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豆角、杜角,还是堵角?
南豆角村因为曾经的子午古道而繁荣,不过,这个村子的出名也与它的名称有一定的关系,“南豆角”,初听这个名字,便很难忘记,小五台山下的这个村庄,为何会以“豆角”为名?
由于文史资料的缺乏,关于南豆角村村名的来历,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南豆角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庄。一直以来,有关豆角村名称的来历,存在两种说法。《长安百村》的撰写者之一萧建安告诉记者,第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秦武公十一年时,设立了杜县,而当时在子午古道线上的豆角村,就在杜县旁边,所以取名“杜”,而后人将“杜”误读成了“豆”。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豆角村的“豆”字,其实应该是“堵”,在古代,在公路、铁路出现之前,子午古道是沟通西安地区与汉中、安康的一条重要通道,所以,它也势必成为建都长安的统治者们,严加防守的重要区域。三国时期,蜀将魏延就曾提出,通过子午道奇袭长安的计谋,尽管这一提议被谨慎的诸葛亮否决,不过也可以看出,子午道对于长安的重要性。在战乱年代,陕南的兵马易从子午道进入关中,不仅如此,盘踞在秦岭深山中的土匪,也常常从子午道北袭,骚扰附近的村庄乡镇。因此,在关中的统治者,便想办法严加防守,力图“堵”住子午口的匪患和敌兵。萧建安说,古代,子午道的北口有三个村子(又有说法是曾有东、西、南、北四个豆角村),人们认为,这三个村子的本名分别是南堵角、北堵角和西堵角,其中,离子午口最近的是南堵角村。南堵角村坐北向南,东西窄,南北长,北堵角村在南堵角村正北,它和南堵角村正好相反,是一座东西长、南北窄的村落,西堵角村则在南、北堵角村的西边。这三个村的分布也十分奇特,一出子午口,南、北豆角村位于路东,西豆角村则在子午口西,3个村落在子午口外成夹角之势,刚好将子午口包住,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们便将拗口的“堵角”读成了“豆角”。不过,今天留存下来的只有南豆角和北豆角两个村落,当地人告诉我们,在很久以前,从子午峪中流出的子午峪河发了大水,西豆角村被淹没,而南豆角村和北豆角村则保留至今。
北宋《长安志》中的记载,则跟民间的说法稍有出入。书中说:早在北宋时,就有豆角镇在长安县(今西安城)南45里处,当时分为东豆角和西豆角。北宋景祐年间,改豆角镇为子午镇。后来,西豆角被山洪冲没,村民北移,建立起北豆角和南豆角两个村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