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也叫“报春”。按岁时计,立春是一年的开头,为祈祝来年五谷丰收,经济繁荣,万事如意,旧时十分注重迎春仪式。民国以前,立春日早晨,知县亲率僚属,架着盛有核桃、柿饼、大枣、花生等干果的纸春牛,抬着供桌,桌子上陈列猪羊等供品,敲锣打鼓,到郊外一定地点设祭焚香,是谓“迎春”。迎春礼毕,用棍棒将纸春牛打破,让干果落地,任围观者哄抢,以示年丰,是谓“打春”。民国时期,县署只迎春,不打春,但盛行商家出行的风俗。出行,又叫接喜神。立春日早晨,城内商家各自抬着供桌,携带一个钱褡,里边装若干制钱,敲锣打鼓,按历书所示喜神方向前行,到郊外一定地点设祭,礼毕返回,沿途燃放鞭炮,并不定时的抛撒一些制钱,任凭看热闹的小孩子哄抢。旧时农村,则于立春日的早晨给小孩、牲口吊春穗(把各色布绺用针线穿成布穗以祈祝来年五谷丰收)、贴春帖(用红纸书写:“年月日时立春大吉大利”、“春回大地”、“万物生辉”等,以祈祝来年万事如意,四季平安)。
新中国建立后,立春俗举基本废除。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