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蓝田县境已发现古遗址101处,从旧石器遗址到隋唐遗址主要有39处,其中:旧石器遗址9处,新石器遗址9处,商周遗址6处,秦汉遗址6处,两晋南北朝遗址3处,隋唐遗址6处。 1.蓝田猿人遗址 位于蓝田县城东20公里九间房乡的公王岭,1964年5月发现“蓝田人”头盖骨。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所)等11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组成发掘队,在贾兰波教授带领下,对公王岭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出一具中年女性头盖骨化石。这具头盖骨,眉嵴粗壮硕大,而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伸,额骨非常低平,头骨高度只有78毫米,脑量780毫升左右。1964年,古脊所吴汝康根据地层关系及同时出土的哺乳动物群化石 测定为60万年左右。1983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及第四纪地质研究室、西安地质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头骨出土处采取了200多块古地磁样品,进行磁性测量。又将部分样品送瑞士苏黎士高工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磁性检验,测定结果表明:蓝田猿人头骨的地层年代为110~115万年。科学家把这具头盖骨化石和陈家窝旧石器遗址出土的下颌骨化石凑在一起复原,按国际惯例,命名为“蓝田亚种直立人”,俗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从1965年4月到1966年6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公王岭进行多次发掘工作。发掘出蓝田猿人用火的黑粉末物质和200多件大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和石球,丰富了蓝田人文化的内涵。同时发掘出与公王岭蓝田猿人共同生存的哺乳动物化石42种,这个动物群不仅有生存在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的三趾马、大角斑鹿、葛氏斑鹿等,而且有一批南方动物如大熊猫、东方创齿象、华南巨猫、中国貘、中国爪兽、秦岭苏门羚、硕猕猴、黑熊、巨剑虎、毛冠鹿、杨氏虎、犀牛、李氏野猪、东方剑齿象、丽牛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证明蓝田当时的气候带有南方色彩。科学测定,蓝田猿人时代,蓝田处于古纬30度36分,比今天所处的34度12分,靠近3度46分。 2.陈家窝蓝田猿人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11公里。洩湖镇陈家窝村南约100米冲沟的左侧,属灞河右岸第四级阶地。其时代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a2)。遗址保护面积为1000平方米。 1963年7月19日,蓝田县人委派员协助古脊所野外工作队,在该遗址发现了一具完整的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几件旧石器和几种与古人类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从而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1964年经古脊所等11个单位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陈家窝蓝田猿人下颌骨化石,经科学家研究认为属于一个老年女性个体。下颌骨倾角为55°,齿面耗损为2°,具有多颏孔,有明显的联合部突起和联合棘,二复肌窝全位于下颌体粗壮度及其形态,与北京猿人下颌骨化石标本大体一致。不同之处是蓝田标本前部倾角度小,联合部高度与额孔高度差别极大,经用古地磁测定的年代数振一是距今约65万年,二是距今约50万年。 科学家建议命名为 “陈家窝亚种”,俗称“陈家窝人”。 陈家窝出土的旧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和有人工打制痕迹的石核、石片等。其打制石器的材料主要是石英岩和脉石英。石器具有交互打击和二次加工的痕迹。较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出土的旧石器,具有较大的进步性。与古人类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都属北方动物群类型;其软体动物也基本上都是现代生活于华北地区的种类。 3.涝池河沟遗址 位于厚镇乡涝池河沟一带,西距三官庙约2公里。该遗址分三个点:第一点位于涝池河沟东岸龙潭沟出口处的64091地点。第二点位于涝池河沟西岸陈家村南约半里,淡水沟出口处的64092地点。第三点在涝池河沟西岸,南距陈家村约500米的64095地点。其中以64095号遗址最大,面积南北800×东西200米,内涵比较丰富。三个点均为新生代更新世的旧石器文化遗址。1957年,曾在这里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用石英岩打制的大型砍砸器等旧石器。1963年至1964年,古脊所对涝池河沟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曾出土了一段人类的肱骨化石。先后出土旧石器材料2000多件,其中成形的石器有160多件。主要材料是石英岩、脉石英、乳状脉石英、石项砾石,也有少量石片系用燧石或砂岩打制成。石器的类型有刮削器,砍砸器等,其中有一件打制规则的月牙状凹刃刮削器,其原料为乳状脉古英,刃缘由劈裂面向背面作过仔细加工。石器大部分是用“锤击法”制成。 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斑鹿、野牛、东北子、野马、野驴、虎、狼、狐、獾、鬣狗和麝等十三种,这些哺乳动物化石属新生代晚更新世北方动物群成员。涝池河遗址晚于蓝田猿人文化。 4.洩湖一号遗址 位于洩湖村北灞河二级阶地,西临沙河沟,东至兀家崖,南至洩湖街后崖背,北至乡办砖厂。遗址呈南北阶梯形,文化层厚3至6米,面积约为1.5×1公里。1958年发现,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器物有陶器、骨器、石器。可见器形有:彩陶盆残片、泥质红陶交错纹残片和夹砂灰陶、泥质灰陶、杯、缸、纺轮等;石器以磨制为主,也有部分打制石器。骨器比较精制,有针、笄、椎等,骨针比较细小,可能用于医疗。该遗址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至龙山文化的聚落遗址。[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