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洛南县宗教概况(2)

2012-5-27 20:49:0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第三节 天主教
    依据洛南县城东街天主教堂匾额所书“中华民国八年”证明,天主教于民国初年传入洛南。初由西班牙神甫彭某自商县传入,后落脚于“顺兴恒”商号。民国9年(1920)又由西安派进意大利白某等4名神甫,继续发展教徒。至民国19年(1930),县城西街建立了“天主堂”,属于西安总教会管辖,由意大利人马骑骥担任神甫。洛南县古城、张河、马河、石门、槐树坪均设有会口。当时天主教堂有房屋40多间,房租年收入20万元,经堂一座(3间)并开办私立明道小学(复式一班)一所,后因驻军扰乱而停办。民国21年(1932)恢复,增设一个女生班。民国22年(1933)意大利人万九楼主教来到洛南,民国24年(1935),马骑骥离开洛南,又由意大利人鲍某任副主教。一年后,李景鱼(临潼人)接任。当年天主教堂设立眼科门诊部,主治为姚涤尘。据民国36年(1947)调查,时洛南县共有天主教徒70人。至1949年发展到84人。
    建国后,天主教仍继续在洛南县开展活动。1951年由姚涤尘任神甫,梁元章等3人主持。在抗美援朝期间,广大教徒积极捐款1.5万元,支援抗美援朝。1955年,赶走了披着宗教自由外衣、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外国神甫、教士,姚涤尘被捕,活动暂时中止。1956年开展“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1958年又开展了宗教制度改革,当时教徒发展到58户,161人(男83人,女78人)。成立了天主教爱国会,梁秉才等21人先后担任会长,王贵林等3人担任经理。教徒发展到500户600余人,主要分布于永丰、古城、石门、景村、县城等地,“文化大革命”中活动停止。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又恢复活动,1985年,有教徒33人(男18人,女15人),主要集中于胡河和马河乡。当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马河乡破山沟开设天主教活动点,确定专人负责,引导天主教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活动,1994年9月恢复了洛南县城关镇天主堂,到年底全县共有教徒240人。
第四节 基督教
    基督教亦称福音教。民国5年(1916)由丹凤龙驹寨人李占林传入洛南。民国7年(1918),由挪威牧师贝德伟负责传教。后因教徒增加,当年成立了洛南县基督教协会,公推李占林为长老。同时在县城开办福音教初级小学一所。民国29年(1940)后,相继由罗铭臣、蔡维新、李道合担任长老。洛南县基督教协会当时有房屋30间,经堂1处,新旧约全书66卷,传道书4本。并在保安街办起1所育婴堂,后即停办。时永丰、洛源、景村均设立了教堂,三要、古城只在长老家礼拜。共有教徒162人(男87人,女75人)。自民国7年(1918)至民国37年(1948)的30年中,先后由挪威牧师贝德伟、芮义生、安特生、杨永清、诺英、安德生、牧师司悟道,教士苏锦文及丹麦教士葛某等9名外教人员管理教会一切事务,沿至1949年。
    1956年,基督教开展了“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恢复了洛南县基督教协会,选白金安(洛南张河人)为主任、窦王氏为副主任,委员4人,秘书1人,罗铭臣任牧师,时有教徒441户633人。原15处教堂合并为保安、永丰、县城、景村、古城等5处。前后有杜长青、聂治太、白清杰、曹树才等10人担任长老,何帮浩、雷永思、谢清晏、冀长生等21人任执事。“文化大革命”中,活动停止。1982年落实了宗教政策,1985年全县共有教徒177人(男46人,女131人),开放了眉底乡文峪村和卫东镇白浮村为活动点。这两处共有教徒128人,止1994年底共有教徒500余人。县民政局宗教股确定专人,依法加强管理,对这些活动点进行登记,签发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在时间、规模、次数等方面,协助妥善安排,基督教活动日趋正常。
    此外,洛南县境内还有伊斯兰教,又称回教、清真教,信奉伊斯兰教者全为回民。1912年自河南渑池迁来5户6人,在洛南落籍,原信奉伊斯兰教。建国后已停止活动。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