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传入我国,东汉时传入本县,县城建槃若寺。唐贞观年间(627~649)朝邑金龙堡建金龙寺。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朝邑张子甲(法名智甲)联同仇会焕、仇命初、杨明甫、靳惠民等,在原朝邑县城内天鉴楼创立念佛社。张子甲经合阳县李仙涛介绍,皈依于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学佛,并担任社长。靳惠民担任副社长。1943年张病故,靳继任社长。该社坚持活动十年余,常与合阳、澄城县社友书信往来,学习弘扬佛法,颇有影响,信徒发展较快。
建国前,县内有教徒百余人。教徒严持五戒,勤修十善。活动场所,大荔县有城内城隍庙、西长城聚善堂、南高迁乾元堂、埝头七圣佛宫、下寨永远佛堂五处;朝邑县有城内念佛社,北贝家庄、仓西村佛堂等。
建国后,佛教发展较缓慢,教徒以老年妇女居多,不少教徒先后亡故,加之“文化大革命”冲击较大,活动基本停止。1978年以前,仅有教徒18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县退还了教堂房产9间。1982年,靳陆怡任教会主持人。教内进行整顿,活动趋向正常。全县设有五处念佛社,分布在:高明乡东白池村、两宜乡北贝家庄、冯村乡贺家洼村、下寨乡下寨村、苏村乡洪善村。佛社设社长、副社长,社内按期活动。1986年,信徒发展为152人。
道教,1950年有道士4人。九龙村的太皇庙、蔡庄沟的三义庙、簸箕掌的玉灵观、东马村的吕祖庙是该教活动场所。后,庙宇均被拆除,教务活动基本停止,现仅有居士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