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高陵县的气象灾害 旱灾(2)
2011-9-7 17:00:0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明万历六年(1578),年饥。
    明万历八年(1580),年荒。
    明万历十年(1582),大旱饥,人相食。
    明万历十四年(1586),大饥荒。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自去年六月不雨至当年,众口嗷嗷,民不聊生,草木既尽,剥及树皮,夜窃成群,兼以昼劫,道殣相望,村空无烟。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夏、秋大旱。
    明崇祯四年(1631),旱。
    明崇祯六年(1633),旱饥,饿殍遍野。
    明崇祯十三年(1640),七月尚未种谷,人以荞杆榆皮为食。
    明崇祯十四年(1641),大旱,人相食,草木皆尽。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秋旱。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旱,秋无收。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大旱。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旱。
    清康熙四十年(1701),旱。
    清康熙六十年(1721),去秋大旱,民饥。至春、夏旱至,无麦,斗米5钱,逃徙无算。
    清雍正十年(1732),秋旱,庄稼歉收。
    清乾隆二年(1737),秋禾遭旱四十余日。
    清乾隆十二年(1747),自正月不雨至于五月,中旬曾下数次,止可湿土。穷口嗷嗷,三、四日不饱,有提携妻女,牵带牲口出走者,有饥寒交迫、乞食无门、死为饿殍者。至一堡之内,空无居人。
    清乾隆十三年(1748),入秋缺雨,塬地早庄稼全部枯槁,晚秋黄萎,收获二、三、四分不等。
    清乾隆十五年(1750),高原地亩晚种之谷糜等项,得雨稍迟,颗粒不能饱满,收成仅及五分,亦有不及五分者。
    清乾隆十七年(1752),秋禾遇旱成灾。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自七月至八月始终未得透雨。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四月间雨泽愆期,境内凡系高原瘠薄及无水灌溉之地,收成仅三、四分者。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夏秋遭旱较重,收成歉薄。
    清嘉庆六年(1801),重旱,各色秋禾收成五分。
    清嘉庆十年(1805),遇旱。
    清嘉庆十四年( 1809),夏间遇旱较重,民力拮据。
    清嘉庆十五年(1810),雨泽愆期,收成歉薄。
    清嘉庆十八年(1813),夏雨稀少,收成歉薄。
    清道光九年( 1829),正、二月暨三月十五日以前雨泽愆期。
    清道光十六年(1836),旱灾。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夏秋遇旱,收成屡歉,冬来少雪,麦谷又未种齐。
    清光绪三年(1877),自七月不雨,至第二年六月,冬无宿麦,春、夏赤地百里,斗米二千有奇,疫毙男妇三千余人。
    清光绪七年(1881),夏大旱,自五月不雨至于闰七月。
    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春雨愆期,入夏旱象尤甚。入秋仍鲜雨泽,秋禾多未播种。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去冬至春,雨泽缺少,谷麦多未播种,间有近水种栽之处,率皆干旱枯萎。
    民国四年(1915),旱,夏收全无,秋田颗粒未登,灾情之大,全省皆然,致流亡载道,卖妻鬻子,层见累出。
    民国六年(1917),春季缺雨,旱象严重。
    民国九年( 1920),春季雨泽稀少,以致麦收异常歉薄,入夏以来,数月不雨,谷豆棉花尽为枯槁。
    民国十年(1921),复遭旱魃,灾情惨酷。
    民国十七年( 1928),大旱8个月(4个重旱月),秋田无收,谷麦失种,人心慌恐。
    民国十八年(1929),大旱,麦无收,春夏间又出现5个重旱月,糜谷未安上,秋收仅有少量小日月绿豆之类。十二月大雪6场,天气奇寒,冰层与积雪交织约厚3尺,渭河冰封,车马行人履冰而过,井水竟结成冰。民传耿镇东滩,有农妇晨出打水,滑入井中,幸坐冰上免于溺死。 衣食无着,饥寒交迫,哀鸿遍野,饿殍载道,死亡日甚。
    民国十九年(1930),大旱仍在持续。民以糠麸、油渣、树皮、草根充饥,以延残生。流亡9075人,饿毙6344人,绝户234户。
    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不雨至第二年二月,麦苗全枯,国民流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六月不雨,麦苗俱枯,秋禾未种。
    民国三十三年(1944),入夏以来,从未降雨,狂风为害,麦苗枯萎,遭灾183283亩。
    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旱魔为虐,狂风不止,麦苗枯萎,棉难播种。
    建国后,1955年1~5月,出现为时5个月的冬春连旱。
    1961年12月~1962年6月,干旱严重。
    1966年11月~1967年1月,连续73天无降水。
    1977年6月,降水为12.4毫米,旱象严重。
    1978年6月,降水为15.5毫米,旱象严重。
    1979年10月~1980年5月,一直雨雪稀少,造成小麦生长慢,盘根分蘖差,独根苗多,并造成严重缺苗、弱苗、死苗。
    1985年,春旱、夏旱严重。3~5月降雨72.6毫米,6~8月降雨89.2毫米。
    1986年,夏旱严重。6~8月降雨152.5毫米。
    1987年,秋旱严重。9~10月降雨78.5毫米。
    防旱抗旱 主要措施:大力修建和扩建引水灌溉工程。至1989年,已形成较完善的灌溉系统:有灌溉渠135条,全长366.6公里;抽水站10处,年抽水量595万立方米;灌溉井3166眼,配套2998眼。总有效灌溉面积29.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9.3%,已基本根除了旱灾的威胁。
    实施园田林网建设。建国后,发动和组织群众,坚持四旁植树造林,调节气候,保持生态资源平衡。
    组织群众抗旱保收。根据干旱出现的规律,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在干旱临近之时,作好动员安排,在干旱到来时全力以赴,组织干部群众及时浇水灌田,确保丰产丰收。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高陵县的气象灾害 旱灾·高陵县植被 动物
·高陵县水质·高陵县地下水
·高陵县地表水 黑牛河·高陵县地表水 泾河
·高陵县地表水 渭河·高陵县的霜日 冻土
·高陵县的湿度雾·高陵县的气压风
·高陵县的降水·高陵县的气温
·高陵县的日照·高陵县的四季
·高陵县地貌·高陵县地质构造
·高陵县区保总图·高陵县村堡分布图
·高陵县建国后村堡·高陵县民国时期村堡
三秦影像 更多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九龙潭
长安区九龙潭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秦岭山顶
秦岭山顶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通远天主堂
高陵通远天主堂
户县隆冬黑山瀑布冰柱
户县隆冬黑山瀑布冰柱
 最新资讯
· 高陵县的气象灾害 旱灾
· 高陵县植被 动物
· 高陵县水质
· 高陵县地下水
· 高陵县地表水 黑牛河
· 高陵县地表水 泾河
· 高陵县地表水 渭河
· 高陵县的霜日 冻土
· 高陵县的湿度雾
· 高陵县的气压风
· 高陵县的降水
· 高陵县的气温
图片热点
高陵灰堆坡遗址
高陵灰堆坡遗址
高陵唐东渭桥遗址
高陵唐东渭桥遗址
高陵塔/昭慧塔/三阳塔
高陵塔/昭慧塔/三阳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