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饮食习俗
2012-2-12 10:15:2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群众以小麦、玉米、谷类,杂以大豆、小豆、绿豆、扁豆、薯类等为主食。以猪、牛、羊、鸡、鱼肉、蛋和蔬菜为佐食品。地区条件不同,经济收入不一,生活差别较大。一般人家,平素膳食以玉米、谷类为主,佐食野菜充饥。细粮、酒、肉、蛋、豆腐、蔬菜作为婚丧、喜庆和待客食品。秦岭山区群众主食玉米、佐以山菜、谷糠等,“半年糠菜半年粮”。原区东部,小麦、玉米为主,副食较优;西部以杂粮为主,结构单一,不得饱腹者较多。城市和郊区居民,多以细粮为主,少食或不食杂粮。富有之家,酒肉佳肴,山珍海味,较为丰盛。1949年后,社、区之间差别逐渐缩小。1954年,粮食统购统销,全年每人粮食180—225公斤,山区、原区、城市主食粗细粮搭配,统一调剂。昔日食细不食粗,贫者有杂粮无细粮,甚至“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状况得到改善,副食品也有增加。1959—1961年,“食堂化”,口粮每人每月7.5—12.25公斤,副食缺乏,浮肿病患者较多,生产受到影响。人民政府调剂余缺,扩大自留地,解散“公共食堂”,度过了生活难关。1978年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工、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经济收入增加,食品结构,始有改观。多数人家,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食用肉类、油脂、奶蛋、豆制品和蔬菜的群众日益增多。平时膳食有:烩饼、麻食、饺子、米饭、卷莲、煎饼、油饼、猴耳朵、面条等。逢年过节,必须改变花样,炒菜、喝饮料、啤酒、白酒。传统节日,“正月月尽”、“端阳”、“中秋”、“腊八”、“春节”膳食各具特色,食则有名。尤以春节最为丰富,蒸、炸、煎、煮,样样俱全。特别是1980年以后,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春节更为丰盛,由以食猪肉为主,转向食鸡、鱼、牛、羊肉等瘦肉型为主;由以食白菜、萝卜、葱、莲菜,转向食菜花、蒜台、大辣椒、西红柿、韭黄、蘑菇等高档菜;由过去的喝酒4个盘(两热、两凉)转为现炒10多样菜,配以“火锅”,既体面、又盛情。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