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吴起县传统节日习俗

2012-5-14 14:29:4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吴旗的传统节日丰富多采,按农历一年四季月月有节日。一些较大的节日如春节、端午(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城乡都欢庆外,其余节日均在农村盛行。
    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过春节,家家贴对联(旧时还贴“门神”画),放爆竹,除旧布新,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渡新春佳节。旧时过年有许多讲究,起床要赶在日头出山前,否则要“压春头”,全年瞌睡、身懒。起床后,先放一通鞭炮,表示迎接新的一年开始。然后洗漱、敬神、拜家谱。在临吃饭前开始拜年,在可及的范围内,自上而下地行磕头、作揖礼。一般凡是长辈作揖并磕头(妇女只磕头不作揖),平辈互相作揖问好。拜过年后,多半人家还要到牲畜圈里打醋烟(将烧灼的铁铲之类洒上醋,让醋味挥发)防止疾病流行。接着开始吃年饭。早饭是饺子,并饮少量酒。
    早饭后,全家人出动,给牲畜鬃尾扎上彩色布,称“彩红”,意喜庆、兴旺。然后全部赶出圈,让其自由撒欢。全村人集中一块(多在村头较开阔平坦的地方)“出行”。“出行”主要是祭东南西北四方神,祈“神灵”保佑人畜平安。放羊人手拿一串油馍。见到土坑就扔,意羊免遭坑祸;年轻人则要轮番骑在牲畜背上,尽情奔跑,称作“压马”,直到人乏马困为止。
    “出行”结束后,户族中轮番为长辈磕头拜年,并拿有“礼当”(即礼物),各户互相宴请。初一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于本村、本户,一般不出门上路。
    解放后,节俗逐渐改变,许多封建迷信的东西被禁忌革除。60年代后,已不再敬神、拜家谱,只放鞭炮以示喜庆。
    正月初五(送五穷)
    “送五穷”即送“穷媳妇”。早晨起床后,将初一至初五各屋的垃圾扫在一起,于太阳升起前倒在大路上,意思是送去穷根。早饭要吃饺子,称作“填穷根”。
    正月初七(人七)
    过“人七”(有些地方过“人六”)一般是:晚上等到星星全时(天全黑下来)开始“叫魂”,每个人都须让自己的父母或儿女叫回自己的所谓“灵魂”,意味全年平安无事。此日不许出远门。晚饭吃饺子,称作“包人魂”。解放后,节仍过,但多不“叫魂”。
    正月十五(元宵节)
    旧时正月十五农村敬家神——喜、财、禄、富、贵五位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晚上大庄、大村聚在一起闹社火、转九曲灯(用荞面捏灯)。县城近年来元宵节举办灯展、闹秧歌晚会等活动。
    正月十六(游百病)
    正月十六“游百病”,人要出门或上山游玩,意全年身体健康,无灾无病。解放后,这个节日多数人已淡忘。
    正月二十(天转地转)
    正月二十“天转地转”,吃荞面摊馍馍(煎饼),意遮天盖地,时来运转,万事吉祥如意。
    正月二十三(燎干)
    正月二十三为“燎干”日,天黑后在大门外生一堆火,将家什灶具在火上燎烧数回,人要跳过火堆或腿迈过火焰,意消除病灾,最后将余火撒去,叫“送病”。
    正月初一到月底,熟人在本月内第一次见面皆行礼。男性在问候中作揖或磕头,女性(除新媳妇)问候行注目礼。少问候长“康乾”(乾为天,即长辈为天),长答礼“轻生”(即年轻而有生气)。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日,早上不挑水,怕挑回“龙儿子”。男性在此日理发,称“抹龙壳”,其中“龙”为“农”的谐音,意大地解冻,农活开始。
    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四月四、五、六日。清明上坟,追祭祖先,由来已久。解放前这一日多在祖坟设奠祭祀,然后整修坟墓,除去杂草,添上新土,以示后断有人。新嫁出之女,清明节要回娘家上坟(烧纸),现仍有这个习惯。解放后,学校、共青团组织,在清明节组织青少年祭扫烈士陵墓,借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已成为新的风俗。
    清明节正值仲春时节,风和日丽,草青树绿,古代文人学士多在清明出外踏青游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机关、学校、部队多在清明节组织春游。
    四月八(庙会)
    四月初八是传统的庙会日,这日为佛祖释迦牟尼生辰日。旧时庙会除焚香祈祷外,又可进行物资、文化交流,访亲会友,游山览胜。解放后,庙会逐渐被物资交流大会所取代。
    五月五(端阳节)
    五月初五称“端午”,因此时天气大暖,各种病菌容易传播,旧时有许多“避邪除疾”的习俗,如门悬艾蒿、柳枝,小孩、妇女戴荷包及手足腕缚五花绳,这些彩绳要在本年第一次响雷后脱去,让“龙王”抓走(传说五彩绳是雷公、龙王的腰带)。这天还要喝雄黄酒,用来祛湿解毒,驱虫除秽。但无明确祭奠屈原之说。解放后,城镇居民开始吃粽子,已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
    六月六(麦收节)
    六月初六,喜庆小麦丰收,这日杀羊蒸麦面馍。正像俗语所说:“六月六、新麦子馍馍就羊肉”。
    七月七(酒曲日)
    七月初七是农村采酒曲的日子,这日要将山上的艾蒿和书贝贝草(贝母)等采集齐全,将麦子推成瓣,采成曲块任其自然发酵,用于冬季酿制黄酒用。另外,也有喜鹊为牛郎织女搭桥的美好传说。
    七月十五(庄稼日)
    七月十五给庄稼过生日。旧时在田间挂幡,祈求诸神开恩,使庄稼免受风灾、雹灾。解放后,这个节日很少有人再过。
    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晚上月亮升起后,将一块蒸饼(共分三层,中间填糖,上压云、月图案和简单花边)和西瓜、水果之类供在院中方桌上,称“献月亮”。月上中天,祭月一毕,切块分食,每人一块,庆贺全家团圆。
    九月九(重阳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家家吃糕,意人寿家和,家人的心粘在一起。
    十月一(鬼节)
    十月初一,农村旧时称“鬼节”。此日为死难者上坟,多烧纸衣,称“送寒衣”(依孟姜女为夫送衣传说)。解放后,此节被革除。
    腊月腊八(寒食节)
    十二月初八称“腊八”,这日太阳出山前,下河担水要担回冰块,放在门外的下方门轴上,叫“冰马驹”。并在太阳出山前将全天的饭一次做好,称“腊八饭”。此饭用五谷加肉丁,加荞面蛋蛋煮成稀饭(类同于八宝饭),俗称“寒食”(其实寒食在清明前一天,相传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立)。旧时这天不能动烟火,吃一天冷食,谓之“寒食”。解放后,,农村对这个节日不再重视,多数人家吃一顿腊八饭了事,晚上照常生火做饭。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旧时农村送灶神上天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施大礼香火,大扫除准备年茶饭,并做好迎接灶神回宫的准备。解放后,这个节日基本被革除。
    腊月三十日(过年)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都称三十日)是民间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要把所有的事都办完,出远门的家人要尽量在此日前赶回来。全日酒宴不绝,食用家中最好的食品,人人梳洗打扮,穿最新最好的衣服。房屋院落布置一新,畜圈清洁。早饭后,上坟祭祖、贴对联、门神、迎回灶神(立灶爷牌位)。中午吃团圆面。晚上全家团坐一起,用猪骨头(排骨)、烹羊肉下酒,多喝家糟米酒,并用其它油炸食品佐食,边饮边谈,称“话年”。老年人还要给家人分点钱(没定数),称“压岁钱”。三十日晚上有彻夜不眠者,称“熬年”。解放后每逢过年,除不搞敬神一套外,其它习俗仍然保留不变。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