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道遗址位于长安区南子午峪,因子午谷而得名。“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谷”(《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宋敏求《长安志》载:“子午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此汉、魏旧道也。” 《史记·高祖本纪》曰:楚汉相争时,刘邦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以示项羽无东意”。这段话说明子午道的开通,应不晚于秦末、汉初。 东汉永平二年至四年(59~61年)开辟褒斜道后,子午道逐渐废弃。至永初元年至二年(107~108年),褒斜道屡遭破坏,复开子午道。延光四年(125年),以子午道险阻,又废,复修褒斜道。《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子午道有新旧两道,两汉、三国、晋代循旧道,南北朝时又辟新道。“旧道在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坏,分别开乾路,更名子午道。”汉代子午道南端出口在汉阴县西境。南北朝以后,子午道偏西,移至今西安市南至宁陕县境。 子午道上的主要关隘有:子午关、石羊关、姜子关、腰岭关、马岭关、五郎关、饶凤关、黄金戍、铁城等。子午关和石羊关是秦岭北坡子午道上的两处重要关隘,两关相距13公里。石羊关最险,凿于狭隘陡峻的悬崖上。今子午道北段长安县境内的喂子坪、黑沟口、红崖子、千佛崖等处,原栈道遗址仍可辨认,大约在250米长的地段内,尚有部分残存石桩和150多个桩孔,加之子午道依山傍水,缘谷而行,奇山异水,叠连不绝,又有净业寺、丰德寺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1987年,王子今、周苏平先生曾对子午道进行了调查,所写《子午道秦岭北段栈道遗迹调查简报》(1987年《文博》第4期)载:“子午峪在长安县子午镇西南,调查循山峪行至西衙门口,共发现三处栈道遗迹,第一地点在拐儿崖北50米,石壁上可见台阶三级,侧面有明显的刻痕一道。第二地点在拐儿壁,有栈道遗迹跨越山溪,河南岸崖上凿有五级台阶,台阶长62~74厘米,宽20厘米,圆孔直径23厘米,其中一方孔有残留石桩,河北岸崖上有二级台阶,最下级台阶一侧有一方孔。第三地点距第二地点75米,可见圆形底子5个,直径12~18.5厘米,深13厘米,有阶二级,阶长约82厘米,加上与两侧柱洞之距离,可知路面原宽度在1米以上。”这是子午道秦岭北面长安县境内现存的遗迹。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