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南郑县民族、宗族介绍(2)

2012-5-21 21:40:5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三国志·张鲁传》:“建安十六年(211)春三月”,“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被张鲁收容安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拔西县(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千余家还汉中”。《晋书·李特传》记,晋元康年间(291~299)“关西百姓流徙就谷,相与入汉者数万家,十余万口。”永嘉五年(311)秦州两千余家因饥饿所迫流入汉中。建兴元年(313),李运、杨武等人将襄三千余家迁入汉中。《宋史·吴价传》:“南宋绍兴六年(1136)吴玠命梁、洋守将,治褒城毁堰,(关西)民知灌溉可恃,愿归者数万家。”《汉中府志》载:“郡属土著无多”,“南北两山及西、凤、宁、略、留、定之属则老民十之二三,余均新民矣。新民两湖最多,川民亦多;次湖籍,则安徽、两广,次则河南,贵州间亦有之。”《续修南郑县志》中也说:“南郑遭‘蓝发之乱’(对蓝大顺、太平军在南郑的军事行动的诬蔑),土著仅十之二三,余多客籍。”《续陕西省通志》载:“汉江以北者称为北坝,人民土著居多。汉江以南亦系平原,称为南坝,多系四川、湖广、江西等处外来户。”本县旧为汉中首县,历次迁来汉中的人口,都首当其冲地增加本县户籍,休养生息,形成本县现在的住户和大家氏族。境内由户数多少不等的同姓聚居某地,遂成大小不等的大姓宗族(俗称大户、大族或大姓)。各乡、镇、村大都有几姓为主的大族,而以平川为多。大族聚居地也有外姓杂居。其户数少,常被大姓氏族称为“独户”或“外来户”。宗族聚居处,往往以姓氏称其地名,如:何家湾、汪家坝、陈家营等。
    宗族关系 维系宗族亲缘关系的链条是族谱和宗祠。本县宗族大都有《族谱》,“文化大革命”时多数被焚,今只征集到郭、蓝、袁三氏《族谱》各一本。宗祠俗称祠堂,是家族供祖聚会之所,一般大族均有。祠堂内大多附设“家学”,族内子女都可入学。民国以来,祠堂多毁。保留下来的,解放后或作学校,或为生产队公房。
    按“字派”取名,是氏族内辨别长幼辈份,区别“同宗”与否的依据。字派均记入《族谱》,无《族谱》者,则一代接一代记传。
    宗族中都有“族规”或“家训”,并随时确定其族长。《南郑县青山沟袁氏族谱·家训篇》有:“孝父母、和兄弟、谨夫妇、教子孙、慎婚嫁、正继嗣、重丧祭、睦宗族、厚渊里、勤职业、崇节俭、慎交游”等十二条。各氏“族规”或“家训”条款不一,然皆以“四维八德”,修齐治平等封建伦理道德为宗旨。“耕读传家”是乡村族规中共同标榜的家风。法镇乡马家岭的廖左明,30年代在上海参加田汉领导的《南国剧社》,后成著名戏剧家。廖姓家族认为是本族耻辱,竟不准左明再姓廖。“族长”是宗族的领导者,大都由辈高、年长或“德高望重”者担当,依族规、家训要求族人,调解族中纠纷,劝戒或惩处族人中的不肖子孙。特别对侵犯尊长、忤逆不孝、屡教不改者,严加处治。一般在清明上坟时,令犯者面对祖先坟墓或祠堂内的牌位下跪,听凭族人数罪、训斥后,使之当众认错,表示悔改,然后由族长与族中骨干人物决定处分:或给长者、父母赔情敷礼,叩头悔罪,递保证书;或罚(给祖坟培新土,出钱资助坟会和家学)或打(打手心、抽背花);或绑送官府请求治罪。据说还有个别罪孽“严重者”,在族人要求下被活埋的。
    同姓宗族内部一般不通婚姻,只少数旁系远房有通婚现象。
    各宗族间一般互通声气,讲究“仁义礼让”。但又不免明争暗斗,大族压小族,旧族压新族。同族之内,富者压迫、奴役贫者,富者之间亦不免明争暗斗,往往引起械斗与诉讼纠纷。
    宗族中的富室豪门,影响一方的经济、政治,解放前湘水乡的刘姓宗族占大量田地,与县内头面人物及官府深有夤缘。清末民初时,当地的首事、团头、乡约、地方,尔后的联保主任、乡长、保长等均非刘姓莫属,个别外姓和外来任职者,与刘氏非亲即友,如不依附于刘氏,就会好景不长。有的家族人多势众(或个别强横者),往往为富不仁,称霸乡里,故民间流传以下民谚:“黄官岭的手(首)摸不得,红庙塘的钉(丁)碰不得,青树子的鼓(古)敲不得,高台寺的鱼(余)捉不得,新集的箫(肖)吹不得,何家湾的河(何)过不得”,“要过草堰塘,先拜四条羊(杨)。”
    宗族的种种情况,因政治、经济的变革而不断变化。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等运动,宗族的族规、家训、族长、族权已经消亡,家族观念日趋淡薄,但依“字派”取名及清宗、续派等宗族残迹,在部分地方仍有保留和偶尔出现。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