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定边县人口、民族、姓氏概况(1)

2012-5-19 17:20: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经省、地、县三级先后几次的文物普查,县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发现。1958年“大跃进”、1964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县内大兴农田基本建设和公路建筑。在打窖挖池、修田造地、斩山削崖、筑坝掘井时,亦有石锤、石斧、石凿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土。这些文物分布在东部滩区的郝滩乡李坑、石洞沟乡钟坬、安边镇白兴庄和白于山脉一带的油房庄乡黄花城子、王盘山乡黄羊墩、阎兴庄、崔小崾崄、白湾子乡拦腰贯及姬塬乡辽阳村(饶阳水堡)等地。石器多为打制和磨制品。据此推知,县境内约在4000年前即有人类活动。
第一节 人 口
    一 人口规模
    秦朝之前,县内仅有游牧民族人口居住。“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此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史记·秦本纪》)秦朝实行“发谪徙边”政策。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蒙恬斥逐匈奴,取河南地(即今内蒙河套等地),筑四十四县,“徙适戎以充之”(《史记·秦本纪》)。秦朝灭亡后,徙来之民多有复回原地者。西汉初期,中原多事,无暇顾边,匈奴侵入。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徙关东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又“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汉书·武帝纪》)。晋朝的北地郡有19县(定边县境当时分属昫衍、马岭二县),2600户。隋朝,盐川郡有3763户。晋、隋均无人口实数记载。唐朝盐州领五原、兴宁两县,天宝年间有2929户,16665人。开元年间,户数增到3025户。五代、十国及宋、元时期无考证。
    清朝雍正九年(1731)置县时,全县划为4片编牌应差,负担赋税徭役。共分982牌,户数人口均无记载。但根据清朝编牌以十进率的规律,再以每户5人的近似常数推算,建县初期人口大约4.91万人(含今吴旗县黄砭、罗涧、铁边城等11个乡镇。1942年6月以前的户口统计均含吴旗县的11个乡镇)。
    清道光三年(1823)人口增至81300人(《陕西志辑要》)。此后,连遭荒歉、兵燹、瘟疫,人口剧降。光绪《定边县乡土志》载:“道光十八年岁凶,流离死亡闻有十之二三。过此二十余年,至咸丰之季,业敷前数。”
    同治初年,甘肃回民以马化龙为首在金积堡举事,挥戈八方,大肆仇杀。同治二年(1863)进入定边境,时来时往,持续10年之久。这次兵燹减口,《乡土志》中有“奏请奉旨入祠”的“绅民”327人的记载,还有“同治初年,……兵荒交集,非丧命于锋镝,即不免为饿殍。兼之六年秋,瘟疫大作,……,八、九年间豺狼肆虐,一二人出辄被伤,甚至入室伤害妇孺。自肇乱及承平,十余年间,民生之伤残于兵荒狼疫者,十不存一耳”等记述。当地父老忆述当年之惨景:不少乡村十室九空,人烟稀少,有的村落不剩一人,真是骇人听闻。南部山区至今留有废村、破窑,可为佐证。
    清宣统三年(1911),仅5年全县人口增加到45746人。
    民国时期,人口没有具体的统计数目。陕西省邮局民国12年(1923)调查本县人口为3.3万人。民国定边县政府向立法院考察团第二团的报告称“民国25年前,全县人口约略为9.2万人”,此数虚假,明显过高。民国26年(1937)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一届参议会选举时统计,县内解放区人口26751人,加上同年6月陕西省民政厅《统计资料》定边国民党统治区人口28457人,全县共计55208人。
    民国36年(1947)春,定、安两城相继失守,连续3年为国共两军扯锯战,人口略减。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婚姻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二 人口普查
    1953年,结合普选,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结果,全县有20070户,101230人,人口密度为14人/平方公里,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21.7‰。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县27095户,147395人,人口密度为21/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32.7‰。
    1982年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抽调1170多人搞此项工作,较前两次增加了婚姻状况、生育状况、部门构成、职业构成及待业情况等,多达19个项目,标准时间为1982年7月1日零时。普查结果全县44167户,222594人,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公里,自然增长率为22.71‰。性别结构:男115324人,占总人口51.8%;女107270人,占48.2%。男比女多8054人。民族结构:汉221798人,占99.64%;回781人,占0.35%;满6人,占0.02%;蒙9人,占0.04%。年龄结构:0~14岁有84301人,占37.9%”;15—24岁50527人,占22.7%;25~59岁74819人,占33.6%;60—94岁12947人,占5.8%,老化系数为9.7%。城乡结构:城镇人口17336,占7.8%;农村人口205258,占92.2%。本次人口普查国家首次采用电脑计算。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亦为7月1日零时。普查结果全县共55862户,264523人,人口密度38人/平方公里,自然增长率是22.38‰。性别结构:男137140,占51.84%;女127383,占48.16%。民族结构:汉族263610人,占99.65%;各少数民族913人,占0.35%(其中回族891人、蒙古族12人、满族9人、藏族1人)。文化结构:大学(包括肄业、在校生,下同)746人,高中11286人,初中35014人,小学83881人,文盲、半文盲(即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75389人。年龄结构:0~14岁92375人,15~24岁56935人,25~59岁101017人,60~95岁14196人。城乡结构:市镇人口29241人,占11.05%;农村人口235282人,占88.95%。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涉及49个项目,标准时间为11月1日零时。普查结果全县共70318户,290952人,人口密度已经达到42人/平方公里,自然增长率则降到6.11‰。民族结构:汉族289895人,占99.64%,各少数民族共1057人,占0.36%。文化结构:大学(包括肄业、在校生。下同)3325人,高中(包括中专)17367人,初中64760人,小学147023人,文盲半文盲(即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人)31443人。年龄结构:0~14周岁87901人,15~64周岁190744人,65周岁以上12298人。性别结构:男性151428人,女性139524人。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数据相比较,10年零4个月,人口增加了26429人,增长9.99%,平均每年增加255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3%。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