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淤土的结构与特征 淤土是在河流沉积物或洪积物上形成的土壤,面积194347.23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44%,主要分布在渭河和各支流沿岸及山前洪积扇区,分为河淤土、洪淤土2个亚类。 河淤土 是在近代河流冲积物上形成的一种幼年土壤,主要分布在北田、任留、西泉、行者、雨金、新丰、何寨、交口、油槐、零口等沿河两岸乡(镇)的滩地上,面积137568.45亩,占淤土总面积的70.78%。全县有淤沙土42583.54亩;淤绵土39491.02亩,淤墡土55493.89亩3个土属。 洪淤土 是在骊山洪积扇中因山洪暴发或河流冲积的砾石与黄土掺合淤积而形成的一种土壤,分布在骊山、代王、斜口、行者等乡镇境内,面积56778.78亩,占淤土总面积的29.22%,质地不匀,沙石并存,通透性好,漏水漏肥,土地瘠薄。全县有浪石土 6388亩;砂石土463.5亩;洪淤土49927.23亩3个土属。 第四节 沼泽土的结构与特征 沼泽土是长期积水或一年内大部分时间积水而形成的一种土壤,主要分布在铁炉、零口等乡镇背河洼地上,母质系泥沙沉积物,面积1199.77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7%,该地地势低凹,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土色蓝灰,通气不良,结构已被破坏,土粒分散,多为苇地。在全县只分布草甸沼泽土1个亚类,草甸沼泽土1个土属,清泥土1个土种。 第五节 潮土的结构与特征 潮土是在河流沉积物上,经人们旱耕、施肥、熟化发育而成的土壤,面积11866.3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7%;所处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在1~3米之间,地下水位的升降参与了成土过程,土壤中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使剖面具有明显的锈纹锈斑;在全县分布有潮土、盐化潮土2个亚类。 潮土亚类 主要分布在任留乡的韦家、三王、任留、周华北滩地及油槐乡的余家、南李村,田市乡的华次、八里、湾刘、任家村,面积8670亩,占潮土类面积73.06%,分潮土5910亩,潮沙土2760亩2个土属,潮土、潮沙土2个土种,土性冷凉,低层通气性较差,水、肥、气、热条件不协调,怕涝不怕旱。 盐化潮土亚类 主要分布在振兴、徐杨、新市、任留、田市、交口、行者等乡镇的零星低凹地带,因不合理灌溉形成地下水位上升,使地表盐分聚积而成的一种土壤,面积3196.39亩,占潮土类面积的26.94%,土粒分散,湿时粘,干时硬,易结板,通透性差,是不良的农业土壤。本县只有盐化潮土1个土种,其成份以硫酸盐、氯化物盐为主。 第六节 褐土的结构与特征 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的半干的旱季风气候条件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并伴生草灌植被形成的一种土壤,也是在黄土母质上发育的自然褐土,面积137426.13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8.09%,主要分布在骊山山区,有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2个亚类。 淋溶褐土 主要分布在小金乡偏南,地势较高,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山坡土,面积7243.49亩,占褐土总面积的5.3%,水分条件好,淋溶强烈,土层深厚,全剖面呈褐色,无石灰反应,质地重,孔隙小,粘化现象明显,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口紧,比阻大,土凉性硬,适耕期短,通透性差,本县只有耕种黄土质淋溶褐土1个土属和胶泥土1个土种。 褐土性土 主要分布在小金、穆寨、东岳、土桥、仁宗、韩峪等山区乡境内,面积130182.64亩,占褐土总面积94.7%,全县有黄土质褐土性土45066.03亩,耕种黄土质褐土性土23909.08亩,石灰岩砾质褐土性土14099.9亩;非石灰岩砾质褐土性土47107.63亩4个土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