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更始三年(公元25),绿林起义军的新市兵王匡部和下江兵张卬驻扎高陵。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秋,汉将邓禹在长安攻赤眉军未克,退高陵驻扎。 东晋义十三年(公元417)八月,太尉刘裕举兵北伐,兵威后秦。秦镇北将军姚疆与恢武将军姚难合兵屯泾上(今高陵县马家湾)。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九月,吐蕃、党项羌、吐谷浑、刺奴等发兵30万,掠泾邠、蹂凤翔、入礼泉,奉天(今乾县),京师大震,皇帝命李忠臣屯兵于东渭桥。嗣后,郝迁玉与马璘率军五千,亦屯兵东渭桥。 唐建中四年(公元783),泾原兵在长安哗变,拥朱沘为帝,唐德宗出奔奉天。汝郑应援使刘德信在汝州(今河南临汝县)闻讯赴援,在见子陵西(今西安东南浐水东原),与朱沘叛军三次交战。刘得胜后,屯兵于东渭桥。 唐兴元元年(公元784)二月,德宗在奉天诏李晟赴难。晟自蒲津(今山西永济县)济军於东渭桥。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自称大齐皇帝,改元金统。时遣大将碣山朱温屯兵东 胃桥,保卫长安。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元将张良弼驻军鹿台(今高陵马家湾乡)。 明洪武二年(1369),张思道、孔兴、脱烈伯重兵据守鹿台,以卫奉元路。 民国元年(1912),陕军陈健率军一个营驻高陵县城,负责维持社会治安。 二年(1913),陕北镇守使陈树藩投靠袁世凯,为了控制渭北局势,派一营兵力驻守高陵。 四年(1915),驻扎在临潼交口的靖国军王祥生部的一连程星五、二连马青苑率军驻高陵。在县城开办“讲武学堂”两期,每期四、五十人。 六年(1917),靖国军第三路军曹世英率部驻扎高陵,隔渭河与北洋军阀在陕代理人陈树藩对峙,并在高陵开办“讲武学堂”两期,培训学员百名。 十一年(1922),曹世英部被改编为陕西陆军暂编第一混成旅开赴河南。反对受编的靖国军曹部石象仪团驻守高陵。 十五年(1926),直系军阀镇嵩军刘镇华围困西安,派麻振武师驻高陵,继之又派镇嵩军梅发奎部驻高陵。梅命居民限3天内缴出金银首饰,济助军用,又搜刮民脂民膏,蹂躏妇女,群众恨之入骨。 十六年(1927),镇嵩军被驱逐出陕,国民二军胡景翼部惠显峰团驻高陵。是年九月,许权中旅亦驻高陵。许支持农民协会开展清算纪桢之侵吞华洋义赈款,霸占河滩地的斗争。国民军宋哲元部的赵杰三旅为监视许旅行动也移驻高陵。十月间,许旅离开高陵参加渭华起义。 十九年(1930)秋,十七路军段象武团进驻高陵。 二十五年(1936),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剿共”。是年农历正月,东北军缪澂流112师驻扎高陵。是年冬,为了配合解决“西安事变”,中央红军一个连,在赖际发率领下,驻防高陵北关。同时红军前敌总部的“前线剧社”也到高陵,借冬至古会进行抗日宣传演出。高陵各界人士救国会,在红军、剧社配合下,于1937年1月9日,召开高陵民众武装自卫大会,并通电全国,坚决拥护张、杨八大主张,呼吁全国各界同胞,一致奋起,救亡图存。会后,有1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 二十六年(1937)二月,国民党79师陈安保部一个团驻高陵。 三十二年(1943)冬,马步青部的马陆率骑二师驻扎高陵。 三十七年(1948)冬,国民党38军一部驻高陵。 三十八年(1949)四月,国民党90军驻渭北高陵、三原一带,为胡宗南部撤离关中作战略掩护。是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二军四师和华北野战军19兵团击溃南逃。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19兵团驻扎高陵,军民多次举行联欢活动。 建国后,“文化大革命”中,196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157部队奉命驻高陵制止武斗。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