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令节日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称“龙抬头”。节之前夕撑开磨盘,支起捶布石,意在不压龙头,图吉利。节日,人们停工,恐盲。谚曰:“龙抬头,虎睁眼,谁做活,瞎了眼。”餐食,讲究吃过年时贮晒的干花馍,俗曰“咬虫”。建国后,迷信习俗已改,但食“咬虫馍”之俗尚存。
清明节
清明节,系二十四节气之一。节前一日为寒食。寒食,忌动火煮饭,讲究食冷餐。每逢清明,家家都要扫墓祭祖,俗称“上坟”。上坟时男去女不去,惟新媳妇首年同去,名曰“认坟”。祭奠毕,折柏枝插于大门上,示意家庭像柏树一样长青兴旺。有的还给大门贴纸银锞,以示时运顺昌,富贵发财。
节日前后,农村青年常架秋千戏荡。秋千样式不一,原朝邑多架双叉的,原大荔多架独杆的,秋千多架在巷道十字口。戏时,有一人荡,二人荡,来回飘荡于长空,翩翩若飞,很是壮观。男女青年争先戏荡,围观者呐喊助劲,大家熙熙攘攘,甚是热闹。
建国后,清明节扫墓祭祖,戏秋千之俗相沿未衰。除此,县、乡政府、学校每年清明组织干部、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祭奠英灵。80年代,节日前后农民春游者渐多。有的村上还组织老人、村民代表春游参观。
谷雨节
时令谷雨这天为谷雨节。昔日逢此节,人们普遍在室内和庭院张贴“禁蝎帖”,俗称“谷雨帖”。以示对蝎子的憎恨,诅咒蝎子死亡,免被蝎蜇。亦有用雄黄酒涂鼻耳孔者,以防恶虫钻入。建国后,此俗逐渐消失。
曝晒节
农历六月初六为曝晒节。此日前后,昼长日炎,人们晾晒皮毛衣褥,以防虫蛀。县境内多数地区,人们还到祖坟整修坟墓,以防暴雨浸灌,并“奠汤”祭祖。此俗至今尚在。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日为乞巧节。相传,此日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
旧时,农村姑娘节日里搞乞巧活动较为普遍。妇女们晚上缚绑“巧姑”,在巷中置案,献瓜果、巧芽,祭拜巧姑。乞巧时,姑娘们轮流跪伏案前,身盖布单,剪花鸟。后,将花鸟漂于水盆中观影,比谁剪的好。并伴以磨碗,取乐助兴。有的不让剪花,待磨碗声刺激发懵时,让其起来表演动作,看谁灵巧。还有的让其掐巧芽漂于水盆,会意图影像什么。
建国后,乞巧之俗已不存在,“送节”习俗相传不衰。近几年,娘家给女儿送西瓜仍较为普遍。
寒衣节
旧时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俗称“十月一”。有的人在自家大门外水道口、坟茔、村外或巷道十字口焚烧纸糊的棉衣、被褥,意让祖先防寒过冬。
建国后,此俗渐衰。
冬至节
旧时冬至节,俗称“过小年”。节日,人们以饺子或长面条祭献祖先,并在大门外或坟茔焚烧纸糊的被褥。现时,此俗仍有。
三、法定新兴节日
元旦
公历1月1日为元旦,习称“阳历年”。此节,机关、单位、学校,插彩旗、贴对联,张灯结彩,气象一新。政府机关除慰问烈、军属外,并举行军民、军政联欢,以示庆贺。
国际妇女节
公历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县、乡妇联都要召开庆祝会,宣传女性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宣传计划生育,表彰各行业中妇女组织先进集体和个人。
植树节
公历3月12日为植树节。城乡在此节前后开展“绿化祖国,美化环境”植树造林活动,干部、群众都搞义务植树。
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县、乡、工厂、企业,节日召开庆祝会,表彰先进,组织工人开展文体竞赛活动。
青年节
公历5月4日为青年节。县、乡、村共青团组织,分别召集青年开会,庆祝节日,表彰先进,接收新团员,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还组织团员、青年搞义务劳动和体育竞赛。
国际少年儿童节
公历6月1日为国际少年儿童节,习称“六一儿童节”。是日,县境各小学师生集会庆祝,表彰先进,开展文体活动。新华书店对儿童优惠售书。少年先锋队组织多在这天接收新队员。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公历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习称“七一”。县、乡各级党组织都召开庆祝会、座谈会、表彰会。表彰先进支部和模范党员,下发光荣榜。基层组织给党员上党课,并接收新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习称“八一建军节”。节日,县、乡政府慰问当地驻军,召开烈、军属座谈会,开展军民联欢。
教师节
公历9月10日为教师节。前夕,县、乡、村各级普遍开展“尊师重教”活动,为教育和教师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节日,召开庆祝会,表彰先进集体及模范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公历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习称“国庆节”。此节,庆祝活动隆重,城乡机关、学校、商店张贴对联,召开庆祝会。每逢大庆时,农村“社火”进县城,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极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