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道场 旧时官家富户,为了“扬名声、显富贵、光宗耀祖”,请道士(或和尚)、礼生作道场,谓“超度灵魂”。其仪式为设经堂窑,灵堂前摆金山、银山、金童玉女(均以五色纸做成)。孝子亲朋日夜举祭,礼生宣读祭文,僧人身披袈裟,手持法器轰鸣不已,口诵经文朗朗不绝。每日举行午祭、夜祭,举白酒香纸,捧佳肴美馐,陈列各色祭品,摆灯山青烛于灵堂之前。整个过程鼓乐鸣奏,香烟缭绕,哭声不绝。其仪式一般举行三昼两夜。新中国成立后,此俗已绝。80年代以来,死灰复燃。
家祭 民间丧事,通常举行两天,食俗如同“红事”。出殡前一天,亲朋相聚吊丧,孝子陪祭。中午举行“迎幛”仪式,吹手奏着《西风赞》《花道子》等曲子,迎着死者遗像及亲友敬送的挽幛,孝男孝女随后而行,绕村一周返回。若娘家人到,民间还有“下话”礼俗,即孝男孝女跪于地上,由一孝子(一般为长子)向娘家人诉说死者生前病因、医情及葬礼安排,娘家人听后,有训斥、鞭策的,也有夸赞、鼓励的(因此俗是对不孝子女教育的机会,故至今流传)。下话毕,始举行“摆路灯”(俗称“撒路灯”)仪式。是晚,三声炮响,吹手前行,长子端亡者灵牌居中,孝男孝女手持哭丧棒躬身随后,另有一人带着醮油花籽,沿出殡路线两旁一撮一撮撒下,点燃成一盏盏小灯,为亡灵指路、路灯一般撒至村外向坟墓方位的路上或十字路口。
出殡 俗称“埋人”。出殡时,阴阳先生念起咒语,抬棺者(即打陵的人)立即将事先绑好的棺材抬离灵堂,众人很快拆掉灵棚,阴阳先生手持菜刀,猛叫一声,用刀将纸灰碗打碎,谓之“起氧”。此时,号炮齐鸣,出殡起程,长孙扛着引魂杆前走;吹手奏哀乐,迎着亡人的牌位、棺材;孝男孝女拿着哭丧棒及有关小辈至亲排成两行,哭哭啼啼缓缓而行。大门外或硷畔上打起篝火,将岁数纸、亡者生前的枕头瓤子及灵堂中所贴之物全部烧掉。路经家户均点一堆火,防鬼魂进宅。一路上,有人不停地抛撒纸钱,谓“买路钱”,给游魂恶鬼的。若路途远,途中可将棺材放在事先带的长凳上停歇片刻后,再抬到墓地。
下葬 出殡队伍行至墓地,将棺材卸入墓坑,由孝子推入墓窑,阴阳先生进墓用罗盘确定方位,摆正棺材,在墓窑内放一小桌,上摆万年灯、祭食罐、安墓砖(上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然后人出时用谷草把脚印扫掉。用铁锨将麻油浇红泼入墓中,谓之“呛墓”。盖上墓门石,封缝埋坑。埋坑时,由长子身背引魂杆踩墓,众人争先填土,但不递交工具,填土者累了之后,将工具扔在地上,他人捡起接着填土,同时阴阳先生念安葬词。铲土聚成坟堆,吹手奏乐,孝男孝女齐哭,余人烧纸火(即纸制的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近年来,纸火花样繁多,有“电视机”、“冰箱”、“楼房”等,以示孝子之孝心。埋人后,孝子回家得带一些柴,意为“折人进财”。回家后,孝子洗脸,谓之“开禁”。
葬后三日内,孝子每晚须上坟打火,最后一晚要祭奠,用小石板按好供桌,称“复三”。后阴阳先生开出“七单”,每七日一祭。“头七”为小祭,“五七”为中祭,“七七”为终祭。至百日再上坟祭奠,称“过百”。此后每年亡者逝日为周年,应祭,三周年应大祭。孝男孝女应守孝三年,过春节不贴红对联。
新中国成立后,公务人员去逝,一般举行公祭。治丧委员会发出讣告,死者生前的好友及同事前来与死者遗体告别,同时以单位或个人名义敬献花圈(也有送幛的),后由有关单位组织开追悼会。1989年后,一般不再开追悼会,只举行告别仪式,敬献花圈,实行家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