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高陵县生活民俗
2011-9-8 22:30:1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饮食
    县民饮食习惯向为一日三餐。早饭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以稀饭、馍为主,配有群众自腌的咸菜、酸菜或野菜。现多为炒鲜蔬菜。稀饭多为小米、玉米糁,或大米稀饭。馍常见有蒸馍、锅盔、花卷、玉米面蒸糕、菜盒等。午饭一般在下午3点左右,以面食为主,常见面食有连锅面、两米面、粘面、卜刀面、搓面、扯面、油泼面、清汤面、稍子面、蒸卤面、搅团、耳子、老鸦和水饺等。为调剂口味,也吃大米蒸饭,伴以馍、蔬菜。晚饭一般在傍晚,俗称“喝汤”,主要食馍,佐以蔬菜,饮白开水或茶水。县境渭河以南的耿镇地区,晚饭有喝稀饭的习惯。
    平时家庭来客人或过节日,中午饭一般多改变花样,配两热两凉的四盘菜。馍有油饼、菜包子、煎饼等。逢婚丧喜庆或过大年待客人,一般家庭均设宴席,宴席有荤席和素席之分,视家庭经济情况而为。民国时期至建国后70年代,宾客来后一般先喝茶,再吃酒,后吃饭。喝茶:四盘油炸果中间放一盘点心,俗称“五大盘”,边吃边饮茶水。80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果盘数量增多,质量提高,讲究七盘,俗称“七星剑”;九盘,俗称“九枝梅”;十三盘,俗称“十三花”。种类除油炸果外,还有水果、糕点、糖果、瓜籽、花生等。吃酒:旧时吃酒先上八个小水菜,然后再上下酒菜。多为莲菜头、丸子尾。讲究八道吃、十道吃、十二道吃不等。改革开放以来,餐桌丰盛,小水菜碟已被4个、6个或8个大品盘所取代,下酒菜中葫芦鸡、糖醋鱼等高档菜已为必备菜肴,鱿鱼、海参汤亦不为鲜见。吃饭:旧时多以蒸碗菜为主,兼有炒菜。讲究五碗(白片、肘子、酥肉、杂烩、丸子)四盘子(四种炒菜)。主食为小馒头(蒸馍)。耿镇地区结婚设宴,主食不吃馒头而兴大米蒸饭。如今吃饭菜较过去简便,多为四菜一汤,蒸碗菜已不多见。
    服饰
    明代,男子穿短衣,束发于顶,头裹巾子,妇女发髻多垂于脑后。清朝,男子着长衫,套马褂,穿套裤。剃头梳辫垂于脑后。戴瓜皮帽、毡帽、风帽等。女子穿旗袍,罩马甲,梳如意头、一字头、大拉翅头等。汉族妇女上衣穿大襟、琵琶襟等,老年兴扎裤脚。出外走亲戚时穿凤尾裙或百摺彩裙。少女发式梳单辫或双辫,中年妇女多梳长髻,戴首饰,老年人脑后梳发髻。
    辛亥革命后,长袍短褂渐被上下两截装取代。先为宽、大、短,后兴窄、紧、长,俗称“扫脚面”。服式因职业不同而别,公务人员始穿中山装;商人穿长袍戴瓜皮帽;教师、郎中和有文化的人穿长袍戴礼帽;学生穿制服戴熨斗帽;农民穿大襟或对门襟袄衫,叠腰裤,系布腰带,足穿手工缝制的土布鞋袜,头戴软瓜皮布帽或方巾包头,富户之家妇女有穿旗袍者。绸绫、呢绒、裘皮等贵重衣料多为官绅、富商所享有,寻常百姓多为靛染土布,小康人家有机织布的,俗称“洋布”。颜色多为灰、蓝、白、黑,比较单调。民初提倡男子剪辫,有些老年人不愿剪掉,将辫子藏于帽内,或剪成短刷刷。中年人多改剃光头;青年人和公务人员留分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戴戒指,挎怀表。男孩脑门留发,带裹肚、长命锁、手镯等;少女留长发,垂单辫于脑后,辫根辫稍用红头绳结扎。有文化的女子有留齐耳短发者,出嫁女子一般将长发梳成荆钗头,俗称“马鞍头”、“泡泡头”、“麻花头”、“罐罐头”等。有钱人家妇女戴手镯、耳环等首饰,头发别簪子、插签子,少妇戴珠花。一般老年妇女留发髻罩丝网络。
    建国后,50年代,干部、教师中盛行蓝、灰色中山装和列宁服,戴八角帽。农民仍穿土布为主的大襟、大腰衣裤。60年代,机织布逐渐代替了土布,但颜色依然单调。“文化大革命”中,男女青年喜欢穿草绿色军装,戴军帽。70年代,的确良、的卡等化纤布上市,人们追求美观结实,经济实惠,服装样式增多。男性多穿中山服、红卫服、军干服、警服、青年服等。妇女、儿童服装多变,颜色鲜艳,款式翻新。80年代,随着各种化纤、丝绸、混纺、毛呢等充实市场,人们穿着变化明显。青年男性盛行西服、茄克、羽绒衫、羊毛衫、牛仔服等。女性服装更是闻时髦而动,穿高领衣、翻领衣、弹力衣、牛仔服、裙装等,款式日新月异,颜色五彩纷呈,质料优质高档,城乡几无差别。而蓝、灰色中山装仍为中老年人喜爱的保留样式。建国初,姑娘们多留双帽辫,结婚时挽髻或剪成齐耳短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讲究仪表美,城乡妇女多留青年头或烫发,显得蓬松自然美观。老年妇女仍梳罐罐头。青年男子多留中分头、偏分头、一边倒、小平头。中老年多留背头。也有少数青年男子穿花衣衫、蓄长发、留小胡子,但常遭老年人的非议,被称作“胡子阿姨”。解放初妇女有带首饰之俗,“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封资修受到批判。70年代后,带手表逐渐普及,80年代,带耳环、耳坠、项链等被视为时髦。
    居住
    民国以前,县内沿鹿苑塬、奉正塬贫苦人家依崖凿窑洞居住。平原贫困家庭,搭麦草房为屋或平地挖地窑栖身,现村名中的秦家窑、宋家窑、黄家窑等均因住地窑而得名。一般家庭喜欢南北座落,二九抬丈(即传统木工计量单位,两个九尺,一个一丈)的庄基,建土木结构的砖瓦房。形式多为单面三间厦房或对峙面六间厢厦。富裕家庭住房较好,讲究前有门房,多作饲养大家畜或磨房用;中间有腰房,多作客厅用;后有楼房,多作仓库灶房用;每座大房中间均建厢厦,作居室用。建筑为土木或砖木结构、格子窗、中式门。有些富户,为了卫生,讲究偏正两院,将饲养大家畜和磨房等置于偏院。房前留小院落,建门楼、照壁等。耿镇地区群众住房习惯盖三椽或四椽鞍间大房,房内隔段作居室。
    建国以后,群众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地窑逐渐绝迹,草房逐渐减少,厦房比较普遍。从80年代起,群众住房条件明显变化,土木结构变为砖木结构或薄壳房,水泥板平房到处可见,两层楼房村村都有。窗户有三开、四开、一玻一纱。门带风窗,单扇暗锁,墙壁开始为清水砖墙,后变为水泥拉毛,或镶有瓷片。宽敞明亮,美观舒适。县城职工多住单元楼房。
    行旅
    民国时期,人们外出多以步当车。一般人遇重要紧事远行,则骑毛驴或乘畜力硬轱轳大车。官商富户多骑马、坐轿车。抗日战争时期,县城渐有自行车数辆,多为官宦富豪人家拥有。
    建国后,交通事业发展很快,从60年代起,逐渐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轻便灵活的自行车基本普及。据统计部门对农村住户耐用物品每百户拥有量调查,1983年自行车为106.6辆,1989年为148.3辆,摩托车为1.7辆。
    用器
    建国前,农村日常生活器具比较落后。陶器有:瓦瓮、瓦盆、瓦罐等;粗瓷器有:碗、盆、瓮、罐、碟、盘、酒具等,唯富户有少量青花细瓷器;竹器有:笊篱、箸笼、筷子、笼、筛、筐、扫帚等;铜器有:水瓢、脸盆、饭勺、祭具等;铁器有:饭勺、水瓢、菜铲、饭锅、菜刀、剪刀、斧头、铁锤、铁油灯、洗衣盆等;木器有:饭碗、饭勺、水瓢、辘轳、木水桶、木盆、蒸笼等。风箱以桐木为好,案板以梨木最佳。装衣服用老式木板柜,依墙靠坑放置,木箱置炕头箱架之上,炕上铺芦席、被褥多为家织土布缝制。厅堂放方桌、太师椅,作接待客人用,照明点清油灯或煤油灯。
    建国后,日用器具变化较大,粗笨、易碎、古老落后的用器逐渐被轻巧、美观、耐用的搪瓷品、塑料品、铝制品所取代。50年代,热水瓶、手电、雨鞋、搪瓷品等为一般群众享用。60年代,电灯、自行车等迅速普及,钟表、手表、缝纫机、架子车等已进入富裕家庭。70年代,收音机、塑料制品、铝制品器具已为群众所喜爱。80年代,组合家俱、沙发、席梦思床、写字台、收录机、洗衣机、电风扇、电视机、小鼓风机等高档器具,在农家已不为鲜见之物。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高陵县生活民俗·高陵农业相互帮工习俗
·高陵农业求神祈雨习俗·高陵商业习俗
·高陵工匠拜师学艺习俗·高陵农业习俗 祭神催春
·高陵交往礼俗·高陵建房礼俗
·高陵生日礼俗·高陵丧葬礼俗
·高陵婚嫁礼俗·高陵社会民俗
·礼泉金秋红提葡萄采摘自驾游线路·高陵信仰民俗
·高陵祭祀 吕文简公祠习俗·高陵祭祀 孙真人洞习俗
·高陵祭祀 刘公祠习俗·高陵祭祀 宋寇莱公祠习俗
·高陵祭祀 西平王李公祠习俗·高陵祭祀 唐郑国魏公庙习俗
三秦影像 更多
蔡伦墓
蔡伦墓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九龙潭
长安区九龙潭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秦岭山顶
秦岭山顶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通远天主堂
高陵通远天主堂
 最新资讯
· 高陵县生活民俗
· 高陵农业相互帮工习俗
· 高陵农业求神祈雨习俗
· 高陵工匠拜师学艺习俗
· 高陵农业习俗 祭神催春
· 高陵商业习俗
· 高陵交往礼俗
· 高陵建房礼俗
· 高陵生日礼俗
· 高陵丧葬礼俗
· 高陵婚嫁礼俗
· 高陵社会民俗
图片热点
高陵塔/昭慧塔/三阳塔
高陵塔/昭慧塔/三阳
高陵灰堆坡遗址
高陵灰堆坡遗址
高陵唐东渭桥遗址
高陵唐东渭桥遗址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