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紫阳县春节习俗

2012-5-26 20:11:2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本县群众称春节为“年”;民国推行公历纪年以后又称“阴历年”,以与元旦(阳历年)相区别。民国后期任紫阳县国民党党部书记长5年之久的雷声光(陕西华县人),在其数十本日记中记录了紫阳历年节日的喜庆情况,其中不少是关于春节的。如民国三十三年(1944)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日)记:“今日是阴历年最后一天,老百姓忙着贴对字,挂灯笼,兴高采烈。看起来数百年的农历,真不易打破。他们对于过年,尤其是这里,满没有一种困难现象的样子。”抗战期间尚且如此,和平时期更可想而知。
    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有一整套“过年”的喜庆活动:
    打扬尘 腊月下旬,家家户户清扫室内积尘,其日期多在二十三、四两日;也有二十四日忌“打扬尘”的——传说此日系老鼠嫁女日,屋内须安静。如打扰了老鼠嫁女,它将闹你一年。“打扬尘”时,家家扫尘,户户整洁房舍,人人洗澡净身,故又称为“三净日”。对于农家,则趁时积肥。将除过的杂草、垃圾、脏土积在屋旁烧一堆烟火,名曰“埋烟堆”。俗话说:“二十四五清尘土,二十七除病疾,二十八洗邋遢。”
    过小年 明清时,腊月二十三以饴糖(即包谷熬出的糖汁)祭灶王爷;次日,摆设馔食祭祀祖先。后来,浑化相沿为二十四过小年。俗谚云:“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满工”。当天,官府封印,师生放假,长工结帐,染房封缸……标志一年劳动、工作、学习的终结。
    
腊日三十 以户为单位的喜庆活动最为隆重。主要内容有:1)贴字画。千家万户,焕然一新。名门望族和殷实之家讲究更多,除门联外,其它地方还贴、挂有关内容的屏对、禧吊子、条幅。各家的对联,还时常反映出户主的经济地位,文化素养和思想情绪。如民国三十一年(1942)正月初一(2月15日)雷声光日记:“出了门到东关而下,走到穷人住户那儿,看到一幅对联,倒使人惊奇,是这样写的:‘穷得很无非讨口’;‘饿不死总得翻身’。顶额我记不清了。从这对联,我便猜到这是一群穷人窝。但从这幅对联,也可以知道他们也有争气的日子。”2)换写家神,贴堂屋正中墙上,内容一般是:天地君亲师位及上下额。执笔写家神时,写“位”字一定要正襟危坐,否则,“家神”不归位,全家四季不宁。3)祀神接灶。供品为猪头、猪尾及菜肴、酒,在家神位前举行。敬祀天地鬼神毕,再迎敬灶神。附近如有土地庙,给土地爷献上1方块肥肉(称为“刀头”)和1块豆腐。4)吃团年饭。团年饭须尽量做得多,要吃饱后还有剩余,以祈年年有余。豆腐亦不可少,常言道“今年能吃上过年豆腐了”。(“腐”与“福”同音)吃鱼,也是祈求“年年有余”。坐席时,尊长或客人坐上席,孙子辈坐下席,儿女媳妇坐在左右两边。吃团年饭,人越多越好,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也要赶回家团年,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吃团年饭时,即使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山区的农家也要拉他来坐席吃饭、向他敬酒。吃团年饭的时间,多在傍晚;但原籍湖北黄州的居民,都在半夜团年,有谚语说:“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团年黄州佬”。在任河一带,“团年饭”最重要的菜是“蒸盆子”。富裕人家的“蒸盆”必有猪肘、整鸡、整鸭、蛋饺、墨鱼、海参等蒸在一起,放在席的中央,周围摆设炒菜和凉盘。菜摆好后,对着家神焚香烧纸,敲四下磬,小儿叩头,大人口里叫道:“天官赐福” 。这时放大炮,全家人围桌吃“团年饭”。5)守岁。团年罢,男女老少洗澡,换新衣,晚辈向长辈叩头“拜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接着烧火守岁。俗谚“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每家场院中积一堆柴草杂屑,点燃,任其徐徐冒烟,谓之“煨岁火”。室内则烧起炭火或柴火,越旺越好,高山地带习惯烧“疙蔸火”——挖取树桩及主根部,放入方形火塘中燃烧。讲究疙蔸要大,预兆来年猪肥大。当夜,全家围炉烤火,力争不睡觉,谓之“守岁”。万一瞌睡难支,要说“挖窖”(意为挖金银窖)代替“睡觉”。
    打财神 此俗一直延袭至紫阳解放前夕。除夕之夜,一些民间艺人扮作黑虎财神赵公明和童子,手执彩旗,于二更左右去商号、店铺和财主家中贺新年。所到之家,主人必须敞开“财门”,点燃檐灯、鸣放鞭炮,把打财神的艺人迎入堂屋,焚香叩拜。“财神爷”便用戏剧道白腔调说道:“吾当来在某府,府内真乃福气,童儿!(有!)打开宝库; 将金银撒满福地。愿某府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一年四季,大吉大利!”童儿便展开彩旗把旗内所卷的纸钱抖落满地。主人随即给“红包”(钱),有的还设宴招待。
    送财神 民国末年以前,盛行“送财神”。由民间艺人或端公,将红纸裁成16.5公分长、10公分宽的纸块,上写“福禄财神”或“增福财神”4字,逐户送去。每至一家门口便唱:“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滚到满堂屋。堂屋四角方,银子用仓装。堂屋四只角,银子用撮箕撮。恭喜!恭喜!发财!发财!”主人即送给“红包”。
    送、迎灶神 传说灶君是古代管火的神,腊月二十四是他上天庭向玉帝奏本的日子。故普通春联都是腊月三十贴,而独有灶神对联应在二十四日晨贴。人们希望灶君上天多说好话,所以还特地设宴为他及其夫人饯行,有的还请两位过往神作陪。普通人家做4盘菜,摆两双筷子一壶酒;富人家做8盘菜,摆4双筷子一壶酒。不论贫富,都少不了敬献“灶糖”,其意在粘住灶君的嘴,以防上天乱说。所以,穷人对于催租逼债的地主爪牙,常以“你当个活灶神吧”为求情之辞。此俗于紫阳解放后废除。
    送穷 腊月三十夜,要把家中的垃圾、脏水倒净。新年的头3天不能扫垃圾、向外恻脏水。待到初四或初五,扯下门联横额下贴的尖角黄表纸烧掉,连同前几日所存脏水、垃圾一并倒出门。此习现已不多见。
    出天行 除夕夜,家家都提前准备,只等半夜鸡叫,便对天摆设桌案,焚香烧表放炮,送玉帝回天宫,迎接诸神和灶君返回人间。1983年春节出天行时,毛坝关下街钟、吴二姓对门竞赛放炮,持续达7小时之久。此习相沿至今,仅保留放鞭炮一节,且将时间定在半夜零时,其本义已为年轻人所不知。出罢天行,人们见面即喊:“拜年拜年,恭喜发财!”甚至平日有龃龉、不搭言的人,这次见面之后也开了口。
    
三朝年 惯例:“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初三姐家行”。3天中忌说不吉祥的话,做不吉祥的事(碰破碗碟之类也算不吉利)。初一早饭多吃水饺,晌午则吃三十晚的剩饭。“三朝年”过后,才可串门走亲戚。出门一定要看个好日子,名日“出行”。人们对“三朝年”极重视,所谓“叫化子也有个三朝年”。3天及正月十五以前,人们见面总要说“年过的闹热!”回答则 必为:“年在你们那里!”
    年关 紫阳解放前流行“富人过年,穷人过难”一说,称“年关”为“难关”。县城地处山坡,居民吃水须去汉江中或山上城隍庙后井中担,故而以卖水为生者不少。每到除夕日,他们上下数百级石梯挑“银水”卖,以图多挣几个吉利钱度年关。吹鼓手们则在过节期间沿街吹奏拜年,讨赏钱,混饭吃;不少要饭的叫化子则打着“莲花落”(竹板)沿门念诵吉利的顺口溜,乞得一点施舍。午夜“出天行”时,有的叫化子趁主人叩头之机,抢走祭天的猪头。主人怕他说不吉利言语,只好任其为之。正月十五以前,城乡都盛行“磨盘会”。无论穷富,轮流作东。八道河有一穷苦农民,轮到他请客时,无以为计,向人借得一副羊杂碎,不小心被狗叼去,急得直哭。最后只得将洋芋粉煎饼待客,被人耻笑。
    元宵节 主要活动有3项:一是吃汤圆,二是观灯,三是玩社火。社火自正月初十开始,十五形成高潮。内容有狮子、龙灯、彩莲船、高跷、竹马、金钱棍、推车等。因大放鞭炮,火纸碎屑满街,四处弥漫火药、硫磺气味。据说哪年正月鞭炮放得多,当年就不流行瘟疫。
    游百病 正月十六、十七两日,城镇居民多结伴去郊外漫游,观景取乐,意图驱除百病。以县城为盛。
    春节习俗沿革 源远流长的年节风俗习惯很多,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民文化的提高,其中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部分,被逐渐淘汰:一些富于积极意义的节日传统,诸如有关改善生活、活跃节日气氛、有助于健康娱乐、表达美好祈望等方面的,至今仍在盛行。“文化大革命”前,吃腊八饭、打扬尘、过小年、贴春联、吃团年饭、初一吃饺子、放鞭炮、互相拜年、玩社火、吃汤圆等风俗,仍继续沿袭。变化较大的有:(1)春联的内容与旧社会迥然不同,如“拥护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走合作化的道路,过共同富裕生活”。(2)堂屋贴家神的地方换上了毛主席画像;灶王爷神龛见不到了;门神画印的是解放军或古代民族英雄像。(3)屋墙上贴的新年画,多是胖娃娃抱大鱼、和平鸽、四季花鸟屏之类。(4)机关团体实行团拜,单位提前一两天会餐,然后各自回家团年。(5)社火的扮相也有所变化,彩莲船的唱词多是革命内容。解放初两年,还增加了扭秧歌,节目内容全新,反映革命和建设。(6)城镇举行春节文艺晚会,演戏剧、放映电影。端公、叫化子 消失;1958年县城修建自来水道后,卖银水的也没有了。(7)城镇居民互致祝贺词,不再时兴“吉利”话。“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积极意义的风俗习惯亦被强迫剔除。一度勒令群众贴“忠”字画、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神堂敬领神石膏像,农村有的人家还在像头上搭红布。群众和干部要过“革命化” 春节,劳动到大年三十晚上,大年初一又要接着放石炮修“大寨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春节习俗逐渐恢复,但消费水平大为提高,大吃大喝的陋习又有抬头。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