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周至县的集镇建设(1)

2011-9-25 20:56:2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清代本县有4大镇,8小镇。 
    民国时期,本县12个集镇,为区乡政权驻地,街道多为一字街道,个别为十字形。沿街设置土产、山货、瓷器、文具、百货、药材、醋坊、镶牙、烘炉、翻沙、弹花等小手工业作坊,其他为农户。县属大镇为:城关镇(今二曲镇),哑柏镇,终南镇,祖庵镇(今归户县)。小镇为:广济镇,马召镇,青化镇,集贤镇,殿镇,尚村镇,焦镇,涝店镇(今归户县)。这些街道窄,一般建筑密度大,居民、农户杂居,商号与农家交错。建筑多为土坯墙青瓦平房和土墙草房,行商坐贾踞地贸易。街道路面均系粘土路。公共建筑主要是庙宇、寺观、戏台和小学校,县城设有初级中学。街面房屋系台梁式架砖土结构,多数是木板棚楼。其他住宅和农村的农民居住相同。 
    五六十年代,各集镇设乡(镇)政府(公社),供销社,信用社,学校(初中、小学),医院(卫生所)。1975年起,建成一批乡镇(社队)工、商企业和服务业,有的设立高级中学、邮电支局(所)、印刷厂、电影院,日渐成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中心。集镇商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零售额的半数以上,农副产品收购量占全县2/3以上。手工业产品干余种,其中哑柏刺绣已畅销10余个省市,部分已成为创汇商品。集镇使用电灯、路灯,部分居民和单位使用自来水。建筑物多采用梁架支承式,部分采用砖木式砖混结构,筑成2层或3层楼房。集镇布局向井字形,二字形,十字形,丁字形发展。 
    较大集镇是: 
    二曲镇 北周建德3年(574),为屏障京城,县城由终南镇迁至今二曲镇。县城本隋唐旧址。明嘉靖(1523~1566)中,知县李春芳于内外东门及西内门、南外门建城楼,北门内城楼由知县黎元续成。清康熙元年(1662)知县骆钟麟引广济渠水挹注环城河,河深1丈,宽3.5丈。同年秋雨为虐,城堞门阎倾圮过半,室无完墙,厩库盐仓荡然瓦砾,官衙民舍四望皆通。清同治二年(1864)李蓝义军攻克县城,激战中县署焚为灰烬,战后知县就城隍庙治事2年。经修建,城垣建筑高大雄伟,环城走距2.65公里,城墙高约10.67米。东西长,南北狭,略似鱼形。四面重门,门上有石额,由清中期县绅蔡国藩书。东曰“迓曦”,西曰“萃金”,南曰“迎薰”,北曰“拱沛”。民国7年(1918)靖国军樊钟秀率军进攻县城,与北洋守军马耀群部相持数月,在激战中烧毁八云塔楼梯。西城门楼被攻军凿隧道用火药轰坍,城东门外楼被炮击裂。县知事陈鸿慈移终南镇治事。自明清以来,县城建筑经天灾兵燹屡遭毁损,几经知县、县知事重修,明有萧选,李春芳,何起鸣,梁克从;清有骆钟麟,章泰,夏秉衡,左彝勖,杨仪;民国时有熊飞,庞文中等鼎新或拓建,规模尚称完善。城区0.81平方公里,居民7000余人,有数十家铁、木、皮、麻、轧弹花作坊,商业店铺寥寥无几,且大多只经营日杂用品。50年代后,县城建设发展较快,1962年为改直街道,拆除东西瓮城,后在扩建中,拆除城墙。1979~1989年市政建设初具规模,新建中心街和城河商业街,拓宽南大街和三门什字街道,延长旧城东西大街,使其与西宝、周普公路相接,远景中的井字形街道格局,已初步形成。城区有大街5条,(东西向:中心街,老街道,工商街;南北向:三门什字,南大街)。
    街巷分布 清代周至县城有街巷14条,主干为东西、南北2条大街,有圣学巷,圣学上巷,义学巷,东仁义巷,西仁义巷,北门上巷,北门正巷,北门西巷,北庵巷,太白庙巷,永丰巷,南坊巷等12个小巷和东西两关。
    终南镇 位于周至县东部,西距县城15公里,西宝公路由镇北穿过,镇南面向终南山,因而得名。历史悠久,曾为县、郡、军治所。汉太初元年(前104)在此始置周至县治。南北朝时,曾设置过终南郡,北周建德三年(574)才迁至今周至县城。镇上古迹有城隍庙,关帝庙,佛塔,白马池,响亮碑等。城墙高大,城池宽阔。今终南镇是镇政府驻地,辖终南、东关、毓兴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421米。 
    1949年终南镇仅有几十家日杂商店和几家手工作坊,从业人员二三百人,小学1所。街道狭窄,长约1公里,路面不平,街房倾斜甚多,每逢集日,交易的人群拥挤不堪,曾有“终南集长巷子”之说。饮用浅水井,照明青油灯,无月满街黑,天雨路泥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南镇北新街拓宽改建,面貌日新。1989年有工、商、文教、卫生、邮电、金融等企事业和行政管理单位48个,中学2所(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2638人,教职工137人。商饮服务业86个,个体摊点163个,古历每月逢三、六、九日集会,交易人数2万余人。8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服装鞋帽,机械加工,家用电器修理,水泥制品加工业,木材加工有较大发展。镇内建有变电站、供电站各1所,日用电10万余度。沿西宝线建有电影院、剧院、文化馆、医院等。工业年产值1000余万元,为县东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业的中心。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