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澄城县出土的磨制石器看,据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和战斗。历史这样悠久,文物古迹自应丰富。只因历代均无文物保护制度致不少文物古迹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文物古迹的考察、修葺和保护。1956年,陕西省文馆会的阎磊、巩启明来澄城县考察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碑石。同年8月,北魏晖福寺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月,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加固维修了精进寺塔基座。1958年,又拨专款3000元翻修了乐楼屋脊。1962年举办了首次文物展览。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物古迹被当作“四旧”横扫,致不少古建筑被拆除,文物被焚毁,碑石被砸烂,一批馆藏青铜器也被当作废铜卖掉。
1980年8月,省、地、县文物工作者组成联合普查队,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文物工作规划。同年9月,澄城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通知》。10月,省文物局拨专款92000元,县财政拨专款20000元,对乐楼全面整修,重饰彩绘。1984年10月,成立了澄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12月25日,文管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4月20日,澄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布《关于保护文物的通知》。同年5月,省文物局拨专款18000元修建了乐楼的围墙和门楼。
1988年8月4日至2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精神,澄城县成立了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逐乡逐村走访座谈,实地考察,共登记文物点1584处(个),其中古遗址45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17处,石刻1478块(其中拴马石桩1276块),近现代史代表建筑6处,其它22个。这些文物点中,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10处,对研究战国时期魏国的势力范围、明末农民起义时的政局和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普查中,澄城县的拴马桩石雕引人注目,造型奇巧,艺术风格独特,被专家们誉为中国石雕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澄城县文管会收藏的历史文物有青铜器、石器、铁器、玉器、陶器、金银器、古字画、古钱币、古线装书、古工艺品、古生物化石等共819件,其中珍藏文物有西周王臣簋、西汉铸钱铜范和陶范。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