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28 19:48:3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民国时,宝鸡县城及近郊有曲子班、社10多个,当时区地谭家村、夏砑壑、孔家庄有曲子班。曲子为坐唱形式,1人手弹三弦或拉板胡,边奏边唱;或3—10人又奏又唱。每逢庙会或乡里红、白喜事,搭棚设点,斗台演唱,甚至通宵达旦。益门堡杨正南戏班将曲子搬上舞台,演出西府曲子深受群众欢迎。解放后,孔家庄也有西府曲子班演出,后自行解体。 外地曲艺传入本地,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华北、中原大批艺人流入区地,搭棚设点卖艺为生。原是一片荒凉的渭河滩勃然热闹。民国28年(1939),从河南开封“相国寺”流落到此的曲艺班首马鸿宾在平民路(新民路)建起“四海春茶社”,继之“民远”、“会友”、“三合”、“文艺”等8个曲艺清唱茶社(棚)陆续建起,演职人员共有160余人。曲种有:河南坠子、曲子、京韵大鼓、渔鼓清唱、相声、评书、快书等。擅长渔鼓的苏志云声音宏亮,演唱的《杨家将》、《飞渡泸定桥》等节目,观众赞不绝口。演唱相声的关宝琦、关少琦,场场听众满座。还有7个摆地摊玩魔术等杂耍场所。现新民路一带时称“河滩游艺市场。” 附:河滩游艺市场纪略 民国时期,今经二路大街中段南侧的新民路和新民1、2、3、4路,是宝鸡河滩游艺市场所在地。“七·七”事变后,沦陷区许多曲艺人员流落此地,搭棚设点,卖艺为生。现在新民路小学至新民2路一带,当时简陋的说唱茶社(棚)遍布。较有名气的是“四海春茶社”。说评书的名艺人有张平义、吾恢洞、王笑岩;京韵大鼓有盖兰芳、李兰芳、陈菊花;渔鼓清唱有苏子平、苏子云;河南坠子有马鸿宾、苏子芳、来喜麟、张三喜等。还有相声、山东快书、山东大鼓、京剧清唱等艺人。说唱形式在棚内低矮台上,面对观众,唱一段后,由女艺人或小伙计到观众面前收钱,数目不限。有钱者,有座有桌,喝茶磕瓜子,给钱大方;无钱人则站后面,看到来人收钱多数避开。有些女艺人白天说唱,夜间被迫卖身,社会地位低下。解放后,由政府组织成立宝鸡曲艺改进会,河南曲子艺人马登云任主任。1952年4月,由40多名艺人组成市曲艺实验剧团,并编排许多新内容曲艺节目,曾在建国路剧院演出。在抗美援朝中,马登云还参加陕西省赴朝慰问团,后被选为区政协委员。 游艺市场里,一些难民有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有被人哄骗拐卖、坠入青楼。因此,这一带妓女院较多。新中国成立后,她们获得新生,参加劳动,自食其力。 游艺市场里,还有杂耍卖艺,吆喝卖药(俗称“卖大粒丸”)、算命、相面、卜卦、套圈、押宝、拉洋片、玩魔术、耍把戏、耍猴等。有个滑稽戏院,后改为恒丰锅厂,在今经二路街道办事处附近。 现新民路东段与建国路南段(此路原直通新民路)交汇处,有宝山泉澡塘和20多家烟酒、酱菜、理发、杂货店。中段和今新民3路,有饭馆、酒馆、照像和客栈等。整个游艺市场白天人来人往、熙熙嚷嚷,入夜人声嘈杂,灯火映天,琴声唱声不绝于耳,喧闹非凡。解放后,说唱棚解体,妓女院封闭,这一带街巷除新建新民路小学外,逐渐成为居民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