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定边县人民生活(2)

2012-5-19 17:28:3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清朝、民国时期,县城居民稀少。正街只有一条,民房寥寥无几,店铺也稀疏无多;长城街只有少量居民及手工作坊;新华街是县城解放后迁来宁夏回民集中居住才逐渐形成。县城居民衣着简陋,多数穿布衣,少数穿绸缎袍褂;食物单一,多吃黄小米、荞面,少数富户才能隔三过五吃点白面、白米;居民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住砖瓦起脊房者甚少;官员、富商出门骑马坐轿,平民全是步行。
    县城解放后,城市规模有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更快,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县城居民由清朝嘉庆年间的1000多户6000多人(包括流动人口)上升到现在的15000多户54200多人(系在册人数,不包括流动人口)。除了以鼓楼为中心的十字正街和长城街、新华街形成完整街道外,二道街、南环路也形成完整的大街规模。安边、砖井、红柳沟、贺圈四大镇和白湾子、白泥井、杨井、堆子梁、新安边、姬塬诸小镇及各乡人民政府驻地均集中居住数百乃至上万口集镇人口。
    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只有定边镇和安边镇居住非农业人口。这些城镇居民也经受过一段艰难生活。他们的口粮由国家供应。供应标准,成年人每月30斤,儿童减半,白米白面荞面只占10%~20%。一度时期,成年人供应标准下降到每月10.25公斤(粗粮),儿童只供几公斤。县城居民只好到附近农村偷买粮食和蔬菜填补不足。仅有的几个国营食堂,只卖玉米面馍、洋麦面馍、饼,高梁面(用高梁和沙蒿籽加工成面,再用机器压成面条),人们称为“铜锤”(玉米面馍)、“铁饼”(洋麦面饼)、“钢丝面”(高粱面条)。副食也只有粉汤、白菜汤、洋芋豆腐汤、鸡蛋汤等几个品种。就这,还要凭粮票才能买到。
    
“文化大革命”时期,男女老幼衣服只有黑、白、兰、黄(草绿)四种颜色,别的花色极为少见。
    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各种商品供过于求,粮食蔬菜及油肉市场开放,布票、棉花票作废,粮票、油票、肉票失去用途,供应制度自行消失,城镇居民跟整个社会一样,吃穿用度完全能够从市场取得满足,因此,无论衣服、食品还是日常用品,都可以自由选购,全国各地的产品乃至外国的产品也能随意买到。县城及各集镇第三产业兴旺发达,酒店饭馆美食城小摊、夜市到处都有,各地名厨名菜名酒到处可见,男女老幼衣料时装充满市场、随季节更换。美发廊、美容院、桑拿浴、洗头、足浴等服务业也在城镇出现,人们在吃好穿好的基础上开始追求较高等次的生活消费。
    城镇居民一日三餐。早餐一般是牛奶、豆浆、绿豆米汤、鸡蛋、麻花、油条、包子、蒸馍、面包、点心、小菜。午餐炒几个菜,一两个汤,主食白米饭、馒头、面食等。晚饭多以面条为主,花样随意变换。经济条件宽裕及双职工没有家庭主妇者,多在酒馆饭庄或小吃摊点就餐。各个酒楼饭店餐饮部可供南北大菜、各地风味美食、当地传统食品,可谓“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笼中养的”,各种飞禽走兽之肉都上了餐桌。小吃摊点供有手抓羊肉、炖羊肉、卤鸡、卤猪肉(肘子、头、蹄、肝、肚)、烤羊肉串、羊杂碎、砂锅肉、炒香肠、卤羊蹄、凉粉、肝子碗饦、大米皮、牛筋面、酿皮、软米糕、饸饹面、小笼包子、饺子、摊米黄、豆腐脑、肉夹饼、馄饨、鸡肉摊馍馍……五花八门实在太多。
    衣着方面冬有冬衣,夏有夏装,五光十色,款式多样。妇女多描眉抹唇(口红),穿多彩裙装。
    居住条件:富户多建起高楼大厦、小洋楼。一般户砖瓦起脊房、楼板房。贫穷户砖土木平房。外贴瓷砖,内装暖气、空调,铺瓷地板,安铝合金门窗,落地玻璃门窗,有家庭浴室.、家庭影院,室内摆设电器化、现代化的人家为数不少。许多家户拥有小汽车,仅定边城内出租小汽车达300多辆。
    现在城镇居民“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用讲高档,男讲排场,女讲漂亮”。随着时代的前讲,人们追自求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