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旬阳县民间出行习俗

2012-5-26 21:18:5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旬阳过去山大人稀,出门行路除沿江、河乘船外,都是行山路。少数富人乘骡马或坐滑竿、轿子,多数人是徒步。
    出门人多拄手杖,既可减轻腿力,又可防滑、打狗、挑蛇、敲露水。手杖有木杖和竹杖两种,木杖利用树木的自然造型,稍事加工,或呈龙头形,或呈猴脑形,多为老年人使用。竹杖多是紫竹做的,色彩美观,光滑结实。据说紫竹可降疯狗,赶毒蛇,过去行路拄着紫竹杖是一种幸事。也有人以长竿烟袋当手杖用的。随着道路的拓宽和习惯的改变,行路中除老年人外,其他人已不用手杖。
    俗语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一般有雨伞的带雨伞,但更多的人还是戴草帽,能遮阳,能防雨,走热了还能扇风,歇脚能垫坐。也有戴斗笠、披蓑衣的,均看路途长短和天气情况而定。随着群众生活的改善,人们雨天行路多打雨伞,穿雨衣,披塑料布,蓑衣被淘汰了。
    
雪天行路,特别是下油光凌时行山路,脚下要带一双脚码子。脚码子是有牙齿的一对铁环,穿时将环盘上的带子系在脚背上即可。有的事先无准备的,临时用葛藤缠在脚腰上也能防滑。雪天行路,山里人一般都备有棕袜子、草鞋、满耳草鞋等。建国以来,雨雪天行路,人们多穿防滑雨鞋和胶底鞋,也还有穿草鞋的。
    夜间行路打火把,能照明、壮胆、避“邪”,一般在较短的距离使用。山里人平时都注意收拾火把,五六月割艾蒿做烟火把,八月以后砍竹划篾簧做明火把。有的人临时出门,从火炉里抽一根火柴头绕着打伴,路上若有野兽,见火也就避开了。建国后,随着手电的普及,夜间行路很少有打火把的了。
    旧时行路,因途中饭店很少,一般人银钱又不宽裕,往往不在路途买饭吃,出门前大都自备干粮。干粮种类很多,常见有的:火烧馍、蒸馍、苞谷花、炒黄豆、粑粑、炒面、红苕、洋芋等,连续可食数天。
    旬阳人爱喝酒,过去很多人行路也要带一些自产的烧酒。挑夫挑货、背脚,农人探亲,出门时,或用猪尿脬装酒,或用瓶罐装酒。途中饮酒有解乏、止渴、添力之效。
    旧时行路有许多礼节。熟人路遇打招呼,常问:“吃了没?”“哪里去?”若同行,一方总要把另一方谦让到前面走;如行至危险处,一方又要把另一方让在后面走,并互相招呼:“慢慢儿的!”“过细呀!”等等。年轻人帮老年人拿行李,男的帮女的掂东西,也属礼节。
    行路中遇见接亲,无论骑马坐轿,都要主动给新娘让路,否则,被认为不懂规矩。接亲与接亲的相遇,有的交换礼物,谦让而过,有的互不相让,以致发生争斗。路遇抬棺的,无论官民车马,均要主动让道。俗言“世上只有活人给死人让路的,没有死人给活人让道的。”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