。针对病因症状,张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论治,自拟健脾利湿、逐水消肿、补养气血的药方,取“双安”地名和恢复健康平安的双重意义,命名“双安健身散”。经临床验证,效果良好。后为发放服用方便,张又将散剂改成糕块,名“双安糕”,并于同年4月介绍给中医研究所的曹孔青。后经反复研讨,由中医研究所加入辅料豆面、麦麩,定名“康复散”。经报请县人委批准,正式由药材公司制药厂批量生产,广泛发放给全县患者服用,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