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定边县汉民风俗(2)

2012-5-19 17:25:4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旧社会,富人可以一夫多妻,穷人则有终身打光棍的。婚姻制度全为买卖包办,男尊女卑。还有“指腹为婚”、“童养媳”、“招女婿”、“换头亲”、“站年汉”、“招夫养子”、“嫁汉换媳”、“搭伙计”、“以李代桃”等陋俗。
    民国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官绅、富察仍重婚纳妾。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但执行者极少。定边解放后,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力倡婚姻自主,解放妇女,婚事简办,禁重婚纳妾。1945年,二区四乡郭家圪村民郭强、齐芳等3对青年首开定边农民自由恋爱、举行集体婚礼的先例。
    堆子梁、白泥井、海子梁一带天主教区群众,结婚去教堂由神甫诵经,举行圣事婚配,由神甫给新婚夫妇“降福”,别无讲究,也没有繁琐礼节。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婚姻制度取代了旧的婚姻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行结婚登记、一夫一妻制,结婚最低年龄为男20岁,女18岁,婚姻自主、反对买卖包办。自由恋爱的婚姻制度逐步形成,男女青年会面谈恋爱,或经人介绍恋爱。订婚前女方到男方家看家道。举办婚事多在春节前后。婚礼删繁就简,城镇和滩区1天,山区2天。“文革”时期,由于贫困及破“四旧”,婚礼更简,举行集体婚礼(多对新婚夫妇及其亲友相聚一起,开一个茶话会,吃吃喜糖,包场电影、唱几首歌等,以示庆贺)。1980年修改《婚姻法》,结婚最低年龄改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
    20世纪50年代起,婚前流行女方向男方索要衣服3~5套(二毛氅、风雪大衣、毛料、绸缎、条绒、毛呢料等),家具有“三转一响”(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写字台、高低柜、五斗橱、梳妆台、沙发、茶几、双人床、银手镯等。订婚礼饭食为4个“50”,即猪羊肉、大米、白面各50斤,人民币50元,结婚饭食4个“100”,(上述各物分别为100斤、元),全由男方支付女方。订婚时,介绍人、男方及其父(母)或家族长者携烟酒礼物往女家举行订婚仪式,男女互赠衣、物以示婚定。女方向男方父亲敬酒施礼,男方父亲赠人民币20元~100元不等。男方还给女方父母兄嫂弟妹姑舅等近亲赠送衣物。女方即开席招待亲友、邻居。60~70年代,所有水礼饭食及赠品数量降低或免除。80年代以后,女方索要物品上升为“新三转一响”(摩托车、洗衣机、电风扇、音响设备),还有房子和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高档家具,金银首饰等,衣物十几到几十套,农村彩礼多达数千元上万元。订婚及结婚水礼饭食及赠品数量、质量都有增高。女方所陪嫁妆也由原来的木箱、皮箱、收音机等变为收录机、电视机、煤气灶、洗衣机等高档商品。“追节”、“祭祖”、“认大小”、“儿女馍馍”、“衣食碗子”、“吃和气饭”等仍袭旧俗。迎娶多用机动车辆,城市时兴小汽车迎娶,车辆披红挂彩穿街过市。
    二 丧葬礼仪
    本县以土葬为主,孕妇及产妇月内死亡者个别地方实行火葬,不满12岁夭亡者,抛尸野外,类似天葬。
    旧时称缢、溺、坠金、服毒、落井、自刎、跳崖、碰壁、土压、血崩、奸污、雷击等|2种死亡者为“非正亡”,除此为“正亡”。正亡者,须由阴阳主持安厝、入祖坟(小口正亡暂厝,待双亲殁后带入祖坟;非正亡者不论老、小口,均待12年后才许入祖坟,有的地方非正亡者永远不让埋入祖坟)。
    (一)临终、亡故
    无论老、小口在病危时为其梳理、洗脚、穿终衣以待咽气。气断后先烧“倒头纸”,再给亡者口内塞银钱一枚,称“口含钱”、“叹口银”。拧死1只鸡称“倒头鸡”。老口亡,在正室正中地上铺谷草(1岁1根,称岁数草)停尸在上。也有在室中置木床铺草停尸的。请来阴阳批殃单、压护心砖、放守灵鸡、在大门口挂岁数纸、制“引魂幡”、灵牌、盖纸幔设灵堂、置三献及长明灯、孝男孝女穿孝服守灵。小口亡则停尸于侧室。
    (二)掩棺、吊唁
    阴阳在棺内置“防邪避妖”镇物,停尸棺内称入殓,用罗盘吊线稳相,孝子用棉花蘸酒为亡者净脸,亲朋瞻容后覆纸幔撒五谷掩棺。富裕者大办道场、做佛事,阴阳、和尚诵经超度,其仪式有:出纸、扬幡、招亡、围城、破狱、升桥、梳洗、朝王、转案、出榜、点朱及游食、放施食等,还有领牲(羊)、上祭等烦琐程序。最后起丧下葬埋土。安葬后设宴席款待亲朋。贫家丧葬极简,旧时有用芦席卷尸埋葬者。富人家以松、柏木做棺,穷人则用杨木。
    (三)礼节、服饰
    亡者在家停灵柩3~7天,灵堂内摆纸火,有楼阁厅院、金斗银山、金童玉女、鹿鹤车马、幢幡宝盖、牌楼灯照、花束靠山等等。奔丧亲友带祭献灵前点纸,孝女孝媳在灵帏后恸哭声。上三献祭:初献孝子、亚献孝媳、终献孝孙,礼宾喝礼参拜、读祭文。一切礼仪履行完后出殡,鼓乐、纸扎、挽帐依次前行,幼男或幼孙执“引魂幡”前导,孝子孝孙用白布引棺,孝女孝媳恸哭于棺后,送墓地安葬。
    旧时孝服有5种:①斩衰,为重孝,服期3年,以粗麻布制,不缝下边。②齐衰,稍重孝,服期1年,稍粗麻布制,缝下边。③大功,中孝,服期半年,粗熟布做。④小功,下中孝,服期百日,稍粗熟布制。⑤缌麻,下孝,服期30天或50天,稍熟布做。服重孝还要腰系麻辫,拉白布(绢)5尺。
    县境解放后,孝服渐简,只用粗熟布制孝服(散边),亲朋邻友戴白布孝帽、臂挽黑纱或胸佩白花。
    “文化大革命”时期扫除“四旧”,阴阳敛迹,一切旧习俗基本取消,村上死了人,开个追悼会后抬埋坟地,不用阴阳,不做纸火,不念经上祭,不看风水吉日。农村许多地方还把旧坟院开垦种地或修地造田。
    20世纪80年代起,旧俗逐渐恢复,阴阳重操旧业,纸火越做越大,连“小汽车”、“大彩电”之类的新品种也在纸火中出现,念经也从1昼夜上升到3~5昼夜。在新亡、搬坟、续《家谱》、追远纪念等活动中,还有动用“朱冠老爷”穿神点主、“礼宾先生”行(祭)文喝礼的。旧时的花样几乎全部恢复。城乡时兴游街送葬:前面摩托车队开道,摄相机沿街录相,乐队、鼓乐吹打,阴阳打念,挽帐、纸火花圈一长串,孝男孝女伴灵车哭送,孝服孝衫雪白一片,买路纸钱满街满路漫撒,前饰大白花送葬的大小车辆数十辆依次缓缓行进,鞭炮从家中一直鸣放至坟地,气派非常。
    天主教区教民丧葬讲究不大,只请神甫做弥撒念经即了,别无禁忌。孝男孝女穿孝服哭送灵柩。过去埋葬不许自由选择坟地,必须埋入教堂统一划定的公墓区,墓上立十字架,书写死者姓名、享年即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