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宁陕县社会新风

2012-5-27 13:08:2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解放前,本县交通不便,居民五乡杂居,有的好讼成风。以区区小事,互相诉讼。有的智识简单,性情刁野,常以小故,相互报复,暗杀陷害,时有传闻。
    解放后,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一直坚持对群众进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50年代开展了热爱共产党忆苦思甜教育,60年代开展向雷锋学习,70年代发扬延安精神,80年代开展以精神文明为中心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以及“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企事业单位大兴《职业道德》、《职工守则》、《学生守则》、《服务公约》以及乡规民约。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促使县民新风蔚然而兴。全县兴起“集资办学”热潮,群众集资141万元,新建校舍527间,置课桌凳598套。1984年实现“一无两有”。1985年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陕西省人民政府奖给宁陕县人民政府“大力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锦旗一面。1986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宁陕县政府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颁发奖牌一块。1985年全县涌现出“五好家庭”1985户,“双文明户”294户,文明单位13个,文明村3个。
    余热生辉济人之危
    刘宗汉,男,关口汽车站业务员。年过七旬,余热生辉。1982年10月21日,核工业部二一公司三处职工郭仁贵,乘车经关口,突染急病,刘宗汉亲送医院,用自己的钱挂号取药。患者病故,又料理丧事,该单位深为感激,赠以“济人之危”匾额。1983年1 1月6日,湖北郧西店子乡农民焦胜朝,乘车经关口,突患感冒高烧头眩,刘将家中备药送服,又送其旧棉衣一件,使患者安然返里。在致敬信中赞称:“棉衣一件挡风寒,地隔两省心相连,你是一朵文明花,一花芳香千万家!”1984年5月21日,岚皋县百货公司女职工阮祖耀,于西安购得价值300多元的衣物回家,车至关口,发现丢失。刘宗汉连夜追查,至次晨缉获爬车作案的王永顺,将原物归主,阮感激万分,称谢不已!
    拾金不昧
    城关粮管所议价门市部营业员王书明,于1986年7月2日上午,在整理粮袋时,发现一个报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叠人民币。经多方查询,才找到失主。原是县浓缩汁厂民工张金淘,于银行取出800多元钱,在买粮后遗失。正在焦急之时,突然失金重归,喜得他眉开眼笑、感激不已。事后,县总工会通报表扬了王书明拾巨金而不昧的高尚品德!
    扶贫济危
    1985年元月,新矿乡太山村村民景德成,不幸跌跤而亡。丢下七旬老母、媳妇、四个孩子和一个侄儿。村民组长、共产党员莫玉祥负责把死者安葬后,向党支部提出承包这一户的生产。从栽洋芋到秋收结束,给这一户捐献各种粮种50公斤,帮工百多个。景家这年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收获粮食1200多公斤,出售生猪两头,偿还了死者生前部分欠帐。莫玉祥的义举,成为众人学习榜样!
    致富修桥
    老城乡梁家庄村村民符必兴,是先富之家,经济宽余。1983年,慷慨解囊修桥,方便于人。捐币300余元购铁丝,解木板,于庙湾处架起一道长三丈多,宽四尺许的铁索桥。行人得益,无不称赞。
    务耳致富
    五龙乡滚子沟村村民陈洪银,于1985年、1986年两年,在自己承包的山林中砍伐200多架耳架,全部实行点菌和科学管理。1987年4月6日收干耳500余公斤,出售后收入近20000元。
    热心教育
    代书文,男,四亩地乡村长。热爱教育事业,1984年将学校危房三间调归个人,投资2000元给学校新盖教室四间。还将自己承包的水田一亩五分给学校做操场。又捐献1000元作办学经费。
    老有所养
    本县公路段有职工170多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35%,其中22人是孤独老人,近年来已陆续退休。他们身边无子女,生活需要照料。段上,关怀老人,落实责任,一是组织职工尽义务;一是出资雇人,给老人买粮、劈柴、送医、煎药等。1987年春节,省公路局为表示鼓励,派专人前来慰问,赠以彩色电视机、奖旗,还给每个退休老职工赠一床电热毯。
    义务赡养五保老人
    新矿乡胭脂坝村团员王言红,女。自1983年以来,义务赡养五保老人张先吉,起初每天去老人家一次,洗衣洗被,整理房屋内外卫生;后来干脆把老人接到家里,衣食住行全包起来。又过一段时间,她为使老人过得安静舒适,在家人支持下,就近给老人盖了一间瓦房,并添置了简易家具。夏天,提前做好单衣。冬天,修土炕、缝棉衣,让老人暖呼呼地过冬。都说她象张老汉的亲女儿。
    好媳妇
    金玉兰,女,48岁,蓝田县人。有四个孩子,宁东林业局干部家属。1957年结婚,家中推磨、担水、做饭、照料公婆,全由她干。公婆老了,倒尿盆、洗衣被,百般孝顺。1979年到宁东局当家属,颇会料理家务,省吃俭用,按月给三个老年夫兄寄钱。冬天,早早打好毛衣寄回去,逢年过节,亲自回去安排生活。机关和老家人,都夸她是个好媳妇!
    拥军支前
    竹山乡船朳村村民刘洪珍,女29岁,军属。1986年春,悉知丈夫所在的35196部队开赴老山前线,便日夜赶做了80双鞋垫,和一面绣有“南疆卫士,钢铁长城”的锦旗,亲送该部。部队指战员回敬她一面锦旗,上面写道:“巾帼英雄,支前模范!”
    舍命救解放军
    李春华,女,柴家关林口子人。1946年7月,解放军359旅717团,于林口子与国民党部队激战一夜,解放军战士李吉亭因病掉队。李春华不怕割头与坐牢,拼死救下了这位战士。开始藏于山洞,为其煎药治病,送吃送穿,度过了乡保丁和“国军”清野、清乡。半年后,把李吉亭收为侄儿,继续养病健身。1948年3月,李吉亭奔蒲城回到了部队。解放后,这位被李春华救过的解放军战士任新疆建设兵团农1师14团副团长。1985年向当地政府撰文忆恩人!
    见义勇为
    张西元,男45岁,四亩地人,任民兵队长,治安主任。1954年8月,久雨不晴,河水猛涨。一天下午,见一中年男子,肩负背包,匆忙过河,未至河心被洪水冲走,在水中连连翻滚,张西元见状,飞驰河边,跳入水中,几经拼搏,连人带背包拖上岸来。淹者不省人事,经辨认,方知是位乡文书,由区开会返回遇险。张背至家中,经急救治愈,才送他上路。
    男到女家
    杨世年,男,共青团员。1982年冬,经朋友介绍,并冲破世俗观念,来到梅子乡生凤村与罗德芝结婚。婚后,上敬老人,下爱晚辈,像个嫡亲儿子一样,操理家业,勤劳致富。岳父双目失明,妻兄是个傻子,杨世年从不嫌弃,过年时先给他们做新衣服,做好吃的。杨世年初来罗家,全家8口人仅有两间小屋,外欠粮帐1000多斤,钱400多元。三年后,还清了欠帐,盖起了四间大瓦房,还帮助特困户张学云建起了新房。现在,家庭和睦,光景越过越好!
    贷款造林
    杨多强,男,共青团员,皇冠乡双河村瓦房组村民组长。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将屋后几百亩荒坡划给了他。1984年他在信用社贷款2200元,购泡桐树苗13500株,栽于承包的荒坡上,成活率达90%以上,现在枝繁叶茂,长势很好,一片阔叶林初显在屋后。再过七八年,将是一笔可观的木材收入。
    抢救车难
    1987年4月23日午,西安市石油公司的43名职工乘车去柞水溶洞春游,行至长子峡75公里弯道处,翻下深沟,致1人死亡,8人重伤,23人轻伤。此时,开来一辆西安至小川的客车,司机段正林见状立即停车,动员大家让出座位;并和旅客一起将伤员扶上车,急驶28公里到江口卫生院医治。当天下午又即驱车将伤员送往西安。江口车站站长吴作斌闻讯,一面和医院联系,一面立即派车到出事地点寻找一名翻车后未找到的旅客。又亲自跟车安排轻伤员的乘车。江口卫生院陈永祯院长,正候车出差,见到一车伤员,立即返回医院,紧急动员全院医务人员,迅速投入抢救。为了保护伤病员安全返回西安,医院派了四名医护人员跟随。广货街的部分农民有的下河打捞尸体,有的参加抢架被汽车撞断的电杆和电线。沙沟邮电所让出床板、被子给伤员用。江口粮管所、车站食堂为伤员烧汤、熬粥……。这些同志和遇难人素不相识,非亲非友,在紧要时刻,想方设法,紧密配合,为抢救伤员赢得了时间,这种高尚的互助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动表现!
    抗洪抢险
    1986年6月下旬,蒲河上游,连降大雨,河水猛涨,洪水泛滥。7月1日晚10 时许,洪水突然增大,一下涌到了四亩地供销社库房,眼看库内存放的化肥、食盐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年已六旬的供销社主任刘兴才,在洪水封门的情况下,从房顶跳入库内,用身体顶住库门,水涨浪急,一会便将大门冲垮,刘兴才被冲倒在洪水之中。此时库内水深达两米,在他昏迷之中,被青年保管员谢辉江从水中救上来。副主任姜绵久,一面指挥,一面“战斗”,他身缚保险绳,在水中抢捞化肥。此时全社职工一齐投入了抢险斗争!女职工龚学荣、宋达荣,放下吃奶的孩子,也跳进水里。经过几小时的奋勇抢险!到凌晨两点,共打捞化肥5000多公斤,食盐130多袋,辣角70麻袋,煤油300多公斤,使国家免遭损失达5000多元。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