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县人民生活
2012-5-13 11:11:2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延长历代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唯以农为生计,不事工商。民俗淳朴,求饱自足。土性瘠薄,浅耕缺肥,亩产仅2斗许(约合30公斤),人民生活贫困。衣着土布,食图饱腹,随宅而安,器用粗笨。民国初全县内私产累千金者不逾10户,银百两、羊百头者称富户,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然不得温饱。二十三年(1934)广大农民缺乏土地、牲畜、农具,占总人口70%的贫雇农,有次劣耕地仅占总耕地的29.9%。因生活所迫,不少人低价出卖、典当土地,耕种时又不得不租种土地。1935年延长解放,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14384亩,人均8.05亩,生产积极性提高。1942年,人均囝粮300余公斤。1949年粮食总产11105吨,人均口粮240.5公斤。五十至六十年代,人均口粮300公斤左右。七十年代,人均口粮降至250公斤上下,人均收入50元。八十年代,人均口粮仍在250公斤左右,人均收入上升到130元。1989年,人均口粮270公斤,农村人均纯收入284.3元,人均存款205.1元,人均消费水平按当年价格计算为348元,按1980年价格计算为210元。七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是紧缺的抢购货。八十年代,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风扇已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的热门货。1987年底,彩电脱销,黑白电视机也销售一空。1988年本县农村有电视机1016台,平均18户l台,其中有彩电281台。郭旗乡郭旗村74户,72户有电视机;延长镇一行政村121户,100户有电视机。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136.6万元,其中消费品零售总额3563.1万元,生产资料零售额573.5万元。1989年仅县内销售彩色电视机147台,售价34.5万元;销售黑白电视机705台,售价122.2万元;销售录音机308台,售价9.7万元;销售电风扇51台,售价1.1万元;销售洗衣机83台,售价3.3万元;销售电冰箱33台,售价7.6万元;销售缝纫机729架,售价16.8万元;销售手表1392只,售价7万元;售出自行车1028辆,售价30.8万元;出售半导体收音机206架,售价1.2万元。外地购买的彩电、洗衣机、电冰箱还有相当数量,未计入县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食品类1508.5万元,衣着类1068.9万元,日用品类241.4万元,文化娱乐用品类156.1万元,书报杂志类55.4万元,建筑材料124.7万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有少部分人生活发生明显变化,过去吃的只讲数量图个饱,现在讲求色、味、香、形,讲营养,终年多吃细粮;穿的由原来的温暖蔽体御寒转向毛料、化纤高级化,款式新颖化,四季多样化;用的由过去的结实耐用转向装饰化;住的由过去的土窑瓦房黄土筑墙转向石窑平房明亮宽敞。农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大多数农民家庭都有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县城周围、西部油矿区域内农村,农民经济富裕,不少农家有了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专业户、重点户家庭还有汽车、小四轮、手扶拖拉机、轻骑摩托车等。但还有2400户12100人,人均生产粮400公斤以下,人均收入200元以下,收入较低,生活拮据,为扶贫对象。
职工生活。1935~1949年干部职工实行供给制,职工生活和宸民生活区别不大。
1949~1956年3月,干部职工实行评分计薪,月薪较低,与农民生活相近。
1956年4月,干部实行固定工资,月工资平均28元左右,当时物价低廉,职工除维持正常生活外,手头零花钱比农民灵便。
1960~1962年3年困难时期,职工干部和农民都受饥饿威胁,干部每月每人供应原粮15公斤,细粮供应标准仅为30%,附加糠麸淀粉,有的患浮肿病。粮价飞涨,瓜菜昂贵,干部、农民都处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极端困难时期。
1978年后,职工工资调整改革,增长幅度较大,干部队伍中双职工比例增大。1989年,人均月工资132元,城镇储蓄总额2285.4万元,人均存款1578元,人均消费水平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087元,按1980年价格计算为615元。细粮供应标准一般为50%,个别年份达70%,个别月份达90%。职工住房不断增加,并向美观、宽敞发展。家用电器陆续齐备,县城干部职工家庭有电视机1584台,其中彩电有612台,洗衣机、收录机趋于普及,少数人已有轻骑、摩托、电冰箱。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