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25 20:38:0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周至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中动物270余种。其中兽类有黑熊、金钱豹、青羊、岩羊、林麝、狐狸、野猪等40余种。鸟类有猫头鹰、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鹂等230余种。康熙《周至县志》载:“尚有鸳鸯,虎亦可见”。周至森林特别是竹林被破坏,大熊猫的数量减少,分布地大为缩小。县内稻田原有不少朱鹮,在高大阔叶树上作巢,俗称红鹤。60年代后,稻田大多改为夏秋两料,生活条件恶化,濒于绝迹。50年代尚有虎。今已绝。 金丝猴 俗名金线猴,属灵长目,疣猴科,仰鼻猴属,世界珍贵稀有动物,有活化石之称,为周至特产。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栖息在秦岭主梁太白山一带,其主要食物是各种野生植物的花果、嫩枝、叶等。据1974年调查有909只,1982年普查发现11群1004只,估计有1500只左右。 金毛扭角羚 是大型牛科动物,又名白羊、羚羊,它的化石已发现在100万年以前的早更新世时的华北平原,是古老的动物。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国际列为重点保护动物。集中分布在秦岭山谷中及光头山、四方台、老君岭太白山一带。其主要食物是阔叶树的叶、嫩枝、树皮,1974年调查有506头。 大熊猫 俗名花熊、竹熊,是古老的珍贵动物。以食竹为主,主要栖息在老县城、花耳坪、包谷地、太平河、庙沟、云龙沟一带的山沟中。1984年抢救大熊猫时在箭竹丛生的高山区查出9只,生活遗迹9处,共计18只(次)。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视为国宝,列入一类保护动物。 大鲵 又称娃娃鱼,属两栖动物,国家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分布在板房子、厚畛子、黑河主支流,数量极多。 林区中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还有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金猫、金鸡(锦鸡),水獭、白肩雕、红角雉、苏门羚等。属三类保护动物有林麝、豹猫、岩羊、血雉、老鹰、鹞子、猫头鹰等。 林区的植物有1800余种,其中有29个单属,1个特有属,150个特有种。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独叶草等多种。 珍贵动物保护 1958年周至县贯彻对野生动物资源“护、养、猎”并举的方针,制订措施,查处违犯案件。 据民国重修《周至县志》记:民国3年(1914)有人将猴带至县城出卖,形似猴,尾长(即金丝猴)。 1958年冬双庙子、小王涧、安家岐3个主要分布区,捕捉金丝猴100余只,作副业生产收入。1971年藉给西安动物园捉猴之机,又多捕了几十只,均受国务院通报批评。1981年竹子开花枯死,大熊猫缺食,濒临死亡,据调查在35万亩的林内,有竹林面积7.9万亩,枯死面积5.7万亩。为抢救这一世界珍稀动物,周至于1983年成立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并组成巡逻队,开展巡逻、投食等抢救工作。两年中省林业厅拨款4.7万元。1985年日本京都人民为抢救大熊猫捐款5万元。国家又给大熊猫活动地区的村民发放扶持款8万元,以发展多种经营生产。是年县林业局设野生动物保护站,固定专人负责。 1971年经国家批准,在双庙子林区为西安动物园捕捉金丝猴30余只。1974年在调查珍贵动物时,在花坪捉到羚牛幼仔1头,经人工饲养2月后,由北京动物园接走。1979年1月在双庙子、安家岐又捕捉金丝猴100余只,分送给全国各地动物园,并在双庙子和安家岐各建饲养场1处(1984年撤销);1980年2月24日,原双庙子乡党委书记,指使玉皇村组织社员,捕金丝猴49只,死亡7只,被判刑3年。1986年冬又在双庙子为林业部和省林业厅捉金丝猴30余只。1987年在双庙子乡捉金丝猴26只,分送北京动物繁殖中心和陕西省训养场。[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