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
|
|
2011-9-28 21:28:4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关于神农,《通鉴外纪》和《白虎通》都把其列为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与此类似的记载在《帝王世纪》、《风俗通义·皇霸篇》所引《春秋纬·运斗枢》和《礼纬·含文嘉》中均可以见到。《礼记·月令》把神农与炎帝作为一人列为五帝之一,时代上的顺序排列与其在三皇中的排列基本相同。《尸子》谓:“神农七十世而有天下”。《吕氏春秋·慎世篇》则说:“神农十七世而有天下”。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都证明了神农也跨越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因而不会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只能是活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的人类群体。 神农的称谓是由于他发明农业而得之。《白虎通义》云:“神农因天之时,分地宜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帝王世纪》亦说:“神农氏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神农氏发明了农业,无论众多的文献记载还是人们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农业生产在原始先民的社会经济中出现进而取代了采集渔猎经济的主导地位,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它是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实践并积累总结经验的结果,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不会也不可能是某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一下子发明出来并推而广之。这一点,不断发现和积累日多的考古资料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老官台文化遗存中农业工具数量较之渔猎工具为少;仰韶文化遗存中农业经济居于主要地位;龙山文化遗存中农业生产已成为主要生产活动,渔猎业则为辅助性食物来源②(引自《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这种时代愈早,农业愈原始,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亦小;时代愈晚,农业生产愈进步,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愈大以至成为主要生产活动的现象,正说明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非一人一时之力,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因而也说明因发明农业而得名的神农氏绝不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的内涵应是农业产生和发展进程中的先民群体。换言之,神农氏就是以农业立国的中华民族对发明及发展了农业的原始先民群体的神化的崇敬称谓。 炎帝与神农氏为一体的说法,史料记载颇多。《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绎史》卷四引《淮南子·时则篇》高诱注亦说:“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这里把神农氏作为炎帝的“号”,《史记》中炎帝、神农氏为一的记载更为突出,在同一段记载中把炎帝与神农氏两个称谓交替使用,实际上显指一人。分析这些记载并与历史史实相对照,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的。第一,在传说史料中,炎帝与神农都排列于伏羲之后、黄帝之前,具有时代上的一致性;第二,从考古资料得知,渭河流域的秦安大地湾、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村、华县护泉村等不同时代和文化类型的各遗址中,都发现了农业经济的遗存,研究证明,渭河流域的农业经济的产生至少不晚于其他地区,而且更系统,更典型,更能体现神农氏的真实,或者说神农氏的原形正来源于渭河流域。这与发祥并主要活动于渭水流域的炎帝,具有地域上的一致性;第三,在众多的文献记载中,从来没有把神农氏与其他传说中的人物看作一体的说法,唯独把神农氏与炎帝作为一人的记载比比皆是,这绝非无缘无故的偶然现象,恰恰证明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者为同一人类群体,即炎帝族。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