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13 21:49:1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二 流域治理 80年代,水土保持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转向巩固提高,加强管理,开展户包治理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和重点小流域治理。1982年开始,于家沟、东河、荆峪沟、龙河4个小流域列入陕西省、西安市重点治理小流域。1985年7月13日,蓝田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大力推行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决定》。1989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3.47平方公里,修建“四田”12.52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37.58万亩,种草4397亩,封山育林8.8万亩,修建淤地坝13座。 1982年,冯家村乡于家沟小流域列为省试验治理小流域,次年列为省重点治理小流域。1984~1987年,红门寺乡东河、孟村乡荆峪沟、金山乡龙河先后列入陕西省、西安市重点治理小流域。流域治理实行民办公助,即由国家补助一部分,流域区群众自筹、投劳一部分。流域所在乡政府成立流域治理指挥部。县水电局、水利水保工作站年初与流域区签订治理合同,指导治理工作,年终检查验收,核实治理成果,兑现奖惩。流域治理采取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育苗)、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反坡梯田、水平带、条田、打坝、修建谷坊、挖鱼鳞坑、垒石堰、移土造田等)、耕作措施(合理倒茬、间作套种、带状间作、沟垄种植、桔杆覆盖、一年两熟等)结合治理。 1985年7月13日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行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决定》发布后,在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自愿承包,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承包的荒山、荒坡、荒沟承包期50年不变,承包者有开发使用权、经营自主权、产品支配权和治理成果继承权,治理小流域有了发展。1985年底,全县承包治理“三荒”的农户1.58万户,承包面积为15.1万亩,占全县三荒面积23.5%。其中承包50亩以下的15399户,承包50~100亩的316户,承包100~200亩的45户,承包200亩以上的23户。1987年底,承包治理“三荒”的农户为2.89万户,承包面积54.56万亩,当年治理1.25万亩,累计治理7.14万亩。蓝田县人民政府为冯家村、红门寺乡重点小流域内的承包户881户颁发了治理证书。冯家村乡于家沟流域簸箕掌村三组66岁农民刘志杰,中共党员,1984年冬季承包村上200亩荒坡。1985年,他和全家人起早贪黑,整地栽树,精心管护,一年里栽刺槐2.5万株,杨树3000株,桑、椿、水冬瓜2200株,共3.02万株,成活率90%以上。1987年3月由于承包面积治理好,保留面积高,成绩显著,被省水土保持局授予户包治理小流域先进户一等奖,获奖励证书和奖金200元。 (一)于家沟流域 总面积31.6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1982年列入省试验治理重点小流域,次年列入正式治理。1986年因对治理成果管护措施不力,保留面积小中止治理。治理期间国家投资10.2万元,群众自筹7.6万元,共完成治理面积16.2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77.6%,其中修建“四田”1763亩,造水土保持林1.77万亩,种草603亩,修淤地坝1座。 (二)荆峪沟流域 总面积85.19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7.82平方公里。原为西安市灞桥区治理顶目。1985年,孟村、巩村和安村乡部分面积列入流域补充治理,1986年12月西安市验收该流域,此项治理结束。实际开展治理的有孟村乡中云、南水等少数村。治理期间投资3.1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5万元,群众自筹0.47万元,修水平梯田95亩,造水土保持林1954亩,种草30亩。 (三)东河流域 红门寺乡东河流域地处秦岭山区,面积38.1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1.8平方公里。1984年列入省重点治理小流域,至1987年底投资12.4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1.3万元,群众自筹1.12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59.6%,其中修“四田”715亩,造水土保持林1.88万亩,种草32亩,修淤地坝3座。1987年8月2日,流域内降暴雨,山洪暴发,梯田、谷坊、河堤多处冲毁。1988年8月14日特大暴雨,山洪暴涨,流域内梯田、淤地坝连同建国以来兴修的基本农田1250多亩被冲毁,昔日良田成了乱石滩。为了扶持山区人民重建家园,省、市水利水保部门同意东河流域延续治理3年。 (四)龙河流域 金山乡龙河流域与临潼县一河相连,为两县共同治理的一条流域。在金山乡面积15.9平方公里,皆为水土流失面积。1987年西安市水电局列入试验治理重点小流域,国家补助2.5万元,群众投工2.5万个工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修建“四田”36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917亩,种草300亩。1989年底,累计投资56.9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万元,群众自筹46.92万元,投工16.5万个工日,治理面积5.66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5.5%,其中修水平梯田704亩,植水土保持林6582亩,种草1177亩。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