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士民崇文尚武,代有工书善画,勤于著述之才。如宋代李宗成“工画山水寒林”,有《风雨江山拜月图》及《四时山水松柏寒林图》等传于世;岳行甫“在关中最有诗名。明代王义工帖括,名播艺林”。清代刘生韵、贾构等均著有文集,惜多散佚,唯嘉庆《洛川县志·艺文》中收录部分诗文,实乃挂一漏万。
民国时期,除姜献琛《洛川风土志》、《洛川县志续编》手稿本传世外,小说、诗词、书法、绘画未见有刊于书刊者。
建国以后,县文化馆致力于提倡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多次举办文学、戏曲、美术创作培训班,并先后主办《洛河》、《黄土地》等文艺小报,培养了一支业余文艺创作骨干队伍,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作品获省级以上创作奖。
一、文学创作
60年代,佚名创作的歌词《十唱共产党》、郭金华创作的歌词《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经他人谱曲后,迅速在省内外群众中传唱,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1970年,县文化馆成立创作辅导班,在群众中提倡业余文艺创作活动,1975—1989年共创作戏曲、曲艺、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千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不少作品获省级以上创作奖。
一、民间文学搜集
民国前,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作品仅在民间口耳相传,自生自灭,无人搜集汇集。新中国建立后,县文化馆重视民间文学的挖掘整理。1984年以来,全县创作人员深入农村,采风探宝,共收集民间故事传说300余篇,民歌100多首,歌谣50多首,寓言笑话120多则,谚语200多条,经鉴选汇集,辑成《故事传说选》46篇,约6万字,《歌谣谚语选》168(条)首,约4万字,《洛川民歌选》100首。1984年8月在延安地区民间文学成果汇报会上获奖,11月参加省民间文学搜集成果汇报会。
三、美术创作
清代迄止民国,民间画师多已佚名,唯有《水陆道场画》、《福寿图》等作品传世,现藏于县博物馆。
建国后,洛川画风日盛,美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水平日益提高,其中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深造的4人,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1人,不少美术作品参加省级以上画展或正式发表,其中:
1972年,王保顺创作的国画《洛川会议旧址》参加省国画展览;
1978年,王生毅的版画《点种》在《群众艺术》发表并参加西北五省版画展览;
1988年,李乐见的国画《绣老虎》刊于《东方少年》杂志,《牧归图》、《镇邪虎》刊于《陕西画报》;
1990年,李乐见的国画《黄土魂》刊于《成人教育》杂志,壁挂《陕西风情》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获奖精品展并到十余个国家巡回展出。
四、书法、摄影创作
民国初,洛川屈克胜、郭亚民等供职于右任先生属下,对于先生标准草书颇得真传,几乎以假乱真,也带回不少于先生墨迹,现珍藏于县博物馆。
建国后,书法爱好者不乏人才,郭亚民等人的书法曾参加全省展览,有10人为延安地区书法协会会员,10人为延安地区于右任书法协会会员。1989年10月,又成立县书法协会,促进书法爱好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建国后,摄影艺术创作也发展较快,郝长河等人为省摄影协会会员。郝长河的摄影作品《万里访剪艺》、《吉庆有余》获省摄影展优秀作品奖,并拍摄出版了《洛川民间美术》、《于右任书千字文》;王甲虎的作品曾参加西北五省区卫生摄影作品展并获奖;段世亮的《童年》参加延安地区摄影作品展,并发表新闻照片30余张。现在全县有10人为延安地区摄影协会会员。
五、学术研究
洛川古老纯朴的民俗、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蓬勃开展的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为学术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建国后,在民俗、民间艺术及文艺创作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