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世纪交替的新时期,澄城的桥梁建设插上了科学技术的翅膀,得到质的飞跃。1996年和2001年澄城在横亘在县城西、南两边的县西河和茨沟上,分别架起了高达73米和58米的连续刚构桥,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美词章变成了黄土高原上现实版的雄伟景象。特别是紧靠县城的西河大桥把县北偏远乡镇到县城的行程缩短了3公里左右,也让坐落在西河谷底的西河村失去了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西河村那座历经数百年世事变迁的旧西河桥在日益破落中更显得西河大桥的高峻、雄伟和气势恢弘。据县志记载,西河桥古时为居民用树木搭建的简易桥,常被冲毁。清光绪年间修建滚水小石桥,不久亦被冲坏。1920年当地驻军创修建安桥,两年之后又被冲毁,再建普济桥。解放后,专署先后拨出粮款,于1951年和1954年两次修补,直至1963年县政府才将其扩建成10多米宽、6米高、110米长的5孔石拱桥。经过40多年风雨剥蚀,桥上的护栏已经是断臂残肢,锈迹斑斑的钢筋在断裂的混凝土中裸露着,雨水一次次将桥两头坡崖上的泥土冲漫到桥面上,淹没了混凝土桥面的痕迹。如果没有两边残余的护栏,倒让人以为是一段乡村泥土路。只有桥的迎水立面和背水立面上“万岁” 之类“文革”色彩极其浓厚的仿宋字体标语,经风历雨不减当年风采,依然醒目夺人。
西河大桥引线全长1.5公里,长428米,宽12米,最高桥墩达73米。据说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公路连续刚构桥,当然更是澄城桥梁建设前所未有的创举。建成通车时,场面隆重热烈,锣鼓喧天,彩旗猎猎,时任陕西省长程安东亲题桥名并光临剪彩,兄弟县市纷纷前来祝贺,兴高采烈的老百姓更是把桥头围得水泄不通。如今,热闹场面不再,而大桥依然风光无限,桥头上两座石狮虎视眈眈,目送着一辆辆大大小小的车辆风驰电掣,来来往往。信步桥上,清风拂面,视野开阔,西河深壑中河流、村庄、土丘、崖畔、小路、田畴尽收眼底。有车驶过,脚下悠悠震颤,恍如驾云腾空。只可惜了破旧的西河桥上,没有了昔日车辆络绎不绝的热闹,却成了县城人休闲散步的去处。清晨和傍晚,在装修考究的楼房里呆闷了的城里人三三两两地沿着西河村通往县城的新修水泥路来到西河桥上,伸伸臂,弯弯腰,欣赏不远处高高耸立的西河大桥用它矫健的身姿雄浑地演绎横平竖直的几何美感,又如天桥一般在晨雾晚霾中给人以如临仙境的美好幻觉。历史以另一种方式给了西河桥真诚的慰藉,让它虽破败但不至于寂寞,虽被遗弃但不至于被遗忘。
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不只是西河桥和西河大桥,澄城的每一座桥都在见证着、记录着澄城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也不只是一座座现实的桥在联结着澄城的昨天和今天,更有40万“澄城老哥”们用勤劳、朴实铸就的创新、奋进之桥,承载着澄城不断地从今天走向明天,从历史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