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间艺术>>正文
|
|
|
2011-9-27 20:05: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先民为祈祷“耕桑得利而终年受福”,年终岁尾举行较大规模的祭祀庆典。先民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致敬鬼神,西秦社火习俗也许是这种文化的因袭。据《宝鸡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本区内社火很兴盛。这时的社火已是“傩”之遗俗,除了与自然抗争的理想色彩外,已有娱乐成分。民国时,社火驱邪祈祥的因素逐渐淡化,完全成了一种大规模的群众性娱乐活动。1949年后,社火除表演传统的神话人物造型、古典戏剧装扮外,增添了不少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节目。加之道具的更新,表演形式也更加玄妙离奇,生动迷人,惊心动魄。本区社火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游演,与元宵灯会一并进行。届时,白天,社火队伍走街串巷,浩浩荡荡,声势壮观,观者扶老携幼,不计远近蜂涌而至,热闹非常;夜晚,满街花灯,火树银花,辉煌壮观,万众熙熙攘攘,歌涛笑浪,形成欢渡春节的高潮。 本区社火属西府社火,同凤翔、宝鸡县一脉相承,脸谱勾画也同出一辙。表演形式多为地社火中的高跷、旱船、竹马、秧歌、龙狮舞;高抬社火中的车、马、芯子。在社火游演中,常有旗林、铳炮锣鼓队簇拥相随,以助声威。1982年春节,本区参加市上组织的社火游演比赛,荣膺第一。1984年春节本区组织为时三天的社火游演,观者如堵,倾城空巷。 逢年过节、集会,铿锵的锣鼓声农村到处可闻。鼓乐方阵加入社火队中,更凭添一种惊天动地的气势。鼓乐由大鼓、大铙、马锣三种乐器配置而成。演奏者服饰统一、动作统一,击打声震憾衢街响遏行云。鼓槌、锣槌上的红缨挥舞翻飞,红火热闹,形成一种古朴、粗犷、纯厚、雄浑的风格。主要演奏曲谱有“干股梅”、“十样锦”,“风搅雪”等。长寿乡有数百人的大型鼓乐队,1984年,省文化部门曾来录相、录音并播放。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