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南郑县仪表服饰习俗

2012-5-21 21:52:3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发型 民国初年至“五四”运动前,农村男子尚保留清代发型:头发四周剃去,头顶蓄长发,编独辫,盘于头上,外包黑布帕。“五四”运动后,多数将长辫剪成短发,与现在妇女的短发类似,不同处是四周头发剃去,也有人剃光头。农家已婚妇女一般均留长发,用银簪盘结脑后称“纂纂”,外罩发网。男孩子多在头顶留护囱发,左、右、后三方剃去,只在头顶蓄锅铲形的一块。女孩子多剃掉四周留长发,在鬓角上各扎一撮,形同鸡毛毽子,叫做“偏帽盖”。12岁后则全留,编成独辫,用红头绳结扎垂于背心。工作人员、男女学生均短发,男多剪为平头、圆头,女多为短散发,叫剪发头。解放后,男性仍多留分头,女性由散发扎为双辫,有长有短,唯深山区少数农家妇女尚有留长发绾结的。近年,城乡青年妇女烫发、染发者日多。少数男青年亦有烫发者。城镇烫发店馆应运而生,生意兴隆。
    耳饰 解放前,女孩子满12岁即穿耳,戴耳坠。解放后至70年代,此习消失。80年代以来,又有少数姑娘戴耳环。
    手饰 解放前,富家妇女讲究手上装饰,指上有金、银戒指,腕上有玉镯、银镯,个别有金镯。一般人家妇女也有戴手镯的,只是价值不高。解放后戴手饰的人减少。近年,有个别年轻人戴戒指。老幼戴手表者,与日俱增。
    服饰 民国前后,服色多喜兰黑二色。山区人们上下衣,多喜宽大短;平川则时长时短,时宽时窄,颇不固定。无论长短,多系大襟,右衽布纽扣。男子老少喜着长衫,农家外套短袄或棉坎肩(南山叫“领夹子”),并束腰带,劳动行路时,常把下襟提转扎入腰带内悬起;富人绅士,长衫外套黑马褂或皮夹子,不束腰带。农家妇女全穿短衣,老太太外套坎肩,年轻妇女劳动时,胸前佩围腰,围腰有的是满襟无后背,有的是短裙,只护腹前;富家少妇,多穿旗袍短裤,少数有长裙。旧式男女裤均不开口,上端弥接白布裤腰,腰口宽大,穿时褶叠,外系裤腰带。衣服质料,富者绫罗绸缎,贫者土布(自纺自织,叫家机布)。民国初,富人间穿阴丹士林、皂布、斜布、织贡尼等“洋布”。中青年喜穿中山服,其它便服多为对襟。解放后,衣着变化较大,长衫、大襟衣、大腰裤逐渐淘汰。50至70年代,男人普遍穿中山服、军便服,女穿圆领、翻领服或其它便服。80年代以来,男子着西装的日多,妇女服饰尤为新颖,花色繁多。
    头戴 旧时男子一般不戴帽,只包黑布帕,裹满头。冬天有戴棉风帽者,帽尾宽大,呈半圆形,覆盖肩背。青少年多戴黑色瓜壳帽,富家阔少和旧公职人员多戴大礼帽。妇女多缠黑色长帕,所缠样式与男子不同,露出头顶,只缠四周(产妇例外)。山区妇女布帕很长,头部四周缠扎很厚,样式特殊。南山区还有部分男女喜包白布帕,只包一圈,传说这是为诸葛亮戴孝的遗风。少数富家妇女有戴“勒子”者,“勒子”形似无顶棉帽,仅长条一扇,上有刺绣或银花珠玉装饰,戴时从前额向后交接绑扎。一般少女喜打光头。解放后,国产商品日多,妇女多用新式绒帽、针织头巾之类,走向全国大众化。
    鞋袜 旧时农家男子多穿草鞋、麻鞋,冬春时穿布鞋、布袜,均由自家手工制作。秋冬雨雪时,布鞋下面套木屐,或者用棕包脚外套草鞋,少数人有牛皮钉鞋。妇女小孩的鞋面讲究刺绣,袜底与脚后跟处,亦扎花绣朵,常作送人礼物。解放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鞋袜已为工业品取代,手工自做者逐渐减少。
    婴儿装饰 风衣为正方形,有领无帽,常用来将婴儿手脚腹背全包,头部外露,另戴帽子。此种帽子,旧时或由其母自做,或到满月时由舅家馈送;帽形多样,有的刺绣绚丽,有的银饰斑烂,有的双耳上方有银铃数对。现在的风衣、帽子已多由工业品代替,只有山区部分农家仍沿用旧款式。
    枕头 旧时枕头均为冬瓜形长枕,直径约5寸,两端各有彩绣装饰。中所营等地部分妇女能制作动物形枕头,如猫枕、虎枕等,栩栩如生。此枕供小儿使用,既含祛灾避邪之意,又为幼儿玩具,堪称工艺美术制品。解放以来,城乡枕头多为新式长方枕代替,旧时长枕已很少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