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怀感》也叫《一叶知秋》,是1962年5月10日,户县城关镇七一大队杨伟名、贾生财、赵振离三名党员写给镇和镇以上各级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材料,当时曾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并在县内多次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执笔者杨伟名受整含冤身死。1979年4月27日,按照中共户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城关公社党委主持召开群众大会,给杨伟名平了反。现将《当前形势怀感》全文辑录于后: 《当前形势怀感》 (又名《一叶知秋》) (一)前言 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已八年有余,俯首回顾,百感交集,尤其在当前困难形势下,其所见所闻,势如汹涌狂涛,冲击心膛。每于激动之余,口述笔道,常至情不自禁。 这篇“怀感”不是向上级领导“报喜”,而是“报忧”。但就目前形势而言,“报忧”重于“报喜”。因之“怀感”所及,似颇多“苦口之药”与“逆耳之言”。 这篇《怀感》于各节申述中,不少雷同重叠之处,所以然者,皆在不同角度,用不同比喻,反复说明问题。 这篇“怀感”属个人见解,或为“一叶知秋,异地皆然”。或为“坐并观天”而流于管窥之谬。而其所道所说系实践事实与亲身体验,真实程度,颇堪自信。 这篇“怀感”,因限于个人水平,仅止“感性”认识的汇集,未“理性”台阶的推理,又因阅读不多而引证绝少。 这篇“怀感”,除“如实反映情况”,并表达个人见解外,诸如锻炼、习写,亦在“原旨”之数。 这篇“怀感”拟邮寄有关领导单位及个人,作为研究参考之用,并望赐复指正是幸。 只将“怀感”所及,分别记述如后: (二)忆“撤退延安” 1947年4月间,我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以后形势的发展说明这一步骤是极其英明而果断的。当行将“主动撤离延安”的时候,有些同志思想搞不通,认为延安为党中央所在地,……一旦“撤守”,无论国际视听,人心士气都将影响很大,必须尽全力保卫才好。当时果真按照这样观点去作,不但保卫不住延安,并将于“被动撤离”之后,欲自图收复,诚为难矣。 目前我们已经承认“困难是十分严重的”。而“严重”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就农村而言,如果拿了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频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同是在党和人民政府英明领导下,何今暗而昨明?这种情况,已经是一望而知的事实,用不着连篇累牍的再行分析了。 看来形势是逼人的。不过困难的克服,倒是很易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尽速的应用于当前形势,诸如一类物资自由市场的开放,中小型工商业以“节制”代替“改造”,农业方面采取“集体”与“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等,都是可以大胆考虑的?见以下各节。关于“关于一类物资自由市场开放”问题前曾写有专题。 几年来,我们是朝着退的方向做的,并且收到效果。不过还未到家,应进一步就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方针作全面彻底的调整!直到困难克服而后止。 (三)处方 医生对病者的诊断过程:始则“望、闻、问、切”,进而分析研究对病情作出判断,然后“处方”以治之。在处方将用未用之前,处方的效果,尚属医生估计分析的可能性阶段;而处方之真正有效与否,需以病患者服药之后,病情如何以为断。处方未用前,仅属可能性的效果,过早的当成现实的效果,则是不妥当的,病患者病情的好转与痊愈,才是处方有效的验证,反之则反矣。 当患者服药之后,病情未见好转,或仅有好转而迟迟不能痊愈时,可尽快的重新调整处方,直至病情痊愈而后止。 同理,为了克服当前的困难,我们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并且估计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当前克服困难会收到效果。而我们不能认为困难已经得到克服,我们必须密切注视措施应用的效果,发现不能解决困难时,就得及时的考虑改用新的方法,于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措施的应用和调整,则要到困难得到彻底克服而后止。目前我们已经采取的步骤“三大政策”……等,不能认为是克服当前困难应用措施的最后一步。 (四)腰带 一个人勒条“腰带”,走起路来会感到紧凑轻便,不然又会觉涣散无力。看来勒条腰带倒是十分有用的。不过所谓有用也只仅是一条而已;如三条五条的把浑身都捆起来,那即使是一个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的人,也动弹不得。 再者,腰带的有用除了仅有一条而外,而缠在腰里的腰带,一定要松、紧适度,过于松了固然不行,而过于紧了,到会令人气喘。 目前我们国家的整顿国民经济形势,是否有气喘的象征?是否存在着浑身捆着腰带,动弹不得的意味?果有之,只有解带松腰才能气和神安;只有腰间仅缠一带其余皆尽解,才能手动脚灵。 按国民经济形似人身,中、小型工商业自由生产,农村包干任务外的自由贸易,则为人身的手足,无人身,手足无依附,无手足,人身失所能,两者相依相成,关联互赖。理由明显,毋容赘述。 (五)“改造”与“节制” 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市场供应情况,显得特别紧张,回顾一下这种紧张情况,是发生在1954年开始私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改造开头两年,还不太看出,这是因为原来社会商品的储存,继续维系着市场的供应的结果。而紧张程度的与年俱增,应看作是原有储存逐年消耗然。(这与在农业合作化开头几年用单干时土地遗留下来的肥力长了几年好庄稼,以后则每况愈下的情形是十分相象的)虽说市场紧张程度的与年俱增,不尽属于此,但属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则是可以肯定的。 按说私营工商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生产力得到解放,产品逐年增多,从而市场供应亦当日渐充盈,但其结果,却正相反,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追求所以致此原因:首先改造的面过广,把还不适于“改造”的中、小型工商业都统统改造了。这样旧的生产关系破坏了,新的生产关系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迟迟不能形成(或是形成了而生产效率反不如从前),从而出现工、农业脱节现象。农业生产迟迟不前,不能给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关于第二个问题属“外在”问题,第一个问题则是“工商业改造”本身问题。就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看,除了较大的私人工商业可以采取改造的步骤外,一般中、小型工商业,只宜采取“节制”的方法。(按即孙中山先生的“节制资本”)节制其使之不足以操纵国计民生,仅取其合法利润。这与“恢复单干”一节中土地到户,权归集体,既能促进生产,又可堵塞阶级两极分化是一样的。于是我们目前的工商业政策,应在一定程度上,用温和的“节制”办法代替“改造”的手段。 (六)“恢复单干” 近来农村中不断有“恢复单干”的传说,这种传说我们不能认为是“别有用心”者的造谣,说它是目前农民群众单干思想倾向的反映,则是比较妥当的。如果目前农村群众在思想上有的存在着恢复单干的愿望,那么他所希望恢复单干是否就是合作化前那样的单干呢?就目前群众的认识水平和交谈情况来看,多半数“是”,少半数“不是”;属于是者,这里且不必说,属于不是者,却有必要提出讨论。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