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华阴市岁时礼仪风俗及习俗

2012-1-5 14:45:5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除夕 农历腊月底,俗称大年三十。凡外出之人争相回家团聚。在此之前办年货、购新衣、蒸馍、煮肉、炸果、做菜。屋内中堂处,布置供桌,祭祀祖宗、财神、土地等,以求来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门上贴春联,正厅内贴“福、禄、寿”字画,寓示吉祥如意。农家门扇多贴敬德、秦琼之类“门神”。除夕之夜,屋内灯火通明,全家团聚,包饺子、拉家常,俗称“守岁”或“坐夜”。解放后,淡于敬神、祭祖,扫房舍、贴春联、办年货、吃饺子依然如故。此外新增了给烈、军属打扫卫生,贴春联,慰问五保户的新风尚。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旧时以鸡鸣过后,近年来于子夜过后,鞭炮声此起彼伏。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发给压岁钱。过年时间持续5天。初一不走亲戚,初二至初四走亲访友,常带蒸馍、糕点、烟酒等礼品。年轻夫妻多于初二同去女方娘家拜年,当日返回。初五俗称“破五”,也叫“过小年”,一般不走亲戚。解放后,机关、学校兴起团拜。大家相约轮流到某一家作客、拜访。
    元霄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霄节”,又称“上元节”、“灯笼节”。节前以麦面做各式面食,如象眼睛(俗称“眼儿”)、手(俗称“手儿”)等,是夜,灯火通明。一般从正月十四开始,张灯三个晚上。所谓“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六轰灯”。儿童手持花灯,穿村走巷,灯火相映生辉。村街堡寨、广大城乡,多在元霄节闹龙灯、跑旱船耍“社火”。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日忌挖土、锄地,忌搬动石块,以防惊动蛇虫,免受伤害。此日,喜食春节留下来的干馍,名曰“咬干”。
    清明节 是日农村喜食凉面。从清明前三天开始扫墓。由本家族男长辈带领子孙,携带纸钱、凉面、贡品,坟前烧纸,俗称“上坟”。焚纸叩头后,分食贡品。出嫁后的妇女,一般于清明节或节后回娘家上坟。解放后,机关、团体、学校于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墓,以示缅怀。清明前后,乡村有荡秋千之风俗,以孟塬镇司家村为最。
    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俗称“五月单五”。是日,各家门插艾蒿,饮雄黄酒。小孩带五色线“香包”,手脚系五色丝绒绳,意在驱瘟防蚊,以图吉祥。亲友互赠粽子、油糕。在农村,午饭多食“杆馍”(用平锅烙的很薄的面饼)卷菜。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此日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期。白天,农家做各式各样的花馍。晚间,未出嫁的女青年,7人一组围坐“巧姑娘”神像前,7名男青年手执大簸箕用力扇动,使女子周身摇摆(称“扇巧”)。继而由女青年将事先浸泡好的豌豆芽分别放入水中,看豆芽在水中形状,依此判断自己命运(称“乞巧”)。此俗解放后渐废。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俗称“团圆节”。节前亲友互赠月饼。当日晚,全家人欢聚月下,捧月饼、水果等食品于庭院,分食赏月。旧时出嫁女儿是日多回娘家。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亦称“登高节”。是日盛行吃馄饨。旧时,习惯于此日登高望远。
    寒食节 农历十月一日,时已入冬,天气变冷。人们遍着棉衣,思念已故亲人。是日,妇女以彩纸裱糊衣服与少许棉花赴坟前焚化,以示给已故亲人送寒衣。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日农家早晨喜吃“腊八面”(给面条中放入米,拌以肉、蔬菜、粉条等),吃前敬神祭祖,邻里互赠。又以“腊八面”喂家畜,象征果实累累,六畜兴旺。
    祭灶 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晚,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上报人间的生活情况和这家人的善事恶行。这天晚上各家烙饼。献灶饼、贡灶糖、焚烧灶神像,以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解放后送灶神习俗已很少见,但近年来又有复苏。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