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也叫年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时届冬闲,是人民群众最隆重庆贺的节日。届时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欢度新春佳节。
每到农历腊月下旬,人们便忙忙碌碌张罗过年用品及“茶饭”。光景好一点的户,预做年馍、年糕等食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年节饭食有白面馍、黄米馍、油炸糕、饺子、油馍之类;菜肴有猪、羊、鸡肉及粉条、豆腐之类。旧社会春节食品在穷富之间差别很大。“富人酒肉嫌不香,穷人难得一把糠”。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年节食品不仅数量丰盛,而且很多人逐渐讲究汤、菜的花样。
春节前夕的年三十,也叫“月尽”。家家户户对室内、院落进行清洁大扫除,并要糊窗子,贴对联,人们忙得团团转。
年三十有吃油馍馍、炸糕的习惯,叫“呛三十”。意思是炸一炸,呛一呛,以驱邪避灾。晚上为除夕,家家吃“年夜饭”。全家围桌聚餐,主食“捞饭”(将小米或大米煮熟捞出,与蒸饭同),吃后的食品要剩余,叫“隔年饭”,取吉庆有余之意。饭后或家庭闲话忆旧,或与邻居玩耍,讲究彻夜不眠,叫“守岁”。据说这样来年不生灾,不瞌睡。
旧社会富人过年,穷人“过关”。每至年关,债主逼债甚紧,有时讨债者直至除夕半夜以后才回去,负债者则要出门躲债。习惯元旦不要账,因此到鸡叫时交初一,躲债者才敢回家,“年关实难过,成天没奈何,债主逼债狠,凶煞似阎罗”。确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除夕 家家院子用炭或木柴垒起“火塔”,点燃后终夜不熄,家里院里,灯烛辉煌。一更时分开始点香烧纸,虔诚敬神,直到天明。并燃放花炮,代替爆竹驱邪。大年初一,黎明即起,敬神毕首先恭拜祖父母、父母、叔婶、依次及于兄嫂、姐姐。嗣后拜候族长,并与乡亲互致问候,均以烟、酒、茶食相待。长者对小孩给“压岁钱”,现以糖、枣及玩具代替。
初一为元旦,不担水,不扫地、不借钱、不讨债、不打粲、不骂人。小孩换新衣、新帽、新鞋、新袜,口袋装满瓜籽、糖、枣、钱钞,蹦蹦跳跳,尽情欢乐。
解放后,人们对春节仍然十分重视,很多方面沿用旧习,但对一些迷信色彩较为浓厚的习俗如点香烧纸等已经取消,逐渐形成一种文明风尚。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日,晚上是元宵,通称元宵节。是日大闹秧歌,秧歌、腰鼓表演遍及城乡。集镇上常有数班以至十多班秧歌队会演,节目繁多,表演精彩。另外还有戏剧、电影助兴。晚上有灯会。白菜灯、西瓜灯、鱼儿灯、绣球灯、走马灯、飞机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时兼有焰火晚会,放花放炮,盛况空前。观赏群众,人山人海,大家尽情赏玩,尽兴而归。
“转九曲”也是元宵的一个节目。以360盏灯摆成“九曲”阵形,过去由和尚前导,现在由群众自行转游,在九曲阵内越走越快,直至出口。习俗认为跑完九曲的人,来年百事亨通。妇女有抢灯的习惯,以为缺儿子的人抢到灯可生男孩。
清明节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家家吃“摊黄”,“煎饼”(亦称凉叶子)等冷食,意在不动烟火,以纪念介子推,(有功于晋文公,宁愿被焚蔸,而不愿受禄,为后人所敬)。清明扫墓,上午以香烛、纸钱、祭食、奠酒等物,在祖坟祭祀先人,并在坟院的柠条等柴草上悬挂纸钱,所谓“烧钱挂纸”。
近年党政机关、学校、团体,常有组织地到革命烈士陵墓献花.致祭,缅怀先烈。
浴佛辰农历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辰”。过去僧尼在寺院作佛会,后来一些地方形成庙会(如龙凤山、接引寺是日有盛大庙会)。全县大部分地区人民过此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重五、天中节。是日早起,采野艾插门上,传说能避邪。习惯吃粽子、喝雄黄酒、戴花绳、赠香囊与荷包。现除吃粽子继续盛行外,其余旧俗已淘汰。
天贶节农历六月六为天贶节。此时横山小麦成熟,羊只也肥胖起来,农民习惯吃白面馍、饨羊肉,作为节日来庆贺“夏田”的丰收。俗云:“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另外,有五更取井水做醋不坏;中午晒毛衣、皮袄不起虫的传说和习惯。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旧俗吃白面馍,给儿童做面人、面鱼、面花等玩艺,还有祭祖坟、挂“田幡子”的习俗。是日早晨,人们遍走祖坟,烧纸祭祀;另用五色纸,套剪为小幡,挂在每段田里的庄稼穗上,烧香烧纸,祝愿即将到来的丰收。建国后人们不再去挂“田幡”。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群众叫“团园节”。家家户户吃月饼,亲友互相馈赠,有的设香案,摆祭品,欣赏月景。现在虽不烧香拜月,但全家团聚,吃月饼、瓜果或饮酒谈话之风依然盛行。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清末和民国时期,学生和市商有登高的习惯,解放后已不流行。九月九日群众有吃糕的习惯。俗云:“九月九家家有,一家无有脱条裤,当点油”。可见对重九糕的重视程度。寓意糕即高,登高可避灾难。
十月一农历十月一日是旧俗“送寒衣”的节日,用剪纸糊成衣、裤、鞋、帽、焚于坟院,以赠亡者,意即时令入冬,让亡者换上新棉衣御寒。此俗已不流行。是日有吃黄米馍的习惯。
冬至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富者煮猪、羊头、贫者煮瓜,名曰“熬冬”。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鸡叫起,以软米、黄米、红豆、豌豆、黄豆等粮食再加油料或羊肉,慢火熬煮,做成“焖饭”。吃时让最小的孩子先吃,认为来年庄稼的“落镰”先熟;做饭、吃饭时要静,不能说话,不让家具碰撞出声音,否则惊动了麻雀,来年麻雀会扇(吃的意思)庄稼。另外用“焖饭”调水装瓶内,插桃杏枝,促其早开花,用以观赏。现吃“焖饭”和插桃、杏花的习惯仍沿袭下来。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