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本县自古有习武的传统。秦汉以来,民间序庠多教授武术。从唐代起,历代不定期举行武科考试,县中武举者屡见不鲜。李嗣业长棍棒、善柯斧、精陌刀,臂力过人,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战功,受到朝廷赏赐。明代,县儒学分设武科。朝廷实行卫所制,受军户影响,拳术、刀、枪、剑、棍对打练习,常见于乡里村社,并成为比武竞赛的主要项目。清代,成就武举、武进士者多人。武举董盈被诰封明威将军,武进士王英被赐为武德将军,武举王明德为宣武门千总,王振武任江南四州卫千总。东城坊王生吉,以武童生跟随左宗棠,官至副帅。清末废科举后,以拜师收徒传授武艺。民国时期,民间常以庙会和冬至会为阵地设擂台,切磋技艺。县人赵志清以其深邃的技艺和高超的套路著称,曾被民国元老于右任推荐为中央国术馆教练和国民军34师武术教官。泾野学园创建后,武术教育为高小学生必修课,侯振藩曾任国术教员。县立中学成立后,由武术高手于新合(俗名年老三)任国术教员。 建国后,部分简易拳术作为中学生体育课教授内容,太极拳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晨练项目。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练习武术的人日渐增多。1986年,县体委曾举办武术培训班。高陵二中招收县内外青少年,办起长年武术班,以学武术为主,兼学文化课。 民间活动 民间竞技运动主要有田径、游泳、射箭、击剑、摔跤等。荡秋千、踢毽子、跳绳等,为青少年所喜爱。突围城、搬兵搬将、老鹰抓鸡、闯城门等更使少年儿童尽兴。其中,荡秋千运动,长盛不衰。每年清明前后,村社大多缚秋千,为青壮年缚有大架秋千或轮子秋千;农家为儿童在树杈或门楣上缚小秋千。男女老少自觉参与,各抖风采。架秋有单人撑、双人撑或1立1座撑。轮子秋有两人转、4人转。荡法各异。农村青、壮、少年中普遍流行摔跤,不分时间、场地,即兴进行。踢毽子有单踢、花样踢、对踢、围圈传递等多种形式。突围城有单骑突和多骑突。游泳运动多在泾渭河一带村民中开展,主要有立泳、蛙泳、仰泳、钻猛子(潜水)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