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唐代传入黄陵,距今有千余年历史。最早信奉佛教的多为富户,他们把佛教和黄老学说不加严格区别,只认为同是讲究“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罢了。明、清时期,黄陵佛教活动以及仪式无考。清末宣统元年(1908),山西赵县人刘全义来黄陵传教,并发展教徒,开展活动。教堂设在县城内,分为西华堂、乾原堂、东禅堂。民国8年(1919),传教师刘全义死后,黄陵的佛教事务由张明善、韩福盈、郑相林等具体负责(三人均为黄陵人)。
黄陵的佛教活动,主要是尊神和敬佛,进行各种叩拜、供奉和宣传。其教徒有两种:一是专门从事佛道,不务生产,积极进行经变宣传,并打坐修引,主张救生食素,一心想成仙;另一种是普通农民,以务农为主,逢敬神日便烧香叩头,祈求神灵保佑太平,一旦有“灵”,便杀猪宰羊,供奉还愿。活动内容为:每年二月十九日(观音寿日)、三月十五日(庙会)、六月十九日(观音成圣日)为敬神日;组织全县所有佛教信徒到西华堂、乾原堂、东禅堂等教堂和庙寺诵经念佛;敬神时心想着“素济忠信、礼义廉耻”;废除十恶(身三恶:非礼之事不做、非礼之事不斗、邪妄之事不斗;心三恶:贪心、沉心、疑心;口四恶:奇语、狂语、恶口、两舌)。同时挨户捐钱、募粮,一方面周济贫穷人家,另一方面周游各地买生放生,以示仁慈。
解放前,全县入佛教人数共有4850人,其中男1804人,女3046人,入佛教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14%;而入西华堂、乾原堂人数最高。入西华堂全县共计2750人,其中男1051人、女1699人,占全县总人口7.6%;入乾原堂全县共计2100人,其中男753人,女13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
1960年宗教改革后,佛教再未有任何活动。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