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河南曲剧团 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河南同乡会组建,主要活动于新生煤矿一带。1949年11月解散。
(五)三一剧团 1949年10月,县长薛和昉倡办。东原、新生、永康等矿集资筹助。1950年因经济困难解散。
(六)白水剧团 1956年西安市文化界支援工矿、农村文化建设,抽调三意社60人组成白水县人民剧团。先后更名为蒲城县戏曲剧院秦腔二团、渭南专区秦腔三团、“文化大革命”中改为白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白水县战斗剧团,1979年定为今名。老艺人董化清、张秉民、冯玉成、王辅民、杜化秀素负盛名。青年演员贠宗汉功底好、扮相俊、吐字清、行腔圆润、声音宏亮、文武兼工,以须生见长。1960年参加省青年演员会演,以《打镇台》轰动西安,后被调陕西省戏曲剧院。多年来,先后有贫宗汉、卫水珍、张兴美、赵景辉、张建涛等获省青年演员会演演员奖,杜化秀获艺术教育奖;演员卫水珍、张进学、吴根邦、王先梅、阎培红、王铺民、张兴美、阎雪玲、李玲玲等多人,在地区会演中获奖,导演赵景辉、作曲刘东昌、杨书强、吴孝堂分获导演奖及音乐设计奖。《打镇台》、《嘉兴府》,在省会演中获集体奖,《三世仇》在地区会演中获集体奖。剧本《柿园钟声》、《周嫂》、《李秋兰》、《三霞传》分别在地区会演中获创作二等奖及剧本奖。
1958年,省长赵寿山陪同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来白水检查工作,观看了该团演出的《杨八姐盗刀》,给予好评。
中国古典戏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这是练功、演唱的基础。但自大演现代剧以来,古典戏曲的表演程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为此,白水剧团教练、导演赵景辉积多年的工作经验,创拟出一套现代剧表演程式,共600余套,拍摄分解照片1,000余张,如腰、腿、单双手用法、双拳用法、男女脚步站法、看物形体、追击、爆破、拉船、毛巾、举旗、摘棉花、采茶、纺线、纳底、织网、拉犁、施肥、插秧、收割、播种、射击、骑车、风雨伞等。这一程式的创拟始自1965年,当时仅是雏形,已引起各方重视,渭南地区文化局曾组织各县剧团代表及甘南剧团、兴平剧团等50余人,来白观看了表演。经过10多年的锤炼,使这套程式更趋完善,1983年陕西省文化局、渭南地区文化局组织各县剧团代表及渭南二团戏校学员150余人,在白水召开了现场会。由白水演员训练班学员,表演了现代功程式,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
(七)白水皮影社 1956年由老艺人刘仁房组成。同年参加省调演,《杀船》、《戳纸墙》、《玄玄锄地》受好评,刘仁房获演出二等奖,刘全成获挑杆二等奖。“文化大革命”中解散。1979年恢复后由个人承包。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于1957年在县城寺前街建起剧院一座,后经两次改建、扩建,由油毛毡棚而土木瓦房以至钢筋水泥结构,到1981年剧场有池座1,205个,休息室、演员宿舍一应俱全。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