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影像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典故 | 住宿 | 购物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延川县礼仪习俗(2)

2012-5-8 20:28:1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迎送队伍进门后,分设专房招待,新娘需“送人的”领头人扶下马(或轿),由新郎揭“盖头”,两人一前一后踩着红毡走向洞房(俗称“帐房窑”)。在此之前,吹手须进去张号,叫“冲帐”。随即有一人手端一碗麦叶、小钱、五谷边撒边唱,谓之“撒帐”。新人入洞房后,由一小孩端水让新娘洗脸,新娘得给少许钱,以示酬谢。新娘上炕,将席四角已压之物(有针线、核桃、红枣、钱币等)收存起来,谓之“踩四角”,后静坐前炕。随后,“送人的”坐席(吃“八碗”),新郎要敬酒施礼,送亲领头人应以钱相报,民间称之谓“折席口”。
    饭后举行上头仪式。由姐(夫)或姑(夫)主持,让新人背靠背坐于水桶上,将二人头发拢在一起,边梳边唱:一木梳青丝云遮月,二木梳两人喜结缘。三木梳夫妇常和气,四木梳四季保平安。新女婿好像杨宗保,新媳妇好像穆桂英。荞麦根儿,玉米芯儿,一个看见一个亲。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子戴顶子;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天作良缘配好的,夫妻恩爱一辈子。随即,将红枣,核桃从新人头部倒下,夫妻二人争抢捡入自己衣兜。接着,主持人还要将新娘头盘成髽髻,意为结发夫妻能白头到老。随后,姐夫、姑夫、老姑夫以及结拜兄弟还要闹房(俗称“骚房”),即让两个新人当众作出各种亲热动作。客人出节目,新人表演,令观者捧腹大笑。闹房毕,婆母由窗口向里撂儿女馍,盼望早日抱孙子。此晚“帐房”(洞房)灯光应彻夜不熄。第二天清晨,小两口要吃儿女扁食,饭后举行“拜人”仪式。是日,男家发客,新娘回门,新郎带认亲礼品同去。翌日,小两口又由岳父母送回,谓之“送回面”。八日后,新娘需到娘家住七天再归,日“对七对八”。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婚事新办,60~70年代,婚俗大改,踩红毡、拜天地、撒帐不再举行。80年代,婚俗复旧,较前隆重而排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姻中的陋俗渐少。昔日寡妇再嫁,阻力甚大,新中国成立后,寡妇再嫁全由自主。招赘女婿(指男到女家)也不罕见。纳妾、童养媳等陋俗已废止,换亲等俗在偏僻山区仍有。
    二、丧 葬
    本县历来有重视料理老人后事之习俗。老人年逾六十,始购棺材,制寿衣。棺材俗称“寿木”,以柏、松、槐木为料;寿衣俗称“老衣”,以蓝、红、黄、棕红绸缎为料,有褥、被、袄、裤、袍子、褂子等,一般为7件。若年轻人夭折(称“小口”),不得超过3套。老人丧事称“白事”,坟(地)称陵(地)。民间对阴宅的选择非常重视,必须出钱请阴阳先生选地势,定方位。下线挖坑,称“破土打陵”。一般坑长8尺,宽4尺,深八九尺。后打墓窑,墓窑一般深8尺,宽、高均为5尺。若遇合葬,要打得能放下两副棺材即可。一些富裕户,预先在地下或地上用砖或石头砌成墓窑,称之谓“堂子”。地下为暗堂子,地上为明堂子。12岁以下夭折的,均不埋葬,用干革裹尸送到山里了事。怀孕妇女死亡,需剖出肚中婴儿或在肚上扣一面锅,请阴阳先生上符后埋葬。
    老年人病危,子女日夜守护,并通知外家及近亲前来看望。子女守候至老人停止呼吸,称“给老人守气”。若老人寿终正寝,称“顺情老人”,应隆重举行葬礼。其过程为:
    整容 老人停止呼吸前后,给其整容,即(男)剃头刮须、(女)梳头盘髻,并洗脸洗脚,穿老衣,置口含钱。然后摘门板,铺谷草,将亡者双足朝门放置在谷草床上,盖上纸被。脚下置一小桌,上放两碗素面,筷子插入面中,下放一碗供人烧纸用。
    报丧 老人去逝,将其穿过的衣服,用过的被褥,卷放于墙头。在大门外挂出“岁数纸”(按岁数每岁1张纸剪成长条用,红长纸条围捆成一束),向世人报丧。孝子着丧服,即穿白纱布制的长褂,用麻绳系腰,戴白纱布帽,穿白色鞋。孝子忌穿红服,遇人下跪叩头,谓之“替老人免罪”。随即请户内长者主持丧事,谓之总管。总管立即组织户族内人,分别向各亲戚报丧。若儿子多,娘家(即外家)必须由一孝子身穿孝服持酒专程去叩请。同时请阴阳先生择定安葬日期,确定陵地方位。
    掘墓 俗称“打陵”。人亡之后,需请4个打陵的(一般是中、青年人),而且本县民间有“本命年者不打陵”、“一年不打两次陵”之说。若村内没有合适打陵的,需在邻村去请。打陵时,孝子应不停地送饭、送烟酒(忌送菜、送水),供打陵的食用,但有剩饭不能往回带之俗。陵打成后,请娘家人和阴阳先生指点,不宜处再修整。打陵的每天需空回,打陵工具待亡者葬后方可带回。
    入殓 人亡3日后入棺(称入殓)。入棺前,棺底要铺麻(孝子每人一份),放丝线或五色线,撒铜钱、柏树叶等,再铺上褥子(此时家属亲友向遗体告别,再看一次亡者遗容),将老人抬入棺内,头、手、脚、穿戴都得一一摆正,空隙处用面拐拐等物充实,使尸体在棺内不能摆动,最后加盖。
    搭灵堂 老人入棺后,在院内搭起帐篷(俗称灵堂),置棺材于两条长凳上。棺上放一只引魂公鸡,棺前放一小桌,上摆供品、插香碗、长明灯,下放一插香器具供烧纸用,桌前铺毡一块,供人下跪叩头用。孝子轮流守灵,昼夜不离,早晚献食,点香烧纸。亲友来,首先在灵堂前烧纸点香,此时孝女痛哭不止,至亲姐妹来亦进灵堂哭泣。凡来者祭奠,孝子要陪祭,跪送祭吊者,并发给孝帽或孝布。女婿、娘家来,除烧纸、献食外,还与孝子一样,杀猪宰羊,俗称“宰献”。宰献的猪(羊)应爬放在灵堂前一桌上。有的女婿请吹手奏哀乐,以表孝心,其他亲朋以香纸、面拐拐为献礼。近年来,盛行送花圈、被面、钱币等祭礼。孝子将这些祭礼(除钱外)摆挂在灵堂两侧,以示亲友之多。
    作道场 旧时官家富户,为了“扬名声、显富贵、光宗耀祖”,请道士(或和尚)、礼生作道场,谓“超度灵魂”。其仪式为设经堂窑,灵堂前摆金山、银山、金童玉女(均以五色纸做成)。孝子亲朋日夜举祭,礼生宣读祭文,僧人身披袈裟,手持法器轰鸣不已,口诵经文朗朗不绝。每日举行午祭、夜祭,举白酒香纸,捧佳肴美馐,陈列各色祭品,摆灯山青烛于灵堂之前。整个过程鼓乐鸣奏,香烟缭绕,哭声不绝。其仪式一般举行三昼两夜。新中国成立后,此俗已绝。80年代以来,死灰复燃。
    家祭 民间丧事,通常举行两天,食俗如同“红事”。出殡前一天,亲朋相聚吊丧,孝子陪祭。中午举行“迎幛”仪式,吹手奏着《西风赞》《花道子》等曲子,迎着死者遗像及亲友敬送的挽幛,孝男孝女随后而行,绕村一周返回。若娘家人到,民间还有“下话”礼俗,即孝男孝女跪于地上,由一孝子(一般为长子)向娘家人诉说死者生前病因、医情及葬礼安排,娘家人听后,有训斥、鞭策的,也有夸赞、鼓励的(因此俗是对不孝子女教育的机会,故至今流传)。下话毕,始举行“摆路灯”(俗称“撒路灯”)仪式。是晚,三声炮响,吹手前行,长子端亡者灵牌居中,孝男孝女手持哭丧棒躬身随后,另有一人带着醮油花籽,沿出殡路线两旁一撮一撮撒下,点燃成一盏盏小灯,为亡灵指路、路灯一般撒至村外向坟墓方位的路上或十字路口。
    出殡 俗称“埋人”。出殡时,阴阳先生念起咒语,抬棺者(即打陵的人)立即将事先绑好的棺材抬离灵堂,众人很快拆掉灵棚,阴阳先生手持菜刀,猛叫一声,用刀将纸灰碗打碎,谓之“起氧”。此时,号炮齐鸣,出殡起程,长孙扛着引魂杆前走;吹手奏哀乐,迎着亡人的牌位、棺材;孝男孝女拿着哭丧棒及有关小辈至亲排成两行,哭哭啼啼缓缓而行。大门外或硷畔上打起篝火,将岁数纸、亡者生前的枕头瓤子及灵堂中所贴之物全部烧掉。路经家户均点一堆火,防鬼魂进宅。一路上,有人不停地抛撒纸钱,谓“买路钱”,给游魂恶鬼的。若路途远,途中可将棺材放在事先带的长凳上停歇片刻后,再抬到墓地。
    下葬 出殡队伍行至墓地,将棺材卸入墓坑,由孝子推入墓窑,阴阳先生进墓用罗盘确定方位,摆正棺材,在墓窑内放一小桌,上摆万年灯、祭食罐、安墓砖(上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然后人出时用谷草把脚印扫掉。用铁锨将麻油浇红泼入墓中,谓之“呛墓”。盖上墓门石,封缝埋坑。埋坑时,由长子身背引魂杆踩墓,众人争先填土,但不递交工具,填土者累了之后,将工具扔在地上,他人捡起接着填土,同时阴阳先生念安葬词。铲土聚成坟堆,吹手奏乐,孝男孝女齐哭,余人烧纸火(即纸制的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近年来,纸火花样繁多,有“电视机”、“冰箱”、“楼房”等,以示孝子之孝心。埋人后,孝子回家得带一些柴,意为“折人进财”。回家后,孝子洗脸,谓之“开禁”。
    葬后三日内,孝子每晚须上坟打火,最后一晚要祭奠,用小石板按好供桌,称“复三”。后阴阳先生开出“七单”,每七日一祭。“头七”为小祭,“五七”为中祭,“七七”为终祭。至百日再上坟祭奠,称“过百”。此后每年亡者逝日为周年,应祭,三周年应大祭。孝男孝女应守孝三年,过春节不贴红对联。
    新中国成立后,公务人员去逝,一般举行公祭。治丧委员会发出讣告,死者生前的好友及同事前来与死者遗体告别,同时以单位或个人名义敬献花圈(也有送幛的),后由有关单位组织开追悼会。1989年后,一般不再开追悼会,只举行告别仪式,敬献花圈,实行家祭。
    三、喜 庆
    生育 生孩子俗称“坐月子”。本地群众重视头胎生育。婴儿出生前,岳母带来米、面和尿布到女婿家“催生”;临产时由接生婆或婆母接生,忌男人(包括自己丈夫)在跟前;婴儿出生后,门上挂一标志,一般生男孩挂弓箭,生女孩挂块红布,避免闲人进入。产后三天内,产妇只许喝稀米汤,称谓“定心汤”。三天后,食长细面,称“展腰面”。一月内,产妇蒙头盖体,坐在炕上不外出,以免中风,故称“坐月子”。
    满月之日 谓“过满月”。头胎过得较隆重,叔、姑、姨、舅及双方家长皆来祝贺,送几尺布,主人设宴招待。此俗至今流传,城镇愈隆重,有的可获数千元礼钱。
    生日 生日是人生的重要纪念日之一。一般较重视小孩及老年人生日,前者称“过晬”或“过生儿”;后者称“过寿”或“庆寿”。婴儿第一个生日尤为隆重,叔、姑、舅、姨等主要亲朋皆携礼物祝贺。若小孩第一个生日吃油糕,则直到12虚岁过生日年年须吃糕。若小孩多病,难抚育,或父母格外看重,便找一多子夫妻来“保锁”(意为“保命”)。从此,小孩称其夫妻为“干大”(干爸)、“干妈”。干大、干妈每逢小孩生日均来祝贺,给小孩戴“锁”、购置衣物。12虚岁开锁,小孩父母须赠“保锁人”一套衣服及一些钱币,至此,保锁结束。此后,凡13、25、37、49虚岁……为“本命年”(即“保命年”),民间讲究腰系红带,避免见棺材(即不见死人)。
    中、青年过生日一般在前一天下午吃一顿长面或饸饹,生日早上吃一顿好饭即可。
    年至花甲的老人,寿辰过得较隆重,尤为80岁老人更为隆重,庆寿称“贺八十”。在此之前,由家人议定,长子负责筹备安排,买食品,蒸寿桃,书写寿联,邀请至亲好友。是日,亲友欢聚一堂,家中高搭寿棚,老人披红挂彩,接受大家的贺拜。此俗至今流传。
    合龙口 民间流传建新窑要举行合龙口仪式。当窑洞的弧形拱洞建成后,在中窑顶部留一缺口,即为“龙口”,补此缺口谓“合龙口”。届时三声炮响,一石匠师傅手端五谷(糜、谷、麻、麦、豆)碗,向四方边撤边唱:“一合龙口不再开,匠人小工停下来,主家斟酒点香来,家添人口外添财。一撒东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撒中方戊己土。匠人无忌,主家无忌,天无忌,地无忌,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大吉大利!”同时,掌线师傅肩搭红布,给龙口下一小坑内放进五谷、碎馍、碎糕、鱼腥、五色丝线、五色布条及笔砚,迅速盖上石板,抹上石灰,砌上备好的面石,并在此处挂上书本、筷子,窑墙壁贴上对联。后主人设宴招待石匠及所有帮工,吃油糕,摆“八碗”,给石匠每人一块被面,小工每人一件红背心,以示酬谢。
    暖窑 民间乔迁新居,有宴客暖窑之俗。旧时,乔迁之日,左邻右舍背柴提油(指灯油)到主人家,主人得用米茶(米面放香料做成的粥)或黄酒招待,以示酬谢、庆贺。80年代初,农村一般送烟酒庆贺,城镇亲友提酒或送钱庆贺,主人设酒宴招待。90年代以来,暖窑仪式更加隆重,有大摆宴席,来客百余,收礼上万元的。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选择目的地:西安旅游 | 宝鸡旅游 | 咸阳旅游 | 铜川旅游 | 渭南旅游 | 延安旅游 | 榆林旅游 | 汉中旅游 | 安康旅游 | 商洛旅游 | 杨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